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净土社区]《无量寿经》大意
摘自《妙音新闻网怀旧站文章集锦》●[净土社区]《无量寿经》大意
http://www1.fsamtj.com/my/html/News-125428.html
《无量寿经》大意
一、略说
(一) 经眼
(二) 大经五文——眼目
1、释迦牟尼佛出世本怀文
如来以无尽大悲,矜哀三界, 所以出兴于世,光阐道教, 欲拯群萌,惠以真实之利。
2、第十八愿
设我得佛,十方众生,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3、第十八愿成就文
诸有众生,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至心回向,愿生彼国,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唯除五逆,诽谤正法。
4、流通文,即释迦牟尼佛咐嘱弥勒菩萨,一直流通下去的“大经咐嘱文。
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
5、特留此经之文
当来之世,经道灭尽,我以慈悲哀悯,特留此经,止住百岁,其有众生,值斯经者,随意所愿,皆可得度。
(三) 第十八愿是根本
二、详说
(一)佛出世本怀文
1、 释文
如来为什么会宣说阿弥陀佛的本愿呢?这也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之第十七愿所成就的。
设我得佛,十方世界,无量诸佛,不悉咨嗟,称我名者,不取正觉。
2、本怀中的本怀
《无量寿经》是救度五乘,同样使他们证悟佛果,而且跟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无量光无量寿是一样的证悟,所以是本怀中的本怀。
(二)第十八愿文、愿成就文、付嘱流通文
1、四十八愿以第十八愿为根本
A善导大师释四十八愿
善导大师在《观经疏》〈玄义分〉里面解释四十八愿说:
《无量寿经》云:“法藏比丘,在世自在王佛所,行菩萨道时,发四十八愿,一一愿言:若我得佛,十方众生,称我名号,愿生我国,下至十念,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B因本与根本
因本:就是这位菩萨在因地所发的每个愿,都算是本愿。
根本:因地虽然发种种的愿,在这里面一定有一个是他最根本的愿。
四十八大愿的“根本愿”,就是第十八愿,唯有第十八愿才有“十方众生,若不生者,不取正觉”
C通愿与别愿
十方诸佛的愿有两种:四弘誓愿是每一尊佛都有的,所以叫做通愿。另外一种愿叫做别愿,是只有这一位佛有,而其它的佛不一定有的。如释迦牟尼佛五百大愿,药师佛十二上愿,阿弥陀佛四十八愿。
D、超世愿——别意之弘愿
阿弥陀佛的别愿——四十八愿,叫超世愿,是超越十方三世诸佛的,十方三世诸佛没有,独有阿弥陀佛有。也唯独因为有了这第十八愿,四十八愿才可算是超世愿。因为四十八愿中有的愿是其它诸佛也有的,其它诸佛没有的就是第十八愿。
2、本愿完成众生往生资粮
A、诸佛靠什么下化众生?
十方诸佛虽然都发上求菩提的愿,可是能无尽地下化众生的,却只有阿弥陀佛的第十八愿。释迦牟尼佛以阿弥陀佛的第十七悲愿示现在这个世间,来宣讲阿弥陀佛要救度十方众生的第十八愿,来让我们了解有一尊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尊佛的出现是为了救度十方众生。
B、为什么要五劫思维?
因为他的心愿非常广大,所以思考的时间也必须非常漫长。他不只是要让出家人能够往生,也要让在家人能够往生得到佛的果位;使善人往生,也要使恶人往生得到佛的果位;使人间的众生能够往生,也要使阿鼻地狱的众生同等往生;所以才需要考虑那么久。
C、娑婆、极乐,何者才是我们所拥有的?
来的时候,双手空空而来;去的时候,双手空空而去。其实,不是空空而去,是带了满身的罪业到阎罗王那里,受阎罗王的审判。只有极乐世界,才是我们所拥有的,才是真正不毁坏的、不消灭的。
D、往生的资粮完成在哪里?
我们到极乐世界的资粮也是阿弥陀佛为我们完成的。完成在哪里?在第十八愿里面,因为“若不生者,不取正觉”。为什么说往生极乐不需要我们费力量?是因为我们没有力量!我们只有造业轮回的力量,哪有脱离轮回往生净土的功德力量呢?所以我们不能,同时也不必;因为阿弥陀佛已经预先为我们完成了。净土法门的特色,就是救度的法门:阿弥陀佛救度我们;也是信顺的法门:我们信顺弥陀的救度。也是真正念佛的法门:此后,就一向专念弥陀名号,不假造作。
E、无量劫生死业债由谁来承担偿还?
