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镜清教授]成唯识论疏翼第三冊卷五二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韩镜清教授]成唯识论疏翼 第三冊 卷五 二、结显末那因果位相应心所
【论文】
五.七 未转依位,与前所说心所相应;已转依位,唯二十一心所俱起,谓遍行、别境各五,善十一。如第八识,已转依位,唯舍受俱,任运转故,恒于所缘平等转故。
【疏翼】
第二答中,第二辨果位相应。
【述记?卷二十九】
自下第二、显因果位相应多少。
若在因位,同前师所说多少。此第七识「已转依位」,与二十一心所俱生。「如第八识,已转依位」,说亦如彼唯舍受俱。任运而转,曾不易脱,不分别生,六识可然。虽初地以去有行、不行,成佛以去,无不行时。据此义故,亦名无动摇,故唯舍受。
又复此智多起平等,平等即大悲等。佛位多胜功德相应,在第四禅,故唯舍受。
又设下地有平等智,不变异故,如在因位唯舍受俱。
若在十地,随第六识所引何地,乃至有顶,皆有此智。依彼地心法空智引入灭定时,彼地有故,不可定说下地第七为有顶依。虽通诸地,皆唯舍受,此义应思。不可以因数难彼心所法,未必皆似故。「恒于所缘,平等转故」,「唯舍受俱」。诸善心所,法尔作用,有二十一心所俱起。
【疏翼】
以上第二依问辨第二能变十门分别中,第五段文第六门显染俱第七门显触等相应讫。
--------------------------------------------------------------------------------
本论卷四云︰
然此意俱心所十八,谓前九法、八随烦恼,并别境慧。
「可」字,康平本作「不」。
灵泰《抄》云︰
入初地以去,第六识入法空根本智,及法空后得智,及法空灭尽定,其第七识平等性智即行。若入生空观根本智,及生空观后得智,及灭尽定,其第七识有漏心位,平等性智即不行。
《佛地经》云︰
平等性智者,由十种﹝平等法性﹞相,圆满成就。
十种平等法相之第四为「弘济大慈平等法性圆满成故」,第五「为无
待大悲平等法性圆满成故」。
又《佛地经论》卷三云︰
谓观自他一切平等,大慈大悲恒共相应,常无间断,建立佛地无住涅槃。
《枢要》卷下云︰
平等性智唯舍受俱者,观智是初定,平智初定摄;观智喜乐俱,平智随喜乐!
有二解︰一解︰得。然今说者,取至佛位,唯舍一定。未自在,随观察智,自在不然故。
若尔,七识因舍俱,净由他喜乐,在因无寻伺,果由他引生?
答︰寻伺行相粗,非由他引转,亦应喜乐非一,类不由他引,不随生故。
第二义︰一切是舍,何故地同,其受即别?
答︰喜乐易脱,故恒唯舍。定不相违,故从能引。若至佛位,能依通九地,所依唯第四定与净第八相依相续,无动摇故。十地无漏,能依所依俱定同地,随他引故,未无动故。此说法﹝空﹞观品,非生﹝空﹞观品,犹有漏摄。
灵泰《抄》云︰
若第七识在有漏位,或在法执位,虽在下地,亦与上地第六识生空妙观察智为依。若十地位中,第七识无漏位成平等性智,随在何地──初静虑、二地,乃至有顶──第六识入法空妙观察智,亦引第七识必同地。不可无漏第七识在下地,与上地第六识法空妙观察智为依,必同地。若在佛位,则不然,第七识常在第四静虑地,设第六识依有顶地以入灭尽定,亦下地第七与上地第六识为依。
如有难云︰何故果位平等智唯依第四禅,因位平等智则返余地起?答︰生死之位、下地第七识为根,发上地妙观察智,因果既殊,何妨二位别?
如理《义演》云︰
此释外难。
难云︰次言平等智由第六引,诸地皆有者,亦应引第七识随在何地与何受相应,初、二禅等有喜乐等?答︰不尔,皆唯舍受故。「应思」者,意同前解。
「彼」,谓果位。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