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5-15 17:06:03

黄念祖居士:深妙禅偈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1》

●黄念祖居士:深妙禅偈
【佛化生活】黄念祖居士:深妙禅偈发布时间:2011-08-01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http://jt.zgfj.cn/ML/2011-08-01/12292.html点击次数:351深妙禅偈

有大福德始念佛 发菩提心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 浅人当作浅法看
四仪庄严三业净 坚守重戒勿少犯
打破人我是非关 放下生平闲知见
谈玄说妙不相干 三字真传老实念
只此即是长夜灯 苦海慈航斩魔剑
要拔多劫生死根 直拼此身作呆汉
五宗八教一句收 切莫念外觅方便
过缓过急同是病 强想一心心愈乱
志坚如钢气如绵 不间不杂自成片
因心果佛互感应 根身器界潜转换
烦恼未伏念不一 习气不除佛不现
千万句如一句时 何愁不见弥陀面
此事非易亦非难 三昧全凭信行愿

    第二个内容是深妙禅。怎么又谈到禅了,这是《大集经》的话:‘若人但念阿弥陀,是名无上深妙禅。’不但是禅,而且是深的禅,妙的禅,而且是无上的深妙的禅。中国旧日的知识份子(士大夫阶级)欣赏禅宗,鄙视净土,认为唯有禅宗才是高深玄妙之法,至于净土只是愚夫愚妇的行径,其实他本人正堕在颠倒见之中,如大富盲儿身在宝中为宝所伤。另外一种,目前有许多人,久修无功,
    产生消极情绪,自认什么都不行,我看经不能深入,参禅更不是根器,学密还有许多怀疑的地方,我什么也不行。所以我没有办法就只好念念佛吧!这个说法,表示这个人虽然习净,但对于净宗缺乏正确的信念与认识。《大集经》说‘但念阿弥陀’,就是只念、专念、唯念阿弥陀,这就是无上的最深的最妙的禅。

    这里所说的无上深妙的禅,是指六度里的第六度,是般若。一般所说禅定,是在前五度里面。两者虽都用一个禅字,可是差别极大。经教中说,前五度如盲,般若如目。这就是说,禅定等前五度都像瞎子要到第六度才有眼睛,才能照见天地万物。《净语》谈‘深妙禅’并不是提倡大家再去参禅,而是要你知道你现在念佛啊,你已经是参了深妙之禅。

    ‘有大福德始念佛’。第一句就像狮子咆哮,震惊百兽。普告一切轻视净土的人,不要认为斋公斋婆愚夫愚妇都能修净土,就轻视净土。修净的人更不可认为自己根器低下,没有水平修其他法门,没有办法,只好修净土。应知:唯有‘大福德’的人才能信受念佛法门。你才会念佛啊。所以我们要增加信心。《大乘无量寿经》说:若不往昔修福慧,于此正法不能闻。’你不是在过去的多生多劫里头修了福修了慧,对于这个法门你想暂时听一点都不可能。所以第一句就很好,‘有大福德始念佛’。你应当鼓起勇气,振作精神。我们应充分自信,这个极殊胜的法门我们现在能遇到了,自己也应该珍重自己。

    ‘发菩提心修十善’。《无量寿经》三辈往生,每辈都须‘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在《净宗心要》之中讲得比较详细。这里简单介绍一下:菩提心粗说就是一个大智慧、大慈悲、大愿力三结合的心,《华严经》说这三方面如同供佛的油灯,必须有灯油、灯炷和光明,三者缺一不可,这就是说菩提心是灯,智慧、慈悲与愿力三方面结合,组成供佛的灯。我们常念的四宏誓愿:‘众生无边誓愿度,烦恼无尽誓愿断,法门无量誓愿学,佛道无上誓愿成。’这是顺事发心。顺理发心呢,那就是《金刚经》的话,度无量无边的众生,而实无一众生得灭度者。这便把法执也破了。你终日在度生,而没有自己度生的相。要发起这样深具智慧的大菩提心。