我们生生世世、无量劫所欠人家的业债:杀生、偷盗、邪淫、妄语、五逆、十恶、谤法、阐提,这一些罪可以说是无量无边,充满整个宇宙。我们今天要离开,如果有一点点不还清的话,是决不能离开的。阿弥陀佛主动为我们发四十八大愿的时候,已经考虑周全了。他如果不能还清我们的债务,使我们往生极乐世界的话,当然也不能成佛,也就是说,他的力量功德还不够。
F、为什么我们还在这里没有往生?
在这十劫当中,我们都没有那个福份,没有那个宿善来遇到弥陀的救度;或者即使遇到了,但是当下并没有真正信顺;所以一直轮回到这个时候。
3、本愿救度之功能
A、信行回向
阿弥陀佛救度我们的功能现在哪里?显现在“至心信乐,欲生我国,乃至十念。” “至心信乐,欲生我国”,就是“三信”,也就是信心;“乃至十念”就是称名,也就是所谓的行。所以这段话的内容有“信”和“行”。信也好、行也好,都是弥陀预先为我们完成,然后回向送给我们的。
B、信行内涵
“至心”是弥陀的真实心。我们没有真实心。“至心”的内涵在哪里?在“欲生我国”。“欲生我国”就是弥陀的真实呼唤。我们如果触到了弥陀真实救度我们的悲心,我们苦恼的心,就会转为大安心,以“至心”让我们获得“信”,以“欲生我国”让我们获得“乐”,所以,“至心”和“欲生我国”,就通通涵概在“信乐”里面。领受弥陀的“至心、欲生我国”的救度,成为我们内心的信乐。有了这个信乐之心,自自然然地发展为“乃至十念”。阿弥陀佛真实呼唤我们让他救度,这个真实救度,触动我们的内心,而成为信心,那种心里状态叫做信。所以信不是我们自力去发的,是闻说弥陀真实的呼唤、真实的救度,除去我们内心对生死轮回的不安苦恼,那一种叫做信:信弥陀的救度必定往生。所以第十八愿的法门是信佛救度——信顺的法门。
4、本愿救度之获得
A、平生业成
信受的当下就具足往生的身份、往生的功德、往生的能量。这个在第十八愿成就文里面就说到:“即得往生,住不退转”。所以,当我们念念称佛名号的时候,其实念念就是具足往生,一边念一边具足往生;不是等临终的时候,才具足往生;不是等临终正念的时候念这句名号,看到阿弥陀佛的示现,才觉得往生有份了,那个时候才得到安心,不是这样的。所以,净土法门的特色,就像昙鸾祖师在《往生论注》中所说的,是现在就已经成就了,所以叫做“十念业成”。
B、二次往生
净土法门也可以说往生有两次:一次是心往生,一次是从肉体来说的往生。心的往生是在闻信弥陀的当下具足往生;身体的往生是这个肉体哀老了、病了、死了,第八阿赖耶识当下进入弥陀的无量光明土,这是第二次的往生。
5、第十八愿、成就文、付嘱流通文之一致
第一次往生之后,我们是不退转的果位,所以《无量寿经》说“即得往生,住不退转”,又说:“次如弥勒”。身份是这样了,不过我们还是烦恼具足的凡夫,贪瞋痴一点也没减少。虽然没减少;但是往生没有挂碍、往生没有障碍。所以成就文说:“闻其名号,信心欢喜,乃至一念”,“乃至一念”就是“信乐”的意思。
6、破地狱偈:
《无量寿经》有一段偈形容第十八愿
其佛本愿力,闻名欲往生,皆悉到彼国,自致不退转。
7、名号的功能
名号就是阿弥陀佛的本体,这句名号是阿弥陀佛的身体;阿弥陀佛的本体、阿弥陀佛的本身是涅槃的境界。涅槃就是不生不灭、非有非无的。名号不经过造作,而且有功能,能够使轮回的众生往生极乐世界。
天亲菩萨《往生论》文:
观佛本愿力,遇无空过者,能令速满足,功德大宝海。
(三)特留此经之文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