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 发表于 2009-10-12 21:25:18

高僧是如何开悟的?--开悟的境界是什么

高僧是如何开悟的?--开悟的境界是什么 开悟
“开悟”也被称为为“生命动力开发”,是不同人格和心智模式的不同的受力反应和突破现象。
生命动力开发是以心理学巅峰体验制造技术和中国古代禅宗开悟技术为基本手段,以禅师方式激发个人源动力,使当事人的“最高主宰”真正当家作主、发挥作用,让人的力量与智慧发生根本性升级的能力开发方式。开悟以身心合一、财智双用、家业共荣为目的,以求当事人达到开心智、增心能、平心气、善心计的效果。开悟过后修炼体系包含呈现真我、身心合一、自我驱动、树立人格、忘我境界五个层次。
开悟后,当事人获取事业成就过程会更加精准高效与轻松快乐;小孩的简单快乐,老人的智慧充盈,壮年的旺盛精力将同时具备;无论在生意场、社会交往中还是在家庭生活、亲人共处中都更加自在释然、游刃有余;工作和家庭不再是向左向右的两个选择,完全可以做到兼得与贯通,而且人生会更加丰富多彩、自由快乐。

开悟后个人的内在特点
• 平静安稳,清醒澄明(本自清净)
• 绵延不断,用之不竭(本不生灭)
• 无欲无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 自信坚定,内外一致(本无动摇)
• 随机应变,运用自如(能生万法)

开悟后个人的外在表现
• 影响巨大但不强加于人,刚毅果断但不自以为是,
• 感恩慈爱但不姑息养奸,负责严谨但不求全责备,
• 追求卓越但不好高骛远,持之以恒但不愚顽固执,;
• 理解他人但不随波逐流,正直诚实但不口无遮拦,
• 精力旺盛但不亢奋激越,通观全局但不粗枝大叶。


星云大师:
佛教是开启智慧之教,教人也教己,度己也度人。我平时在世界各地来去匆匆间,常有人要我给他一句话,希望对他的人生有所点拨。尽管行程绵密,时间紧迫,我总是尽力满人所愿,因此多年来随缘应机说过很多的“一句话”,现在也在徒众与信众之间流传。例如:忙就是营养;要争气,不要生气;多说OK少说NO;感动就是佛心;疾病就是良药;拒绝要有代替;立场互换;给人利用才有价值;自己就是自己的贵人;有钱是福报,用钱才是智慧;宁可失去一切,但不能没有慈悲;有人批评毁谤我们,不一定是自己不好,可能是别人给我们的勉励。
  长乐先生:
大师说的这些简单易懂的大白话,细细想来又饱含禅意。
我在平日读书和研究佛家经典时注意到,中国传统诗词尤其是成语中关联到佛教的很多,比如:脚踏实地,醍醐灌顶,将心比心,皆大欢喜,苦口婆心,恒河沙数,芸芸众生,出污泥而不染,种瓜得瓜,解铃还须系铃人,百尺竿头更进一步,门外汉,口头禅等等,比比皆是。连缀成一篇文章都绰绰有余,它们已被大众所熟知熟用,出处反倒不重要了,可见佛教与中华文明早已通融借代,完全可以借花献佛,各显神通。
  星云大师:
确实,当西域佛教传人东土之后,包容通融,从语言到思想,从史典到公案,既有博大精深,也有通俗教化。可以说,佛教是世界上最包容的宗教,从王宫贵胄到贩夫走卒,从异教外道到淫女贱民,只要肯发心向道,佛陀都包容接引。隋唐时代,八宗昌盛,竞相发展,使得中国佛教缤纷灿烂,事理辉映,后来流传到东亚各国,丰富了当地文化内涵,直至今日仍历久弥新。可见,包容异己不但不会导致派系分歧,还能繁衍生机,形成枝繁叶茂、百花齐放的盛会。
也正是因为中华文明和佛家文化的包容之功,才使得佛教成为我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宝藏,可见包容是因也是果。
  长乐先生:
从细处看,是滴水穿石;往远处看,是百川归海。
  星云大师:
太虚大师说过:中国佛学的特质在禅。但禅并非佛教的专利品,可以说人间到处充满了禅机。
有学僧问赵州禅师:“怎样学道?怎样参禅?怎样开悟?怎样成佛?”
赵州禅师点点头,起身说:“我没有时间跟你讲,我现在要去小便。”说完,不理会那人的惊愕,开步就走,几步后突然停下来,回头微笑说:“你看,像小便这么一点小事情,还要我自己去,你能代替我吗?”
当然,参禅求道的大彻大悟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只要每天都有小小的觉悟,日积月累,就会豁然开悟。规律藏在“爱和良知”的镜子里
  星云大师:
古往今来很多修道证悟的高僧大德,他们开悟的方法可以说千奇百样,有的禅师看到花开花落而豁然有悟,有的禅师听到泉流蛙鸣而开悟,有的禅师打破了杯盘碗碟而开悟。
再譬如,唐朝的一位比丘尼到各地遍参之后,回来见到庭院的悔花,终于开悟,说道:“尽日寻春不见春,芒鞋踏破岭头云,归来偶把梅花嗅,春在枝头已十分。”
也有人以参禅前后的不同感受来说明悟后的心境。没有参禅的时候,“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参禅的时候,“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等到开悟之后再看,仍然是“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只是生活的内涵、品味不一样了。
唐朝大珠慧海和尚在当学惜时,经常自言自语:“主人公,你在吗?在,在!”不知者以为他疯癫,知者了解那是一种深刻的禅修功 夫。意在唤醒自己的觉性。
  所以,看见自己的真心非常重要,从此不必在那些传言和捕风捉影里被人家牵着鼻子走了。佛教讲人人皆有佛性;而佛,就是觉悟的人。
  长乐先生:
儒家也说,君子不可以不修身,思修身不可以不事亲,思事亲不可以不知人,愚知人不可以不知天。要想真正掌握知人的智慧,我们还应该参悟宇宙万物的发展规律。而这个规律,也许就藏在我们心性中那面叫做“爱和良知”的镜子里。
我看到大陆报纸《南方周末》上有学者谢泳先生的一段观点:“没有一种教育是成心要让人学坏的,但有些教育的结果是很多人变坏了,这是一个事实。教育不是让人学会爱,而是要让人学会恨,对待敌人就要像秋风扫落叶那样残酷无情。西方教育的核心是博爱,中国传统教育的核心容是仁爱,但到了后来,这些都不要了。”细看这半个多世纪以来教育的衍变,这一过程是潜移默化的,这一结果又是触目惊心

法界度母 发表于 2009-10-13 09:32:03

参禅求道的大彻大悟不是那么容易,不过只要每天都有小小的觉悟,日积月累,就会豁然开悟。规律藏在“爱和良知”的镜子里。

• 平静安稳,清醒澄明(本自清净)
• 绵延不断,用之不竭(本不生灭)
• 无欲无求,自在平衡(本自具足)
• 自信坚定,内外一致(本无动摇)
• 随机应变,运用自如(能生万法)

智慧金刚 发表于 2009-10-13 17:27:35

法界金刚 发表于 2009-10-13 17:55:23

大白伞盖波罗蜜 发表于 2009-10-18 20:40:27

随喜功德

十方三世一切金刚上师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梵行苦僧 发表于 2009-11-3 11:56:20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金刚萨埵佛弟子 发表于 2011-12-25 10:37:54

人/佛/魔 发表于 2012-1-13 22:40:51

阿弥陀佛阿弥陀佛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高僧是如何开悟的?--开悟的境界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