    ‘修十善’。释尊的教法,全面说来,于三乘外再加天乘人乘,成为五乘。这才是全部的教化。决没有任何人是觉悟日增,作恶照旧。那就说,他说觉悟是谎话。人都做不好,想要作佛,那是笑话。修行是善男子善女人的事,所以人人都止恶行善。持五戒可得人身,修十善可生天界。十善的对立面是十恶,身三:杀、盗、淫。口四:妄语、绮语、两舌、恶口。意三:贪、嗔、痴。十善要把十恶都加上一个不字,这是止恶,例如不杀生还放生,不贪还要布施,才能生天。可见十善生天谈何容易。因为这完全是仗自力。至于念佛愿求往生,有佛力加被。但也不能说,我念佛啊,我这个善事就可以不做。这是错误。不肯行善利他,还有菩提心吗?没有发心还能往生吗?所以还是要修善。念佛是正行,我们还要种种的辅助。《无量寿经》里头讲得特别多,咱们这个世界有五恶五痛五烧。有五种恶,杀盗淫妄酒(开广即十恶)。那么就现生受恶报是五痛。来生还要入地狱是五烧。不断的告诫,所以劝导人们要修十善。

    ‘佛说无上深妙禅,浅人当作浅法看’。佛说念阿弥陀佛是无上深妙禅。可是许多人与佛相反,偏说念佛是浅法。到底是什么浅呢?正是这个认为念佛是浅法的人,是他浅,他正是浅人。由于他自己浅,就把念佛当成浅法。所以我们在座的都应该发希有之心哪,能够闻到如此之法,能够相信这个法,是多生多劫的善缘哪。我们要很珍重,要一气呵成,趁热打铁。把这个趁还有余辉,太阳还没有落山,赶紧走到家。

    ‘四仪庄严三业净,坚守重戒勿少犯’。‘四仪’,就是行住坐卧四种威仪。我们念佛的人要在这四种威仪之中端正身心庄重严整。‘三业’,是身口意,都清净无染。‘坚守重戒勿少犯’,首先是这戒里头的重戒,先要护持住不可违犯。在犯戒之中最厉害的是谤法。例如整个佛法是假的,这种谤法我们不会做了。但是我们还是会傍法呀!你跟随别人的话说某个经典是假的。明明某人是善知识,有人诽谤,你随声附和说他缺德。这都是属于谤法呀。故意说得过度了也不好。夸张不如实是增益谤,存心说得不够是减损谤。谤法罪很重,尤其是受了戒的人要做坏事就比不受戒的人惨重多了。不受戒的人杀了个人,杀了张三,将来张三杀了自己这就了了,受戒的人可不行,你犯了杀戒。破四重戒是地狱罪。你被他回杀那是必然的,但是你还要入地狱、上刀山下油锅。所以我们受了戒不可不研究戒,不可不了解戒。要遵守不能犯。戒要破了,你是漏器。这个碗是漏的,装上什么水一会儿就都漏完了。所以‘坚守重戒’这几个字要牢记心头。

    ‘打破人我是非关,放下生平闲知见。’有人我就有是非,有是非就有爱惜取舍。种种差别对待,无非妄自分别。于是烦恼万千,无人出得,所以叫做关。划地为牢,自身是始作俑者,诸恶源头只是一个我字。有我就有人,永无出身之路,故称为关。这些是非无可逃避,有人出家,谁知庙里这些是非何曾比庙外少。就说,哎呀,早知这样咱们还不如不出家了。这个人我是非不但在家人有,出家人也有。这个关哪,就是你不对我对,己是人非,是是非非打不破,就不能很好地修持。再进一步,‘放下生平闲知见’,一些没有用的闲知闲见装满一个脑子,自以为有学问,其实只是一些邪见。都把它放下,打扫干净吧。必须在舍字上下功夫。舍字就是要舍这闲知见。但舍字很不易,舍身容易舍见难。夏老诗偈中所指都是救命的基本。

    ‘谈玄说妙不相干,三字真传老实念’。口谈玄而心实未明,语高妙而行为卑劣,纵然口若悬河,著作传世,唤得佛学大师光荣称号,于人于己有何实益。对生死大事一丝毫也不相干。所知愈多,理障愈深。这比烦恼等事障更难排遣。总之是作茧自缚,欲升反坠。真实履践的人,必不肯这样务虚,而是奋发无上菩提之心,禀遵释尊慈教。于弥陀愿海之中,唯修念佛。在念佛妙法,唯修持名念佛。在持名念佛之中,唯有老老实实单念一句名号。不求一心,不除妄想,不贪净境,不参是谁(以上四者称为念佛四大秘诀)。只是南无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这就是无上深妙禅。这才是释迦牟尼佛的真传,善导大师说:‘释迦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蕅益大师说:‘一句佛号是释尊所得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法。’唯有老实念佛才是一代时教的真传。

