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5-5-13 11:52:20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初探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

●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九节、第二十节 -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
附录一(第二章 大圆满法正行见地研究)第十九节、第二十节
附录一 第十九节、第二十节
第十九节 中脉验相、中脉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中脉验相、中脉
(一)中脉验相
大乐光明;从明点堪能中生起等持,由等持中生起殊胜不变遍空之无漏大乐,此种大乐即是大精华融入中脉而生。明白光明也有内光明与外光明两种。内光明即内在五风变得清净,从而如四禅定之次第般逐步显现明清不动的智慧;外光明即外界显现五智慧的五光、明点以及光相,遍布虚空而存在。《真实名经》云:“智慧灿然现,众生智慧灯,赫赫大光明。”又云:“威光蕴美观,妙光吉祥旋。”意思是说,五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其中地风之精华入于中脉,所表现出的内相即心安住,外相明现黄光宝生佛,从而享受平等性智,我慢转依清净、地大遍处(十遍处之一)等持获得自在,前往宝积刹土;水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内相即明现澄清无垢之心,外相明现白光不动佛,从而享受大圆镜智,嗔心清净,水遍处之等持获得自在,前往现喜刹土;火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内相即生起乐暖,外相明现红光无量光佛,从而享受妙观察智,贪心清净,火遍处之等持获得自在,前往极乐世界;风之精华入于中脉,内相表现即心不动摇、增上境界,外相明现绿光不空成就佛,从而享受成所作智,嫉妒得以清净,风灭尽之等持获得自在,前往成就事业刹土;虚空之风是诸法极为清澈无念的法性,因此彼之精华入于中脉,内相的表现即是无分别念,外相明现蓝光毗卢遮那佛,从而享受法界性智,痴心清净,虚空遍处之等持获得自在,前往密严刹土或空行刹土。如《大幻化网》中云:“如是具缘瑜伽士,五风精华入中脉,五光之中五智慧,五身所行五刹土,或五遍处之等持。”
(二)中脉与四轮三脉
四轮三脉若修整,能得自主之所缘。
由其性不动,气脉妄想二者分离,则妄想之起伏,安乐化解。由法性本地不动,则气脉调顺之功德,不求顿成。
头顶大乐轮之气心调柔,净体觉性上,清净所净之贪欲执念,即其净果是法性轮自性圆成之禅定,于大乐境中乐轮旋转;又喉间受用轮气心调柔,即于净体觉性,清净所净嗔恚分别,其净果是圆成摄聚及三昧之受用;又心中*轮气心调顺,即净体觉性,清净所净愚痴,其净果顿成不可思议光明本性;又脐间化轮气心调柔,即于净体觉性上清净所净我慢妒嫉等执念,其净果成就神变幻化及四业功德。如是于一切净体觉性之上,认识能净而不为执着所染,如是之义,由于数数串习,即清净各各所净垢障,而得净果自性稳固,遂圆满现出暂时及究竟之功德。《如意乐轮本续》云:“本性大圆边,诸法住本位,达本解悉住,密意超心思,穷空有边际,全尽无分别,有相自解脱,不修顿成德,自然而圆满。”如是也。此时:梦能转化见刹土,尔后妄起梦流断,昼夜住于光明镜,自得乐明无念定,成眼神通幻变德,功证无量利自他,是故于诸有缘众,常修诸法幻化性!
