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8-9 09:16:20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四三卷)

摘自《净公上人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三卷)  2001/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3
  请看「世主妙严品」,主河神长行十法:
  【复次普发迅流主河神,得普雨无边法雨解脱门。】
  河神、海神都是属於龙王这一类,在中国民间统称为龙王,所以龙王不是一个人。龙王也很复杂,权位大小差别很悬殊。龙「行成雨法」,这是从表法义趣上来说。雨是大地所有生物不能缺少的,但是雨量要适中,雨水太多或者太少都会造成灾害。雨水太多造成水灾,许许多多的农作物、树木花草都被淹没,乃至於动物也逃不过劫难;如果雨水太少就变成干旱,所以一定要适中。正像四天王里面持国天王所显示的,世出世间一切法都要得其中道,不过分也不会不及,所谓是恰到好处,众生就能够得到真实的利益。
  河神在此地所表的,『普雨无边法雨』,这就是我们现代所说的弘法利生。众生无边,根性不相同,绝对不是一种法门能够普度一切众生的,这个诸位一定要懂得。就是用念佛法门来说,念佛法门里面也有许许多多不同的方法。就是这一句佛号这么简单,不加「南无」,阿弥陀佛四个字你说多简单,可是念的有种种声调不一样,快慢节奏不一样。有些众生喜欢追顶念佛,一句接一句非常快速,他用这个方法得受用,能够伏他的烦恼;有些众生厌恶这个方法,他念的节奏非常缓慢,四个字拉很长的时间,他能得受用。由此可知,就是这么四个字,仔细去辨别,也分几十种之多。一定要契合众生的根机,他就得利益;不契众生根机,他生烦恼。这个道理我们不能不懂。所以佛菩萨说法,理机双契,「上契诸佛所证之理,下契众生可度之机」。
  讲经说法也不例外,听众很多,尤其我们讲经不同於学校上课。学校上课,大致上学生程度都相当整齐,虽有悬殊,差别不太大,同一个班级,年龄也差不多,好教;讲经教学,我们一般学讲演的时候,这叫大讲座,为什么?听众根机不相同,佛在经典上常说上中下三根。如何能够讲得让三根普被,利钝全收,那你的教学成功了。这是一桩非常困难的事情,为什么?他必须要具足三个条件。第一个,他有真实的智慧;第二个,他有神通观机;第三个,他有善巧方便。如果没有这个能力,他就做不到。讲经的课堂里面,有上上根性的人,也有下下根性的人,甚至於我们肉眼看不见的,还有不同维次空间的众生,我们一般人讲的有菩萨、有声闻缘觉、有天地鬼神,这个差别太大了。如何能令这些众生个个都得利益,那就要靠讲经这位法师了。
  说实在话,不要说在今天具足这种能力的人少了,不但说少,我们可以肯定说一句:没有了。古时候有,现在没有了。没有了,我们怎么个讲法?往年我学教的时候,我的老师教给我,只有用「至诚感通」,这个方法很有道理。真诚、真诚的心,上能够跟诸佛菩萨感通,下能够跟三途恶道众生感通,真诚到极处,不能夹杂丝毫不诚;夹杂著丝毫不诚,我们感应效应就没有了。要想得到感应,没有其他的法子。我们希求佛菩萨对我们加持,加持也不外乎这三个方面,第一个对我们智慧加持,第二个对我们观机加持,第三个对我们善巧方便加持,唯有真诚到极处,自然就起这种感应。这是现代发心学讲经说法、弘法利生的大德,无论在家出家,无论是男众女众不可以不知道的。
  至诚心要培养,不是说到讲台上临时我想发这个心,那发不出来的。在哪里培养?在日常生活当中培养,在工作里面培养,在处事待人接物之中培养。换句话说,一切时、一切处,对人、对事、对物,一片真诚,决定不自欺,这比什么都重要。不欺人,我在讲席当中常说,欺人的人是必定自欺。先自欺,而后他再欺人。如果不自欺的人,他决定不可能欺骗人。这就是我们修行的真实功夫,这就是古大德讲的实学,实实在在的学。
