修行时,【心里】到底要想些什么? 宗萨钦哲仁波切
自我的基本性质就是对于它自己的一种坚固和持续的感觉,还加上了一种持续的不安全感。对于不安全感的立即反应就是期待和恐惧,而自我的期待和恐惧是没有穷尽的、难以满足的、困惑的、有系统的、紊乱的……自我几乎能够将任何事物都转为己用。并用一切方法为自己辩护,甚至应该摧毁自我的老师和教法也被利用了——自我被自己充满了,没有任何其他的东西能够进得去。虽然自我伪装开放的态度,但真正的开放根本不可能,充其量它只能伪装、模仿、代表,使别人相信以及减少个人色彩。
自我能够天花乱坠地谈“无我”,利用无我作为自己的装饰——自我扭曲了一切事物,它因为谦卑地表现而生起骄傲,为了感觉优越而表现慈悲,教授佛法是为了感到学富五车,假装慷慨的目的是为了夸耀财富。
因为我们执著于一个没有基础的‘自我’,所以紧接下来就会产生一种苦,就是不安全感。我们需要不断地寻找‘自我’存在的证明,而这注定失败。一直以来当我们被不安全感击中,我们只学会了一个方法,就是去回应,不管是用好的方式还是坏的方式。我们总是要试图躲避、麻痹这种不安全感。而我们来到这里学习、禅修,就是为了学会“什么都不做”——当不安全感出现,我们不去作出反应,不再试图为‘自我’寻找存在的证明,让这个“不安全感”面对真相。我们直面不安全感,看着它,而这种直面就是消融不安全感的最好的方法。
有的人会说,禅修让他们觉得很无聊。这是非常好的,事实上,这是禅修产生作用的征兆。因为“无聊”是“不安全感”最忠实的朋友。我们总是试图娱乐自己,好去忘记“自我”是不存在的这个事实,好去麻痹我们的不安全感,但是只要你还试图证明“自我’的实存,不安全感就永远不会消失。
往昔所造诸恶业,皆由无始贪瞋痴,
从身语意之所生,一切我今皆忏悔。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s_613:}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