    ‘只此即是长夜灯,苦海慈航斩魔剑。’只有老实念是众生长夜黑暗中的明灯,出苦海的慈航,斩除魔障的金刚王宝剑。关键在于老实,老实平常,世人轻忽。《净语》云:‘道在平常中,惜君未晓此。’

    ‘要拔多劫生死根,直拼此身作呆汉’。我们能得人身,能闻佛法,能信净土法门,实因多生的修持才有今日。我们既然多劫修行,为什么现在仍堕轮回,在生死海中头出头没?就因为多劫的生死根本极难拨除,所以我们今生要奋发大志,决定在这一生之中,拔除多劫以来生死根本。这是冲天的大志,是多劫以来空前的壮举,是真要自觉觉他的大心。所以要排除万难奋不顾身,就像在敌人重重包围之中杀出一条血路。这是你(业力)死我(真心)活的战斗。要用真刀真枪,不再是表演戏台上的花拳绣腿。所以要拼这一生当个呆汉,不做卖弄聪明的人,他们是心心念念都在投机取巧,看风使舵,结交权贵,盗名欺世,不惜用尽种种机关,到头来受害者只是自己。真实欲同众生出生死海的人,必然根除这些行径,任凭举世之人都说自己是个呆汉而无悔。宋高峰禅师(元中峰国师之师)为参‘睡眠中无梦时,主人翁在何处安身立命’,自誓曰:‘拼一生做个痴呆汉,决要这一著子明白。’五年后果大彻大悟。

    ‘五宗八教一句收,切莫念外觅方便’。‘五宗’是禅宗‘一花开五叶’所分出的临济、曹洞、伪仰、云门、法眼这五宗。‘八教’是教下,天台宗所立,化法四教,藏、通、别、圆;化仪四教,顿、渐、秘密、不定,共八教。禅宗的五宗,教下的八教都收在这一句佛号之中。蕅益大师的话:这三藏十二部经论,一切戒律,禅宗一千七百则公案都在这一句里头。还说一切禅定也在这一句里头,可见这一句佛号具足一切功德,即是总持陀罗尼。所以绝对不要在念这一句之外还要找什么窍门,找什么更方便的道路,那只是庸人自扰。

    ‘过缓过急同是病,强想一心心愈乱’。前一则指出念佛的音声的大小、节奏,不要间断。这里指出:念的速度不可太慢和太急。‘过缓’就给妄想留机会,造成轻忽养识的毛病。‘过急’引起紧张,耳朵可能听不清楚,这就受极大的影响。所以过快过慢都不相宜,应把速度调节合度。行之有效的办法,是开始时稍缓一点,渐渐地不知不觉地增加速度,等到快得念不成时,便顿然停住,再从头念起。念时不除妄想,不求一心,这是念佛四大秘诀的主要内容。唐张拙秀才有名诗句‘欲断妄想重增病’,因为‘欲除妄想’,正是‘去一添两’。同样的道理,不求一心,正当念佛,又在希求一心,或卜度分别计较自己念得是否一心,这早已不是‘老实念’,而是有为法了。

    ‘志坚如钢气如绵,不间不杂自成片’。誓愿应坚定,如钢似铁,弥陀因地中发愿说:‘纵使身止诸苦中,如是愿心永不退。’这就是给我们示范的‘志坚如钢’。志要钢,而心欲虚。若固执己见,则成为刚强难化之人,祸莫大焉。《大乘无量寿经》中,极乐国人‘身心柔软’。气如绵正表柔软。心意柔和,自然易受教化。在念佛时,不要间断与散乱,‘不间不杂’自然容易念佛成片。若达一心不乱,则得念佛宝王三昧。

