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中医 发表于 2015-3-11 19:21:44

中医是民族之兴百姓之福

还原本色中医是民族之兴百姓之福(两会荐言)

一、中西医必须分开管理的原由和意义

   众所周知:

   西医是以器械检查、理化检验数据做为诊病依据,然后根据病人所感致病菌类,处以相应的抗生素治疗或实施手术治疗手段。带有群体性、普遍性的、模式化的医学治疗体系。

   而传统中医却是完全不同的,因时、因地、因人而异的,单一的、个性化的,合理辨证诊疗的医学模式。

   而现行政策却把这两种不同的医学诊治体系捏在一起。并以西方医学管理方式去管理中医。完全违背了传统中医的学习、传承和有效发展的途径!无异是在无意间,间接地,人为地起到了“扼杀了中医”?的作用!

“只有民族的,才是世界的…外国人到**,到长城,进四合院,看中医!”?这就是“传统中医”应该“特立、自主”与西医应该分开管理的原因和意义!

二、特立自主的中医管理

      特立自主的中医管理方式,首先亟待要解决的是要改变现有的现代中医药大学的教学方式!

      现,在我国著名的“Xx中医药大学”学习学生在给我的留言中说:“他上学已经二年多,还没接触过黄帝内经…”!这种本末倒置的教学方式,不仅是劳民伤财,而且误人误己!

      而最让人难以理解的-身为“中医药大学”竟然还要以“小鼠试验”来验证“中医是否有疗效”!……这样的中医药教学环境能学到什么?以这样的“现代中医大家”五年、七年;恐怕学习一生,也不会学到一点“传统中医”的精髓!…

    “看方三年,无病不治;用方二年,无病能医!”

    “舍内经,学经方,背典藏…!某药治某病,某病用某方;……”这种程序化,单一模式化的一系列教学及中医执业医师资格考试等政策制度,已使“现代中医”基本丧失了“传统中医”的个性化疗法的特色!看来“现代中医”已将要被“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西医治疗方式同化!!!让曾经令人敬仰、瞩目的传统中医,失去了曾经耀眼的光华!

   而现代中医药大学的学生,更是毕业等于失业的现状,难免让人觉得中医后继无人!这不能不让人怀疑:“现行的中医管理制度和政策,”是在“无意间,间接地,人为的,扼杀中医”!!!

    因此,希望国家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不要把发扬中医、发展中医仃留在纸上和口号上。把中西医分开管理。要千方百计,问计于民,尽快制定出相应的几近合理的中医管理方式和政策。从而“还原本色中医”,让中医放手造福于民!

    至于西医学中医,中医学西这无可厚菲,因为西医在急救方面确实优于中医!此外西医的影像学,对中医诊病确诊有很大的作用!…

            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古为今用,洋为中用!

   这样才能更好地继承和发扬、发展民族中医药事业!从而为广大人民-人类服务!

   也只有这样才能有效解决看病贵,看病难问题!同时防止过度医疗,造成资源浪费!

(附:关于现代中医药大学教学的最基本(根本)方式的荐言

关于现代中医药大学教学的最基本(根本)方式的荐言

      中医药大学的教学方式,必须以:

    一、以《黄帝内经》为贯穿始终的教学内容。

    因为《黄帝内经》不仅是所有中医诊断理论的源泉和标准;也是中医所以能养生、治病、治大病的正确、实效的治疗方法的来源和唯一行之有效的准则!

    现代中医药大学教材中的内科、外科、妇科、儿科、针灸…都是内经理论的延伸、后世人的繁复、白话再说。如抛开黄帝内经的理论和方法,仅仅依靠教材所学你所治愈的病人亦不过是机缘巧合,并且也不会太多!遇到稍显复杂症状阴阳混杂,你一定束手无策!

    二、应该添加《难经》、《金匮要略》金元《四大名医》之著,为辅助教材。这样不仅易于学生理解内经理论,也有助于学生在今后的行医过程中提高正确的治疗方法和合理用药。

    三、在中药学上,以《神农本草经》上所载的365味药已然足够,从而减少学生的课业负担!……

    四、要增加日常各种饮食性味的教学内容,从而让学生知道:服用某类药的饮食宜忌,以助药效。

    五、在四年的本科教学中,以二、至三年,分章节,按学时,循序渐进地、尽可能地理解黄帝内经所讲内容,既便一时不能理解,也希望学生尽可能多多记住黄帝内经所言。在今后的治疗中,一旦遇上棘手的病,如果你还碰巧记得黄帝内经关于此病的相关论述,它会让你悟出致病的根由,从而让你找到治疗此类病的方法!!!

    余下一二年学校再安排学生到…实习,跟医生老师学习自己所学…的相关疾病诊断和治疗方法、用药。实习结束,应能独立完成所学…的常见病的诊断和治疗。方可允许毕业,成为一名普通的…医生。

    学无止境,人无全能!

    学有所长,学有所用。

    这样才是人们之所以学习的目的

一心修法 发表于 2015-5-12 10:43:26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中医是民族之兴百姓之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