夜间用狮子卧仪,明观中脉之四轮,内中包容动静世界及一切佛土,特于喉轮想生死涅槃一切诸法如变化而卧,因此认知梦,即能得变化转变等,成就眼、神通、三昧、幻化,常住光明境。并依次经行地道,究竟可获得普贤如来至上菩提之位。如意乐轮本续云:“大机瑜伽士,无心不作意,自性顿圆成,胜地大坛城。”如是之谓也。
回向偈:
不变大平等性中,不动离戏菩提心,无念自然智义见,愿到不住本来处!寂静离尘德圆主,光明如空日照耀,解除自他诸愚暗。
第二十节 双眼智慧脉
一、龙钦饶降巴尊者对大圆满法的见解与著作中引用的典籍诠释大圆满法双眼智慧脉
(一)双眼智慧脉
真正智慧本身在心间日轮,如瓶中之灯状发光芒而住。由其放射毫光通过体内四大脉向诸微细脉络之内发放光明明点,此即作为五智本身之所依而住。
《声应成续》云:“味脉展脉及中脉,噶底水晶之管脉,镜智平等妙观察,成所作和法界五,明点运行不运行,皆依自力圆满处。”
如是内色从脉中如放射般外现,由此外现则为炬光之本光,由心脏之光明而出有光脉四门,即“噶底大金脉”、“晶管脉”“白绢线脉”和“空自解脱脉”。
又大金脉能显现光明,晶管脉能使其隐没于内中,白绢线脉又细又旋,能显现外境,空自解脱脉能使其收入法界。
又噶底大金脉,表现为从心间自生自体脉之光色,晶管脉者于命脉中能明现智慧之妙色,白绢线脉细而盘旋者,成为一束。因外现之作用同其是一,故说为一。但实际上有称为“白绢线脉”或“细旋丝线脉”二种称谓。
扎根于右眼中的光脉,为白绢线脉;左眼中的光脉,为细旋脉。不仅如此,细旋脉中一条脉分为四条支脉,故于四脉轮中央分别遍满光脉之妙色,但其因个别者为空,故又名为空自解脱脉。
空自解脱脉即是通过中脉插入梵穴,故可作为觉性无分别智身,可以收入法界之道路中。如是五光脉,是结合五智而言,作为四光脉时,则可与四炬光相结合,即清澄光脉由心脏通过中脉,沿脊椎通过右细顶脉,由颅腔通过远索,而使此四炬光之部分出现本光则显现于虚空之中也。
《觉性自起续》云:“正等圆觉佛密意,在诸有情相续中,住有身和智慧相,即是安住在心间。仅是芥粒或芝粒,践越地道圆满住。哲达四门不灭明,既能显现诸行相,亦能显现诸灭相,既能显现刹那现,亦能显现刹那灭。讲说其名应如下:即是噶底大金脉,晶管之脉内中空,白绢线脉细而旋,空而自解大脉门。又彼四门自现脉,从彼生道融中脉,中脉之中放射光,脊椎右侧现出道。右细顶脉融颅腔,由此放光四炬光,无碍虚空大空中。亮晃晃之光明身,以环链状而存在。四种炬光有如是:明点空光之炬光,觉性内界之炬光(法界清净光),自然智慧之炬光(本觉智光),远索水光之炬光(远通水光),诸光有情皆具有。”
智慧之所依光脉由心脏之光明分为四门,故为四脉,即“噶底大金脉”,能作生起光明境界之所依;“白绢线脉”,能作入于外境之所依;“细旋脉”,能作自起之所依;“晶管脉”,能作自现之所依。“空自解脱脉”,直插梵穴,能作环链身之所依,合为五内脏即五智之光。自然分作四种依处,表现为四炬光之增长也。
口诀部经典《炬光炽燃续》云:“一切有情身中央,心脏大宝无量宫,具有脉道若干千。殊胜主脉有四条:噶底如金之大脉,犹如白绢线之脉,细旋脉和晶管脉,此四内住乘气马,成为出入和自现,以及显现之主宰。”此诸光脉称为“胜义大智慧脉”。
将智慧境界明现于外,其真正之门,即是一对眼睛,即四大种之精微,在肚脐脉结处,形成一对眼睛,而后由三条脉相连,即从肚脐处联系心脏,而后联系喉轮。复次从大脑颅腔中,右旋四条脉中有一条能现根境之脉,其根为一,梢分五枝,能作眼、耳、鼻、舌、身五门之所依,其中尤其能作见色相所依之脉道,称为“能清澄得失之根脉”,其梢大根细,犹如黄牛之角。有此二条脉直通二只眼球中之精微,要依此方能得见形色。
(二)、 双眼智慧脉
(1)住处:如撑起支帐篷般的心宝中央四脉瓣中间如芥子许的精华明点上。《珍珠鬘续》云:“智慧住于心宝中”。
(2)本体:是觉性智慧,即本体空性、自性光明、大悲不灭如灯心般光芒灿烂之身相。《应成续》云:“心宝无量殿,本体本净分,集明空身相,面臂圆瓶佛,任运光团住,明现悲各色。”彼之妙力住于天灵盖上忿怒坛城中,《金刚萨埵意镜续》云:“由彼所生智,住于头颅中,芥子大怒身,双眼相应许,处于光芒中。”