  所以我自己学佛这五十多年,我在讲台上讲经,今年是四十三年了,没有中断过。我总结诸佛菩萨的教诲,写了二十个字,「真诚、清净、平等、正觉、慈悲」,我们的心要落实在这十个字里面,这十个字就是我们自己的心。我们用这个心生活,用这种心工作,用这种心处事待人接物。后面这十个字,「看破、放下、自在、随缘、念佛」,这是完全落实在事相上,自自然然所表现出来的,一丝毫没有勉强。什么叫看破?看破就是对於世出世间法通达明了叫看破,看清楚了。一切诸法的性相、理事、因果,没有一样不清楚,没有一样不明了,这叫看破。看破之后你自然会放下。放下什么?要依本经佛陀教诲来讲,放下妄想、放下分别、放下执著。
  这个话大家听了好像是懂得了,其实未必然也。因此我们不能不变通,换一个讲法,换一个讲法实在讲,没有经典里面讲得这么样的圆满。我换一个讲法讲得比它罗嗦,但是确实是降一等,为什么?不降一等,我们无从下手。所以我教初学的同修们,放下「自私自利」,这个大家好懂,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五欲六尘」,放下「贪瞋痴慢」,我讲了十六个字,佛只讲六个字,妄想分别执著,我讲十六个字。十六个字,实在讲没有佛讲得那么圆满,但是我说的这十六个字是入门。你真的把这十六个字都落实了,恭喜你,你学佛入佛门了,佛法是个学校,你注册上学了。你上的是哪个班?小学一年级。假如这十六个字你没有做到,那给你说,你没有入门,一年级这个班也没有你的分。也许你听了,「哎呀!佛法门槛这么高?」没错!门槛确实是这么高,为什么?超凡入圣!不能再低了,再低是凡夫。能够契入这个标准,那你就是圣人、小圣。在小乘,须陀洹果,小乘初果须陀洹,大乘初信位的菩萨。
  我们自己现在到底在哪个阶位,自己不能不清楚。像我在学校念书,人家问我:「你念几年级?」我自己就很清楚、很明白。而我们现在的情形怎么样呢?人家问你是什么果位?「不知道!」真的是不知道,为什么?一年级也没有上过,当然不知道自己是几年级。就跟幼稚园的小朋友,问他几年级?不知道!有没有上学?上学了,念几年级不知道。我们学佛同修,无论在家出家,大多数都是这个样子,这是我们一定要提高警觉的,不能够再迷惑下去。如果这样迷惑下去,我们这一生决定空过。
  空过,就不得了!你说:「为什么?我又没做错事情,我又没害人。」对的,你是个好人,你是没有害人,可是你还是要堕落地狱。为什么?你羞辱了佛教的形象,这个罪就不得了!如果我们不出家,我们没有这个形象,我们没有罪过;我今天出家,摆出这个形象让社会大众看到,「佛教就是这个样子!」令社会大众对佛教产生误会,对佛教轻视,对佛教毁谤,我们的过失!我们这个样子让他产生误会。换句话说,我们今天这个样子是佛教的一块招牌,这个招牌拿出去,人家看到生欢喜心,我们就有,不是讲功德就有福德,我们就有福;如果我们这个招牌不好,让别人看到、接触到、听到生轻慢心,感受是负面的,那是我们的罪过,我们表现得不好,我们要负责任。他们毁谤佛教、侮辱佛教、破坏佛教,过失不在他,过失在我们出家人。这里面也包括在家的佛弟子,我们做得不好,我们表现的不好。有几个人懂得这个道理?
  所以务必要放下。世尊当年在世做出的样子统统放下,名闻利养放下了,五欲六尘的享受他放下了。我没有到这边来吃饭,有同修在这边吃饭,说这边的伙食很好,比我吃的好得太多了。我听了很欢喜,我要告诉他:「我们一定要过简单的生活,我们待人要厚道」。为什么?这个道场接引大众的、接引初学的,我们对他们要厚道,自己要刻薄。为什么?自己过苦的生活,对这个世间没有贪恋的心,常常有出离的心,念念当中都想离开娑婆世界,没有贪恋。如果我们在这边生活太舒服,离开娑婆世界这个念头就弱了。世尊当年在世,他可以过很好的物质生活,他为什么每天日中一食,树下一宿,他到外面去托钵,他为什么?绝对没有丝毫贪恋的心,心里真正做到没有牵挂、没有忧虑、没有得失、没有烦恼,清净心现前。清净心就是真诚心,清净心就是平等心,清净心就是智慧、就是慈悲。所以对自己要节俭,对别人要丰厚。我们向佛陀学习,要学得像!众生根性不相同,於是我们教学的,今天讲的课程,一个课程里面可能有许许多多的单元都不相同,应机施教,令一切众生各个都能得到真实利益,这就叫「普雨无边法雨」。再看第二句:
  【普洁泉涧主河神,得普现一切众生前令永离烦恼解脱门。】
