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仰佛教 社会和谐
信仰佛教社会和谐信仰作为占老而传统的一种精神文化,对人们的心理意识能够产生很大的影响。人们依靠「信仰」来净化自己的心灵、陶冶自己的情操。提高自己的品德,通过心灵的净化而建立社会的和谐.
「信仰』是一种国际性的社会教育,不再是从某种意义上单纯的宗教信仰。由其是佛教的信仰蕴藏了非常丰富的佛教文化和思想教育,人们通过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教育,促进人们的思想品德和完善社会道德教育。人们的道德素质的提高和道德教育的加强,才能建立一个全面的真正的和谐社会。
奉行五戒止恶扬善
佛教虽然戒条很多,但最基本的是五戒。即: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饮酒。在这五戒中最起码对于社会的和谐,有二方面的积极仵用:一是社会责任感;二是伦理道德观;三是诫信意识。由于,市场经济的发展和人们经济利益的观念,虽然人们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丰富,但却使人们的精神生活越来越空虚,更多的人只知道从社会中获取利益,而忽视了自己对针会的责任感;由于,金钱和名誉的诱惑,人们忘记了亲情、友情之间的伦理道德,变得唯利是图,其至六亲不认,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互相信任、相互理解的最起码伦理道德;更加重要的是:有人为了「名」和「利」,而不择手段、阿谀奉承,行贿、受贿等违法行为,失去了人与人之间交往,最基本的诚信意识。
创建和谐社会,需要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而家庭是社会的细胞,社会的和谐始于家庭的和谐,这就要求人们要担负起对家庭与社会的责任,履行自己对家庭和社会应尽的义务。当今社会提倡家庭和社会的责任感尤为重要。俗话说:“家和万事兴”,只有安定和谐的小家庭,才能建立和谐的社会大家庭。在佛教的五戒中「不偷盗」就是体现了佛教徒对社会的责任感。佛教要求人们要对家庭和社会负责任、尽义务,要舍己为人、帮助他人、普度众生,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不要归为已有,不能去做有损他人、破坏社会利益的事。如果,人人都能建守信仰,那我们的社会就不会再有抢劫、盗贼,破坏他人生命和财产的案件,也就建立了社会的和谐。『不妄语』体现了佛教对社会的诚信意识,佛教要求人们待人真诚、与人为善,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有诚信才能建立人与人之间融洽、和谐、友善的关系。诚信是和谐社会的重要标志,缺乏诚信与友爱的社会,必然造成人心的紧张与对立,使人们变的越来越冷酷与无情,『不邪淫』体现了佛教的伦理道德观。佛教规定:人们不能有除合法夫妻之外的不正当男女关系,不仅保护了夫妻之间的和睦相处。同时也建止了社会伦理道德观念。『不邪淫』不仅是夫妻之间的互相尊重。 也是家庭稳定的根本保证,是社会伦理道德重要组成部分。
从而可见,人们如果能够奉佛教的「五戒」者,最起码可以对社会带来责任感、伦理道德、诚意识等社会良好风气。通过佛教『五戒』来促进和完善社会的道德教育.我们的社会需要每个人都有一份责任感,需要友情、亲情之的伦理道德,需要人与人之间建立相互的诚信意识、从建立和谐社的理念而言,佛教五戒的精神,对我们的社会将产生正面的影响,而不是我们所认为的佛教戒律只是对佛教徒而言,与科学、教育、政治、法规相违背,这是对佛教文化不够正确的认识和理解而形成的。希望通过文化、媒体及有关窗口,进行正面宣传,使得佛教文化对我们的社会教育和社会和谐产生极积作用。
修习四摄服务社会
『四摄』是佛教徒用来修菩萨道的基本精神,也是一个佛教徒,从事于社会活动的行为准则。也就是说:“作为一个佛教徒,在社会中,无论何时、何处都要以『四摄』来要求自己,运用『四摄』来普度众生服务社会。
佛教『四撮』的内容主要是布施摄、爱语摄、利行摄、同事摄』。在此四摄法中『布施』是属于社会福利事业;『爱语』是属于社会教育事业;:『利行』是属于社会公益事业;『同事』是属于社会企业管理。所以,就佛教『四摄』而言,作为一个佛教徒『服务社会』就是行菩萨道。近二十几年来,我们国内随着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落实,佛教的各项文化事业都得到了快速发展。为我们建立和谐社会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佛教「四摄」对社会和谐也有三方面的杠极作用:一是社会福利事业:二是社会文明教育;二是社会公益事业。从佛教的『布施』精神。我们可以看出教佛对于社会福利事业的作用,就当前国内外佛教界团体,都非常注重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当人们在受到自然灾害时,几乎每次都会有佛教团体的捐赠物资。到目前为至,仅国内大陆就有上百家佛教慈善基金会,贡献财物、资贫救困、扶危救困,扶危救难。为社会所做的福利事业无以数记,成千上万的人都得到了佛教慈善事业的帮助。如2005年初,东南亚海啸时,两岸四地上千名僧人在北京灵光寺佛牙塔下举行了消灾祈祷法会,并发动了四众弟子募捐仪式。当场就现金募捐了一千二百九十多万人民币。由于佛教慈善事业的发展。对我们建立和谐社会具有积极作用;佛教的『利行』精神是社会公益事业的主要体现,社会公益主要是用来救助能够帮助他人的事业,人类的社会是需要人与人之间相互帮助、相互支持。正因为我们的社会还有很多弱体人群需要社会的帮助。所以,也就有了社会公益事业的形成;而佛教界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比如:『台湾慈善功德会』,如今已经是世界著名的慈善事业,是佛教慈善事业的带头人。并在二OO六年大陆『中华慈善奖」榜上有名。这些足以说明佛教公益事业对社会和谐起到了巨大作用;佛教的『爱语摄』是社会文明教育的具体现。对我们今天的思想道德教育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文明是社会退步的主要标志之一。
佛教会『爱语』主要就是倡导人们要用慈善、友爱、悦耳的语言来引导他人,不讲粗恶语言、咒驾和诽谤他人,应赞叹他人的功德;佛教的『同事』精神主要体现在社会发展事业上,对我们的企业管理有很大的促进作用,企业管理最重要的就是让企业精神,企业精神就是让员工团结一致。让企业为社会多作贡献德,佛教的『同事』摄,即体现了僧团之间如何和睦团结,让这种团结的精神在我们的企业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我们可以从以上佛教的『四摄』精神建立和谐社会,运用佛教『四撮』的精神来推进建立和谐社会的进程。如:太虚大师的『人生佛教』思想,就是和谐社会的具体表现,认为每个人都要去服务社会,为社会谋利益,以个人人格影响社会、服务人群;赵朴初居士也提倡『人间佛教』思想。认为:以奉行五戒、十善化自己,广修四摄、六度利益人群。觉光法师在『世界佛教论坛』上说:佛教有服务社会,开展慈善福利,推动社会救助的责任,佛教积极参与和促进社会事业发展,持续深入开展社会福利事业,不断扩大规模及受益层面,对推动社会救助、营造全民行善的氛围有良好的促进作用。
(厚朴居士自<<世界佛教论坛理净法师专刊>>撰写的文章之三_1) {:s_613:} {:1_328:} {:s_613:}{:s_615:}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