(3)道:连于心与眼之间的嘎德水晶管脉,《金鬘续》云:“连接心眼脉,白色柔中空,明点血不染,大智行彼道。”彼脉(嘎德水晶管脉)连接的方式:从心间绕到脊椎旁,经过颈部细脉管左右两侧绕到两耳,经脑进入双眼之瞳仁水灯中。《金鬘续》云:“由彼道中射出的光线,如镜面般明清。光线好似鱼眼一样显现,与觉性相连之脉即是从心尖出来如白丝线般经过脊椎两旁向上,穿过出道上入颅内,彼脉又经左右细脉管连接于脑,又从左右耳出来连接于双眼。尔后双目缘于虚空,并以脉要观看,则会现见遍满智慧显现”。
(4)门:从何门中显现呢?从两眼中显现。《应成续》云:“远境水灯者,显现智慧门。”眼脉之根部连接心间与脐部。从心间连到颈部,从颈部右绕到天灵盖,分出四脉瓣,从能显现根境的每一脉瓣尖端又分出五脉瓣,分别作为五门之所依,称为净根功过脉,其上端粗大、根部微细如野黄牛角般的两支进入眼珠的两个明点中,黑白分明,如水一般清澈透明,所以称为远镜水灯。依之可显现如孔雀屏羽般的明点空灯,彼之现相即出现如那弱(第四元音“纳若”~)状的法界净灯,彼之妙力中出现众多慧力的自然慧灯(本觉智光)。水晶管脉实际上是光脉,净根脉是形如胡麻花的眼根所依脉。眼中真实觉性向外观,外境一切色法显现向内现,二者无障明现故。真实觉相有四个显现脉门:从双目直接显现光芒;从心间中脉中央的光明藏脉中显现顶上忿怒坛城;其现相诸脉明点以及中脉的光脉中显现四轮中央的光明大明点:顶上梵天穴显现无分别身相,是显现觉性如量相的五层或九层明点之所依处,也是往生的殊胜脉门;从心出发肺部的觉相现于心中。如是总共有两眼,中脉的光脉、肺部现相脉四脉门。《珍珠鬘续》云:“道为四脉能动风,能显现门为眼等。”许多人认为仅仅双目之二脉为道,这是由于视野狭隘未完全理解所致。应当认识显现四相的四脉。实修时觉性从眼中出来,眼中显现觉性自性光明相;中脉的光脉中显现本体空相;肺脉中显现大悲觉相。内法界净灯现于外界虚空的五彩光芒中。
(三)、双眼智慧脉
持者背向太阳坐,眼注晴空顿然住,不觉气动尽力缓,无念离戏由内现,出生如虚空空性。天极清明时,背向日光,眼不动摇注于天空中央,气缓徐后则所住之刹那,皆显现空之光明。其觉受亦出现清醒,无广狭,无方所。所谓外面如何,内亦如是之谓,因系皆一缘起之关系故。于此时即显现三层天空之密意;(1)依于空明外之天空;(2)现无念内之天空;(3)遂悟入秘密之天空,故依方便和加持而修之中则可见到。此为大善巧莲花戒论师之方便,是极为殊胜而深密者也。第三方便指示赤露自性者:净者眼注空不散,心明无有聚散境,地石山岩诸情器,皆观通彻一虚空,自身亦无粗现执,住于心空无二境,内外中三无散乱,于空境中松身心,念思作意自寂境,心无聚散住本位,彼时法性难思心,不别如空密意现,此即三世佛心要。
自心注于天空,成遍空时,外显法之地石山岩等,一切器世有情,皆为自散通彻。思与此空中契合时,自身亦如空自散,一切皆成无云清空,无内外中,于空洞广垠之境中,心无聚散而住。如无边天空之密意自然现出,是名为清净法尽之密意。如普作续云:“瑜伽者应住空鸟道。”又如集经云:“此为何义,应观彼空。”又示以此方便修而之功力者:
如是显观修四功力,所现广垠无粗感,昼夜不离无念境,五毒自消心柔细,诸法如空生觉受。
--------------------------------------------------------------------------------
龙钦饶降巴.《大圆满心性休息》(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567页.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虚幻休息论妙车释》(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10~112页.
龙钦饶降巴.《句义宝藏论广讲》(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9年.第120~122、127、132页.
龙钦饶降巴.《上师心滴如意宝》(索达吉堪布译).香港:佛教慈慧服务中心,2001年.第162~165页.
无垢光尊者.《大圆满禅定休息》(刘立千译).北京:民族出版社,2000年.第168~169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藏传佛教宁玛派大圆满法初探: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