  这一句中关键的两个字就是『普现』。普是平等、是普遍,现是示现,示现就是要做出样子给别人看,这个叫示现,对象是一切众生。我们仔细想想世尊释迦牟尼佛他示现的样子,世尊的诸大弟子,诸大菩萨做出来这个样子,诸大声闻也做出了好榜样,乃至於在中国示现的,历代各个宗派的祖师大德都是真善知识,他们做出好样子。
  同学们一定要知道,要做好榜样,不能做坏榜样,这个要记住。做好榜样,你天天在积功累德;你要是做坏的榜样,那你天天在造作罪业。中国古人讲「善不积,不足以成名」,名是福报;恶要不积,不至於到毁灭。可是我们每天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都是在那里积,天天都在积,确实没有中止过。可是我们有没有警觉到,我每天在这里积的,到底是善还是恶?如果积的是恶,我们走的是毁灭的道路,走的是三途地狱的道路,将来堕落受苦不能怪任何人,不能怨天尤人,真的是自作自受。有没有警觉到?每天都在那里积,都在那里累积。当然我们还不是圣人,我们每天所造的有善有恶,但是你要想想是善多还是恶多,这里头做一个加减乘除。如果善多过恶是好事情,你不至於堕落,将来人天道有分;如果纯善无恶,那就恭喜你,你决定超越六道。这个事情自己要觉悟,自己要有智慧,决定不受外面境界影响。
  《楞严经》上讲「若能转境,则同如来」,这是真实功夫。一般人转不了境界,麻烦在此地。为什么转不了境界?不了解事实真相,就是不了解自己生在这个世间是来干什么的。真正觉悟的人知道,我到这个世间是来积功累德的,是来积善修德的,这样的人大致上不至於被境界所转,他这一生有正确的方向,他有正确的目标。眼前纵然受到折磨、受到灾害也不会放在心上,为什么?因为他知道,自古以来就是连释迦牟尼佛示现的都不例外,好事多磨!我们做的是好事、利益众生的事情,决定有很多折磨、有很多障碍。何况善人容易得谤,你要做个好人,社会上许多人毁谤你、侮辱你、陷害你,当然之事。这是什么道理?中国谚语所讲,所谓是「好马被人骑,好人被人欺」,不就这个道理吗?你真正明了了,则一笑了之,点点头:「没错!」你做恶人、做坏人,不敢欺负你,为什么?他怕你!你做好人,他不怕你,他知道就是欺负你、侮辱你,你也不会报复;恶人他就不敢了,他怕报复。所以这是自古以来的,可以说常理,正常的现象。
  我们要走圣贤的道路,就知道我们会常常被人毁谤、常常被人欺负,但是我们很欢喜,我们不在意,我们不放在心上,我们知道自己前途一片金色光明!我们能够承受得了,我们甘心情愿过最清苦的生活,於人无争,於世无求,对任何人我们都是忍让,让到底,连生命都可以让他。为什么?生命丢掉之后,我们自己晓得有很好的去处,比这一生好得太多了,所以还有什么计较的!不可能有计较,不可能有丝毫怨恨,不可能有丝毫不善,这是你真的搞清楚了,真的搞明白了,你的心定了,你的心安了。
  这些道理,『普洁泉涧主河神』他特别表演给我们看。『令离烦恼』,他表现的是没有烦恼,没有烦恼所呈现的只有智慧,烦恼跟智慧是一桩事情。迷的时候智慧变成烦恼,悟的时候烦恼变成智慧,所以说迷悟不二,做出来给大家看。在诸菩萨当中,大概示现这个法门的,我们每一位同修都晓得,布袋和尚,弥勒菩萨。他为我们示现的是真的一丝毫烦恼都没有。布袋和尚在《高僧传》里面有他的传记。传记里面写著,这个人不知道他的姓名,他俗家姓什么,名字叫什么?不晓得!也不知道他的籍贯,也不知道他到底是在哪个寺庙,都没有人晓得。常常出现在街头、在村庄游化,背一个大布袋,到处化缘,化小缘。人家给他东西,他就往布袋里头一放,背著,笑嘻嘻的就走了。其实他那一种行持就是弘法利生,为众生表演真正放得下,布施一切众生欢喜心。人家问他佛法,问他什么是佛法,他笑嘻嘻,他也不说话,把布袋往地上一放,两手张开,这个意思表示什么?放下。有些人看到这个样子体会到:「哦!这是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他把布袋捡起来背在身上就走了。
