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号不是口号
口号不是口号作者:日常法师
佛告诉我们缘起性空,我对事情的认识跟它实际上是不是这样,是有差距的,我们看事情是根据我们所经验的去看,事情本身有它所以现起的因缘,跟我们认定的,不一样。我们刚开始一片陌生,对它有了认识之后,脑筋中就形成一个概念,但我们的概念跟事实是不一样的。我们对事情的认识是透过“我”去看的,透过“我”去认识事情,一定看不清楚真相,因为“我”本身是有问题的。透过“我”不清楚的认识而造业,造业时蒙上眼睛,一片模糊。业的中心是意乐。面对一件事情,我们以什么意乐去看--意乐包括认知、动机,就是你是怎么想的。遇同一件事,不同人的心境有不同的反应。究实说来,一揽子一切事情完全根据我们的业,一揽子存在的事无一例外。这是佛法的中心。
我们的宗旨是要成佛,在了解了正确的方法以后,认真的去搞时,先从理念上确立,“境”是没有好坏的,一切都是业感嘛!对同样的东西,你可以用世俗的眼光去争夺,也可以把它舍给别人;同样一件不理想的事情,你可以跟对方讲道理,也可以修忍辱,说是自己欠他的。但是实际上,由于我们无始以来的业及烦恼,使我们完全被境所转。为什么被境所转?因为这是我们造的业。狗觉得大便很好吃,有的饿鬼觉得最好吃的是痰,认真思惟缘起业感的道理,你会亲自感受到,业感得的景象就是这样。业感果时,我们当初造业的错误的认知(业的随眠)一定同样地现起。我们现在要改的,不是从业感果的果上去改,而是对业所感果的境的认知上去改。 因为有了学佛这一致的目标,拿我们的习性在这里互相对时,我们要搞的是拿法来校对,从互相切磋琢磨中把自己以前的业、惑认得,渐次净化。但业习气不是那么容易改的,千年暗室可以一灯就明,而千年暗室所累积的东西却不是光明到时马上就能去除掉。就这样,理念转过来以后,习性上要转过来时,会感受到很困难,甚至搞到后来会觉得苦不堪言(说得到搞不到),认为是在唱口号,而很厌恶,但又不得不喊。这是个事实。但那真是一个口号吗?“境”没有好坏,是由你的业跟你的意乐去看的。一揽子的东西都是我们安立上去的,这些口号是我们安立上去的,譬如这叫“人”,这叫“佛”,皆是如此。平常说“我执”,“执”就是一种习性,这是个过渡时期,这种情况之下,你只有耐著性子,慢慢地去磨、去改。换句话说,理论你们都会了,现在的问题是了解了“业”以后,是否能够耐著性子去磨。即使你信得过我,我可以把亲身的经验告诉你,但我告诉你的,你不一定真正能受用。也许你听得很来劲,回去最多维持三天,对境时还是没有用--业的力量啊!这是为什么我们别无他途可循的根本原因。这种例子可以举很多,譬如凤山寺的小沙弥。小沙弥以前在家里要父母侍候,刚来时也要人家侍候。现在学会了以后,只有十几岁就懂得承事师长。比如我走过去,还离得很远,他就把门打开,弯著腰等在哪里。但这要花两年多的时间!在这种情况之下,他慢慢地转过来,慢慢地变得纯朴。这里吃饭的碗很粗,饭菜煮得烂烂的,小孩刚来时很挑剔,现在这习惯也慢慢改过来。在这样的环境中,他心目中不知不觉接受师友教给他的好东西。如果信得过,我乐意把一生走过来的体验告诉你们:刚进佛门时我也听过这种话,也说这种话,说来说去,总觉得是一个口号,但是,喊!喊!喊!一直喊到今天,就不再觉得是口号。所以我建议你们,不妨喊吧!等到你的业真正转的时候,会发现它完全不是口号。
我想起一个故事∶有一天晚上,我遇到一个很特别的紧急事故,以前对于这种事情我会以世间的眼光去排斥它,觉得半夜三更闹这种事,真是莫名其妙。可是,因为在寺院,一天到晚喊口号,这时心想∶不应该再只喊口号了,应该去试试看。所以那天晚上,口号居然生成了效应,我从内心对这件事往好的方面去想,结果越想越高兴,想了一夜,第二天早晨,廖医师来把脉后就问我∶“什么事情让你那么高兴?”我也觉得非常奇怪,为什么这么强的逆境,会使我这么高兴?所以,不要小看这口号,你能喊下去,迟早会转变的。我建议你,在没有转变之前,不要太排斥它。另外,我也建议各位少喊。