    ‘因心果佛互感应,根身器界潜转换’。咱们念佛是在因地中修行,我们现在念佛的这个心,就是我们因地的心叫做因心。我们念的是阿弥陀佛,是已经得了果觉,叫做果佛。我们念佛时,我们的因心就与阿弥陀果佛互相感应。我们心里就包括阿弥陀佛的万德。还有,佛的心遍满一切处,我在念佛,是在佛心里头念,如来悉知悉见,没有一点可以弄虚作假的。再者,我们的心跟佛心是一样的遍满一切处。所以佛也是在我心中。为什么我们能念佛呢?正因为佛在念我呀,佛在摄受我呀。佛不摄受,我们就被烦恼牵缠,念不了佛。我念佛时即佛念我时。因心果佛互感互念,感应道交不可思议。于是使得内而根身(眼耳鼻舌身意)外而器界,在不知不觉之中潜移默化,暗自在转化变换,所以说:‘根身器界潜转换。’器界是一切东西,大地山河,桌椅板凳,大到世界,小到微尘。这些东西在我们念佛的时候不知不觉暗暗地就转变了。这就比自己身心随著自心与他佛的互感而起变化难懂很多。应知自心与外物也是不二。《华严经》说:‘知一切法皆是自心。’《起信论》说:‘三界虚伪,唯心所作。’《唯识枢要》云:‘诸境无体,随执而生,因自心生,还与心为相。’这都是说明心物不二,物我一如的道理。古禅师说:‘尽大地是沙门一只眼。’就是说,整个地球是和尚的一只眼。茫茫大地只是自身一只眼睛,念佛时是因心与果佛相感的时候,因心中所包括的日月星辰男女老少焉能不受感化。所以真用功的人,世界万物一切一切都在往好方向变,变得更适合于你,更适合于你的修持。假如别人和你是怨憎会,你念来念去那人就变得不再可怨可憎了,我们要知道一个地方有人用功,这一方都得益。我们千万不要以为念佛只是消极自了。一个念佛用功的人造福一方;不但造福一方,他造福地球啊;不但造福地球,他造福法界呀。这一切没有不可转换的。所以大家有什么烦心的事,就归到好好念这一句就对了。那为什么他老跟你作对呀?因为你用功不得力,你要得力了,他就不跟你作对了。自身他身,世界一切都会潜移默运发生变化。所以古代参访的人到一个地方,怎么能知道这个地方有没有大德,就看这个地方的山水树木。如果有得道之人这一切都不一样了。

    ‘烦恼未伏念不一,习气不除佛不现’。烦恼因多劫积累,坚强难破,未能断除,应先伏烦恼。譬如一盆浊水过分混浊,不能饮用。那么就静静地等它沉淀,浊垢沉到盆底,上面都是清水,应可以喝了。清水是譬喻心念专一。浊垢还未全部沉淀,譬喻烦恼未伏。自然之理就是这样,不能勉强。习气者,烦恼的余习,叫做习气。例如舍利弗嗔惑之种子都断了,还是易于发怒,这就是习气,夏老师有两句宝贵开示说:‘持戒念佛看经教,察过去习毋自欺。’可见去习是十分重要。全除习气唯佛一人能做到。所以这里所说的除习气,不是除尽之意,而是要求积极地除习气。佛者觉也,这里所说的佛现,既可指见佛见光之类,一般所说的佛现;而更重要的是指朗然大觉的心。不去除习,朗然大觉的心就无由显现了。

    ‘千万句如一句时,何愁不见弥陀面’。上一句有两种解释:(一)念一千一万句佛号,就同只念一句时一样清清楚楚,没有杂念。念一句念得很清楚,念佛的人都有这个时候,但是延长到一千句一万句都是同样清净,自然往生极乐,花开见佛。还发什么愁,怕见不到弥陀呢?(二)千句万句,如同一句。所念一句,如同千句万句,打破数量。一多相即(一就是多,多就是一),超情离见,不可思议。既然不可思议,我当然搁笔,不再画蛇添足。

    ‘此事非易亦非难,三昧唯凭信行愿’。唐代庞居士全家,禅林崇仰。庞公说:‘难难难,十担油麻树上摊。’庞婆说:‘易易易,百草头上祖师意。’其女灵照说:‘不难亦不易,饥来吃饭困来睡。’老实念佛,即是无上深妙禅,‘棒打石人头,曝曝论实事’。谁和你说难道易,若论难易,古佛过去久矣!‘三昧’指念佛三昧,乃一切三昧之王,故又称宝王三昧。入此三昧,但须信愿行三资粮。信须深信,如蕅益大师的六信,如截流大师的正信。愿须切愿,欣厌恳切。行就是老实念。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黄念祖居士:深妙禅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