  你看他这种味道!放下的是自己,自己妄想分别执著要放下。放下之后怎么办?要背起,背起所有一切众生的苦难。诚诚恳恳、实实在在帮助众生破迷开悟,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放下之后要干这个,这叫提起。绝对不是提起自己的享受,那就错了。我们自己要享受五欲六尘,要过一种富裕的生活,你要晓得,就有一类众生他就不能接受了,他就提起异议,他对你就生起反感。对你个人生起反感,这个无所谓,他对整个佛法生起反感。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示现成道之后就开始讲经教学,四十九年没有休息过,四十九年过一样的生活,从来没有改变,不留丝毫话柄给后人,找不到释迦牟尼佛的毛病,这是世尊为我们示现的。布袋和尚的示现很像世尊,当来下生弥勒佛,这是我们修行的好榜样。
  布袋和尚真的没有自己的道场,他的生活传记上讲的「游化」,我们就会想得到他晚上走到哪里,找个地方打个盹就可以了。可能是一些破庙里面住一晚上,也可能树下住一晚上,他自在。怎么知道他是弥勒菩萨?这传记里有记载,他往生的时候,他是预知时至的,他没有生病,告诉大家,他说:「我是弥勒菩萨化身再来的。」说完之后,坐在那里就走了。这是真的不是假的,身分自己说出来,说出来就走了。所以在中国,几乎各个宗派建的道场,塑造弥勒菩萨的形像都用布袋和尚,这是我们应当要学习的。
  当然我们现在的生活方式跟古时候不一样,古时候教化的地区范围不大,现在我们讲经说法范围遍及全世界。我们不能不用现代的交通工具。如果我们走路是不可能的,这就必须要利用现代交通工具,而把教学、把佛法介绍到世界各个地区国家,就不像从前这个村、这个镇,那个范围小,大概范围都不会超过一百里,所以徒步是行的。现在不行,这个要懂得。我们现代人,说实在的话,我们的精神、体力比不上古人,古人精神体力好,能耐寒暑。他一件衣服,冬天是这一件,夏天也是这一件,他行,我们今天不行,这就说明什么?我们的业障比他重,稍稍感受一点风寒就生病了,天冷一定要加衣服。这是我们功夫不如他们,但是自己一定要警觉到,要生惭愧心。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8-9 09:18:35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三卷)  2001/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3》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印光大师为我们做出示范「常生惭愧心」,一切时、一切处都觉得惭愧。印祖是出现在近代,为我们这一代的人做出了榜样。我们今天是不是常生惭愧心?有没有贡高我慢的习气?要时时刻刻检点,要反省,天天要改过自新,天天要断恶修善。要知道一分钟一分钟都在那里累积,我们累积的究竟是善还是恶?最近我讲完《十善业道经》之后,我提了四个字「纯善、纯净」,做为我们修学的目标。我们的心要纯净,不容丝毫不净夹杂,我们的行要纯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我们要向这个目标去迈进,这是真正佛弟子。我们对得起世尊,对得起历代祖师大德、传法的老师,自己在这一生当中有决定的成就。
  清凉大师注得非常好,「现身息恼,若泉涧洗心」。所以我们生活在这个世间,自己生活也好,工作、处事待人接物,要示现一个没有烦恼习气给人看。后面这一句是比喻,好像用泉水,涧溪泉水洗心。由此可知,佛法的教学是高度的艺术,真实的智慧。昨天有同修来问我:我们佛菩萨面前供的水,是不是供完之后把它洒在地上?给诸位说,那是祭鬼神,那不是供佛菩萨。也有人供完水之后,他恭恭敬敬的喝掉,以为这个是对自己的加持,这行,也不是一个坏事情。
  供水真正的意思是表法,水不是给佛菩萨吃的,是给人看的,所以这个水是常供,是不能中断的。供水的杯子最好是用透明的,现在有人用水晶的杯子,玻璃杯就可以了,透明的。供水意思就是这个经上所讲的表法,看到水就要常常想到,我们的心要像水一样干净,要像水一样平等,所以供水是代表清净平等。如果你说供完之后就吃掉,好了,吃掉之后,那心不就是不清净、不平等了吗?清净平等心永远要保持,不可以中断,这个道理要懂得。
  