就像经论上面说:佛像没有好坏,只是塑佛像的工人技巧有差别;现在讲经说法的人也许条件差,但是经论本身是问题不大的。既然各位都信得过广论,广论告诉我们这个道理,那我们要怎么靠著这个团体,大家向上看,互相包容,互相策勉呢?有一个道道蛮好的:凡夫毕竟有烦恼,所以遇见境一定会这样,这时大家互相倾诉,你不妨暂时搞一个垃圾桶,让别人来倒他的苦恼,过两天你有苦恼时也去向他倒,倒来倒去,反正在两个垃圾桶里面。有一个法师说:这是“废物利用”。透过我们的业去看,所以叫它废物利用,实际上这是真的肥料,不是废物,佛看这种事情,真的看成菩提资粮。就像前面我举的那个例子,很多这种强境让我体会到这点。圣天菩萨写的《大丈夫论》上说,初地菩萨修布施,当境来时(人家向他要时),他那欢喜的心像进入灭定一样地欢喜。只要你们去试,将来一定会感觉到不一样。
真正的关键在哪里呢?是性空,是缘起,因为造业是透过我们的知见去造的,现在我们在知见上步步趋入之后,你可以用不同的眼光去看同一件事。每个人一定是在这个过程中,渐次体会并且找到他相应的契入点。另一方面,这又牵涉到时间问题,在这其中我们需要时间,慢慢的去净罪集资,才搞得到。
有人以为我们好像太被口号所限,前面已经讲过,这不是口号。现在我愿意用广论来加以说明∶假定说我们从小生活在这个环境里,你不会感觉它是一种口号。所以会觉得它是口号、厌恶口号的原因,是我们已经受了一个专门喊口号的世间的影响。以我现在来看,我觉得口号并不坏啊!为什么呢?古代的精神是“王”道,以德行仁;后来变成“霸”道,以力假仁;现在霸道也没有了,变成“蛮”,没有“道”了。如果我们懂得善巧,不管任何一件事,虽然有坏的那一面,同样地可以找到好的那一面,为什么我们一定要去找坏的那面,而不看好的那面呢?所以我刚开始觉得“境无好坏”当成口号喊不好,现在想想口号也不错呀!至少现在世界变成“蛮”的状态当中,还有一个口号在。
我并不是鼓励大家喊口号搞伪君子喔!只是,你可以从这个地方契入。例如当年我的老师给我“视师如佛”的教诫,视师如佛有很多原因在,其中一个,我到现在仍然非常受用,就是:“我觉得他是不是佛没关系,我要成佛才是真的”,或者说,“我要离苦得乐”,这才是问题的中心啊!我既然要离苦得乐,也了解苦乐的因是“业”,而造业是在我的动机。我从好的地方去看,或从坏的方面去看,效果会一样吗?不一样!从好的方面去看,对我有利呀!这才是真正的原因。佛说得很清楚,他不是霸王来强迫你,或有钱的老板拿钱来控制你,他只是把道理告诉你,建议你怎样去搞才是对你好的,让你自己选哪!比方一些剩余的食物,你可以当作垃圾丢掉,也可以当作好肥料来用,事实上,我们现在要制造有机肥料,到处找不到材料,还很麻烦呢!我们为什么要把它看成脏东西呢?我小时候,乡下人到城里去捡大粪,看见粪还很欢喜,那时上海有“粪大王”是靠这个发财的。那也是事实。
在凤山寺有好几位同学有共同的经验,各人的心路历程都是在心对境之后,慢慢、慢慢地转过来的。他们的故事很动人,听起来有血有泪,都是在境界上面苦苦地磨,等到磨过来以后,最受用的是自己。当周围的人感觉这个人真好时,他不是天生来的,而是懂得了道理以后,慢慢在境上去磨炼出来的。 学佛以后,当隐人之恶而扬人之善。孔子说:“丘也幸,苟有过,人必知之。”子路闻过则喜。自己不知过,人家告诉我们,我们才有机会改过。自己把过失敞开,人家才能来帮助我们。“友直,友谅”,益友是可帮助你、原谅你的。我们今天既然有这样的理念而搞不到,就在同学当中切磋琢磨,这才是同学的真正的价值。所以我说大家有烦恼没关系,我倒给你、你倒给我,大家倒来倒去,臭气不外溢,我们可以化掉,因为有法。这是我们眼前非常重要的一个特点。如果我们真能这样,慢慢地自然能把喊口号而搞不到的这个问题渐次提升、优化。所以有时我们非常需要借给人家一只耳朵,假定我们能搞到这个特点,那我们相互间就是最好的友伴。把握住中心,慢慢地等待,等它抽芽、发枝。 愿所有人都能听闻善法,早日解脱!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