  第三句:
  【离尘净眼主河神,得以大悲方便,普涤一切众生诸惑尘垢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离尘净眼』,我们从名号上就能够体会得。尘是五欲六尘,就是指财色名食睡,这是五欲;六尘「色声香味触法」,是六根「眼耳鼻舌身意」所对的。这是佛门不论大乘小乘、显教密教、宗门教下修行的真实功夫,是要能够离尘,不被尘垢所染,这是功夫。这种功夫有得於身心就叫做功德。如果没有功夫,你怎么会有这个受用?受用是得,必须有真功夫,你才有真实的受用,真实的受用称之为功德。因此功德跟福德不一样,福德可以供养别人,功德就不行,功德只有自己享受,没有办法分给别人,所以「公修公得,婆修婆得,不修就不得」。福德,我有财富,我的财富可以分给你;我有地位,我的地位可以让给你;我有权力,我的权力也可以赠送给你,别人能够享受得到,但是功德就不行。
  功是什么?远离尘垢。我在前面所讲的,放下自私自利。放下就是远离,远离自私自利,远离名闻利养,远离贪瞋痴慢,远离五欲六尘。那这种享受别人得不到,必须你自己真正修行,你才能得到这个享受,这个享受是圣者的享受,不是凡人。凡人的福报是红福,五欲六尘叫红福;圣者的福报叫清福,清福是什么?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菩萨在此地做如是的示现,我们要能体会。他的法门是『大悲方便』,大悲是慈悲心,方便是方法、便宜。方法很多,应当用什么方法,他就用什么方法。他教学的目标,帮助一切众生远离『诸惑尘垢』,惑是迷惑,远离一切迷惑。远离一切迷惑用什么方法?总的纲领来说,破迷开悟。如何帮助众生远离尘垢?这是用戒律,合起来讲就是三藏经典。这个诸位同修都知道,「经论正知见,戒律正行持」。我们的言行要以戒律为标准,与戒律相应的,这个行为是正行;与戒律相违背的,这个行叫邪行,那就是尘垢。
  而戒律的基础、戒律的根本,我们不能不重视。是什么?十善业道,也就是《观经》三福里面的第一条,这是根本的根本,「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头一条,这是学佛的基础。如果没有这四句,你就没有办法入佛门。像我前面所讲的一样,佛门小学一年级,你没有资格、没有条件上一年级。上一年级的资格、条件就是这四句,我们有没有具足?我们用什么样的心态对我们的父母?用什么样的心态对我们的老师?用什么样的心态对一切众生?对一切众生要大慈大悲,大慈大悲决定落实在十善业道。所以没有十善业道,上面三句都是空的。没有十善业道,不孝父母,不敬师长,没有慈悲心。换句话说,这四句没有了,你的前途是在三途恶道,这个我们不能不懂。
  再跟诸位说,这不是佛法,这是世间法,因为他没有离开六道轮回。这四句你做到,你在六道里头生三善道;你做不到,你在六道里头是下三道,你是三恶道。所以我们究竟将来是得人天还是到三恶道,自己认真反省一下,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不需要问人。一条一条去检查、去核对,不杀生,我有没有做到?不偷盗,有没有做到?在家不邪淫,出家不淫欲。这个事情不仅仅是在事上讲,是要在心地上功夫,淫欲的念头断掉了,杀害众生这个念头没有了,我们常常讲的占别人便宜的念头没有了,这个不偷盗才算是圆满。我虽然没有偷盗的行为,我心里头还有占别人便宜念头,这是盗心。
  十善业道从行持到心地,这样才能把佛道、菩萨道的基础打好,我们菩提道上一帆风顺。你不在这上下真功夫,你不是在学佛。不是在学佛,现在是搞什么?那就从前李老师所讲的,李老师讲的话很不好听,但是是实话:玩弄佛法!你是在消遣佛法,在玩弄佛法,打著佛法的幌子欺骗一切善良众生,果报在阿鼻地狱。这还得了吗?所以佛门当中有一句话说,「地狱门前僧道多」。所以印光大师、李炳南老居士一生不劝人出家,我们想想,有道理!为什么?你要劝人出家,将来他堕地狱,你要不要背因果责任?
  所以我们要看一个人出家,一定要想到他净业三福这四句能不能做到?他能做到,跟他剃度,没有问题,为什么?他是个善人,他不会堕三途,他来生还能保住人天身。如果这四句做不到,十善业道他做不到,还是会违犯,必堕三途,这一出家的时候,他决定把佛法形象破坏,破坏佛法形象这个罪跟破和合僧相等;换句话说,他要不出家,他没有这么重的罪,他堕三途大多数在鬼道,那一出家,他就变成地狱道,这个我们要负因果责任。所以印祖为什么不劝人出家?有道理,大慈大悲。李炳南老居士不但不劝人出家,他一生当中不劝人受戒。有人受五戒、受菩萨戒,他绝不劝人,他只劝人皈依,不劝人受戒。他给我讲得很清楚,他说:「你劝人受戒,他要不能持戒,他犯双重罪。」杀生,杀生是有罪,受了戒的时候那又破戒罪。加上破戒罪两重罪,我们怎么能忍心,怎么对得起人?良心,这真正是一个通达道理的人、有良心的善知识。
  现在众生迷惑颠倒不知道事实真相,不晓得利害,产生误会,认为这个法师一见面马上劝你受戒、劝你出家,「这是好法师,他很慈悲。」遇到那个法师,想跟他出家他拒绝,「这个法师架子太大,不通人情。」世间人产生这个误会。这就是愚痴,善恶没有能力辨别,不知好歹,把善人当作恶人,把恶人当作善人,《了凡四训》里头辨别得很清楚。难,太难太难了。我一生不敢建道场,什么原因?我们看到许许多多道场,道场愈大,住众心不在道,都要争夺这个寺庙的财产,都要争夺权位,那是什么道场?说个不客气老实话,地狱道场!往地狱道去。争名逐利,不择手段,把佛法忘得一干二净。天天在佛菩萨面前念经,天天在骗佛菩萨,天天在打妄语,造无量无边的罪业,他自己不知道。真的是所谓「不见棺材不掉泪」,最后一口气断气的时候地狱相现前,后悔莫及!我跟大家说的话不好听,但是是实话。忠言逆耳,良药苦口。我们只要有一口气在,真正忏悔、真正回头,来得及,不是没有救。如果不知道忏悔,不晓得回头,那就没救了。
  我们在此地看到「离尘净眼菩萨」,他的智慧、他的慈悲,教导我们,我把他老人家的教诲落实到我们现前境界,净业三福,十善业道,我们从这里下手,从这里扎根。一定要学做人。做人从哪里学起?跟诸位同修说,从《弟子规》学起。千万不要以为《弟子规》是教小孩的,我们是一个大人了,我们还要学这个?其实我们今天说老实话,站不像站相,坐不像坐相,一举一动、一言一笑都让人拿去做话柄。人家表面对你是客气,背面讥笑你,为什么?不懂规矩。为什么不懂?当然不能怪你,你没有学过嘛!你从小没有人教你,你怎么会?你不是天生的。所以《无量寿经》上佛讲得好,「先人不善(无知),不识道德,无有语者,殊无怪也。」佛菩萨原谅你,但是怎么样?众生不原谅你,众生讽刺你。众生讽刺你,连带就毁谤了佛法。我们个人受人家讽刺、侮辱不在乎,佛法也跟著你倒霉,这个关系就太大太大了。
  今天社会为什么大家瞧不起佛法?一提到佛法,「迷信!」我们表现的样子是不是迷信?如何改变他们这些错误观念?我们要表现一种高度智慧,他看到之后对你敬仰,对你尊重,对你佩服,不敢说迷信,这就对了,我们替佛法增光。如果我们表现的是愚痴,一举一动行持违背了礼数,惹人家说闲话,这个过失在我们自己,不在别人。所以我们开讲《大方广佛华严经》之后,我们提出一个总的题目,这大家都看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我们要记住「师」跟「范」这两个字,师是表率,是社会大众最好的榜样,最好的模范,我们有没有做到?我们坐在这个地方,是一切大众坐的榜样,站在那个地方是站的模范。我们做不到,做不到就是释迦罪人。今天已经出家了,穿上这个衣服,一定要做到。不做到,果报在后头。第四句:
  【十方遍吼主河神,得恒出饶益众生音解脱门。】
  菩萨的德号非常明显,『十方遍吼』,十方在此地就是说一切时一切处,哪个地方有缘,就到哪里去讲经说法。「遍」这个意思跟普的意思相同,没有分别、没有执著,也就是我们今天讲的多元文化,学生、听众不分国籍,不分种族,不分宗教,跟现在社会教育学校一样。办个学校,有许多来自不同国家的学生,所谓来留学,中国的学生到外国去读书,外国的学生有很多来到中国读书。所以学校确实它不分国籍,它向全世界招生,它也不分种族,也不分宗教,一个学系一个班上,有几十个学生,这几十个学生来自不同的国家地区、来自不同的族群、来自不同的宗教信仰,大家在一堂上课,佛法是这样的,有教无类。
  教学的内容是什么?『饶益众生』,这个范围就太大了,务必令这些学者都能得到最圆满、最丰盛的利益。我们晓得,究竟圆满的利益是什么?是了生死出三界,这才是真实的利益。那眼前的利益我们要不要顾?要顾。譬如说眼前世间人,普遍希求的财富、聪明智慧、健康长寿,哪一个不希求?我们要不要帮助他、成就他?要。我们也要帮助他,也要成就他,但是一定要告诉他,这些东西你纵然得到了,你的受用只有一世,寿命再长也不能不死。在这个世间毕竟能活一百岁的人不多,中国古人讲得很好,「人生七十古来稀」,都是事实真相。
  我们在这个世间能活多少年?虽然命中注定,但是命中注定是个常数,这里头还有变数。常数是前世修的因,变数是这一生修积的善恶。如果这一生积的善多,你的寿命会延长;这一生造的恶多,你的寿命会缩短,这叫变数。造作极恶的罪业,这个人还活到八十九十,那是什么原因?他如果不造罪业,他的寿命一定超过一百岁。像虚云老和尚一百二十岁,中国大陆还有一百四五十岁的人都有。过去生中他有这么大的寿命,因为他造作罪业,一百六十岁他才活八十岁就走了,已经打了对折。一般人不晓得这些道理,我们学佛的人经论读多了,我们明白,我们懂得这是真的。假使这些人能够积功累德,断恶修善,他的寿命都是一百多岁,他的富贵超过这一生很多很多。
  所以「饶益」这两个字的内容非常深广。佛经里面常讲,后世今生都要叫众生得利益,这是正理。为什么佛菩萨、祖师大德他们所示现的,我们这一生当中的物质上的享受为什么要舍弃?原因在哪里我们要晓得。原因是有更高的享受,世间人不知道。世间人只知道财色名食睡这五欲六尘的享受,他只追求这些东西,他不知道这些东西在觉悟人的眼睛里面一文不值。觉悟的人非常清楚,「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一切有为法,如梦幻泡影」。觉悟人他那种生活的享受是真实的,真乐!凡夫哪里会知道?不但人间不知道,跟诸位说,天人都不知道。六欲天、四禅天都不晓得,都体会不到觉悟人的生活的享受。
  我在接触方东美先生,跟他老人家学哲学的时候,他告诉我:「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他懂得,这一句话不是普通人能说得出来的,不能够体会到这个境界说不出来。佛菩萨的生活,祖师大德的生活,确确实实人生最高的享受;换句话说,高人的享受,他不是高人,他怎么能懂得?我要跟大家透一点消息,诸位也许有一点点体会,虽然体会得不真实,能有几分。我给你透一点消息,你们享受五欲财色名食睡的这种享受,你付出多少代价?你有没有去想想?如果你冷静想通了,你才会长叹息一声:「不值得!」为什么?我得的享受太少了,我付出的代价太多了。
  你所付出的,你心里面的忧虑、牵挂、烦恼,身心的压力,让你这一生当中都不能得自在,一生为迷惑烦恼所困扰,戒定慧三学完全没有分,你想想你付出的代价多少?你付出代价是一百分,你所得到的利益是一二分而已。谁干这个事情?世间最愚痴的人干这个事情,世间聪明人都不干。古时候世间的读书人你给他干他不干,他读书乐,他只要自己生活能勉强过得去,他非常快乐。耕个一、二亩田,一、二亩田不大,中国的亩,一亩,你们这里有从台湾来的,台湾的两百坪,两百坪是中国的一亩。两亩地的时候就是四百坪,就是这么大的一个地方。他可以维持自己生活了,他就得大自在,他没有忧虑、没有负担、没有压力,他过的是人的生活,这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真正觉悟的人,那比他这个享受就更丰富了,佛菩萨的生活,世间人哪里能懂得?颜回,是大圣人,他的境界跟孔老夫子是相等的。他过什么生活?一箪食,一瓢饮。孔老夫子赞叹:一般人过这个生活不堪其忧,颜回不改其乐。他每天见人笑眯眯的,快乐得不得了,物质生活用我们现在话来说贫穷到了极处。这就是方东美先生所讲的人生最高的享受。你不肯干,为什么?你不是高人,你是高人,你自然愿意过高人的生活,你是俗人嘛!高人能够随顺庸俗生活,庸俗不能够随顺高人,差别在此地。这个丰饶利益那就说不尽了。『饶益众生音』,这是讲教学,丰饶是教学的内容。第五句:
  【普救护众生主河神,得於一切含识中,恒起无恼害慈解脱门。】
  菩萨这种教诲,对我们现前修学是迫切需要的,这是真正的慈悲心。我们现在不但看到这一切众生,现代这个世间的众生,真正是普遍的迷惑颠倒,不知道是非邪正,不知道善恶利害。把善看成恶,把恶看成善,把是当作非,把非当作是,甚至於把害当作利,把利当作害,这是愚痴到极处。他所起心动念、言语造作,那就可想而知。一转眼,人身失掉,他到哪里去了?三途当中肯定是地狱,你想想多可怕!地狱进去容易,出来可难了。地狱的苦报,诸位要细读《地藏经》,你才能了解一个大概。真正那些状况,如果你听到,你见到,你会寒毛直竖,你会感到万分恐惧。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8-9 09:19:38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四三卷)

续-《大方广佛华严经  (第四四三卷)  2001/10/23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12-17-0443》

摘自《净空法师大方广佛华严经讲记》
  诸佛菩萨大慈大悲,劝我们不要造这个业,不要到那里去,可是众生偏偏往这里去。真是所谓天堂有路你不走,地狱无门偏要进来,这还得了吗?怎么会堕到地狱?跟诸位说,一个不平的心。我看很多人有,不平、嫉妒心、瞋恚心,心里面充满怨恨,这是地狱的业因。我们学佛想断恶断不了,想修善修不成,什么原因?就是这种烦恼习气在作祟。『普救护神』用什么方法来帮助我们?他为我们示现『恒起无恼害慈』,我们要学习。我讲经的时候常常劝导同学,我们起心动念要与慈悲相应。别人毁谤我、侮辱我、陷害我,我对他没有丝毫不善的念头,绝对没有报复这种念头,我也没有「辩白」这个念头。为什么?修自己的慈悲善心。
  《十善业道经》上讲的,「不容毫分不善夹杂」。别人毁谤我、伤害我,我要有一念怨恨心,我已经有不善夹杂了,把我的纯善纯净破坏了;我还要跟他辩解,也把我的纯净纯善破坏了。不需要辩白,这个事情时间久了就化解,就冲淡了,就没有了,何必要解释?何必要辩白?不需要!绝对不能让自己有一念不善,绝对不能让自己有一念不净,自己成就了。这些毁谤我的人、侮辱我的人、陷害我的人,阿弥陀佛!都是菩萨!没有这些人,没有这些事,我们不知道自己这个功力到什么程度。他们为我们一示现,自己这才晓得自己功力到了什么程度。
  遇到这些事情,逆缘、逆境,心里头连波浪都不起,就像供水一样,永远保持清净平等,我们想想,我及格了。不敢说功夫很高,我已经达到这个水平。我对於逆缘逆境欢喜接受,我的反应是感恩戴德。他对我有恩德,这个话是真的不是假的。为什么?我没有这个过失,他说我有过失,替我消业障,增长我的功德。如果我有这个过失,那更不需要辩白。有这个过失,人家宣扬,我这个罪报就报掉了,业障就消了。好事!不是坏事。如果我有一念不平的心,有一念怨恨的心,麻烦大了,不但我的业障消不了,业障还要增长,这灾难就来了。
  这些修行的道理、方法,我是得自於章嘉大师,这是我学佛第一个老师,他教我的。我就在日常生活当中、工作里面,对人对事对物,在这里头修行。我从前烦恼习气很重,知道错了,在这里头把这些错误的想法、看法、说法、作法修正过来,与佛陀教诲完全相应。这五十年下来不是短时间,半个世纪,我才完全回归到自然。顺境、善缘,一切称心如意,绝对没有一丝毫贪恋的念头,没有了;逆境、恶缘没有丝毫怨恨的念头。我这五十年的功夫修到清净平等,所以快乐。心清净,身就清净。这个健康长寿,它自自然然的,不加丝毫勉强,不加丝毫意思在里头,起心动念决不为自己想。
  展开经卷,悟道师曾经问过我:「你怎么会说得那么多?」我说不是我说的,自自然然的,我也没准备,自然的流露,没有时间限制,长说短说、深说浅说,一切顺乎自然。大家喜欢听我细说,我就给你说得详细一点,《华严经》前面说得比较详细,在我一想的时候,这个说法,我概略的算一算,恐怕要讲一百年。一百年太长了,我也没这个寿命,听众也没这个寿命,所以我说不能再细说了。我们要限定进度,所以才想到说一定要在三年完成,把这部经讲完。每年讲一千二百个小时,三年三千六百个小时,要把这部经完成,那只有略说不能广说。略说里头我有个原则,哪些地方与我们迫切需要的,我要多说一些;哪些地方我们现代还用不上的, 那就简单带过,一切都是要符合饶益、我们现前丰饶利益,以这个为原则。今天时间到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大方广佛华严经(第四四三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