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第一部分导论:三、三殊胜
摘自《无量香光网文章集锦》●[希阿荣博堪布]《前行笔记》第一部分 导论: 三、三殊胜
《前行笔记》第一部分 导论: 三、三殊胜
行持一切善法要以三殊胜来摄持,这样行善的功德才能日日增上、直至成佛永不灭失。三殊胜指的是加行发心殊胜、正行无缘殊胜、后行回向殊胜。
有四种心念或行为会使我们的修行失去其本应有的价值:嗔怒、夸耀、懊悔和不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
经书上说,一念嗔心能摧毁一千大劫里上供下施积累的所有福德善根。现代社会生活节奏非常快,人们好像都不屑于有耐心,比着看谁脾气大、爱发火。如果事情没有按自己期望的样子发展,马上就急了。大家潜意识里都觉得事情只有符合自己的意愿,自己才能快乐;换句话说,只有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才能快乐。不过说实在的,好像从无始以来,我们都是在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结果呢,就是我们还在轮回里很不快乐。可见随心所欲也不能保证快乐,那么事情不如人愿时,又何必大动肝火呢?修行过程中,我们往往需要做一些自己不喜欢的事,事情也总不像我们期望的那样顺利,如果不有意地改变习气,真的很容易起嗔心。
第二种过患:夸耀。堪布阿琼仁波切在他的大圆满前行讲义里说:有些人只是办了一件微乎其微的善事,也是在走路的人前坐着讲,在骑马的人前站着讲。想象一下那是多么滑稽的一幕:挡在路上非不让人走,要跟人家说自己的功德。这种夸耀的风气如今应该比阿琼仁波切那个年代更盛了吧。有一位很有意思的弟子曾经对我说:“师父,现在大家都喜欢做功德,我喜欢做阴德。”我就问:“功德和阴德有什么不同吗?”他说:“功德是做了好事让别人知道,阴德是不让别人知道。”哦,原来功德和阴德是这么一回事,我还是第一次听说。看来大家做了好事都想让别人知道。
第三种过患:懊悔。悔总是跟疑相提并论。对修持佛法的功德心存疑虑,就会数数生起后悔之心:那个东西要是没有供养或布施掉就好了!这是因为怀疑那次供养或布施对自己的意义不会大于那个东西的价值。或者心想:要是没有花那么多精力学佛就好了,为了学佛放弃了很多挣钱、发展事业的机会,现在才这样不如意!
第四种过患:不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有人觉得如果把功德都回向给众生了,自己不就没功德了吗?那上供下施岂不白忙活一场?这种担心是多余的。把功德回向众生,众生也包括你,你怎么就会没有功德了呢?功德不回向众生当然也不会消失,只不过这种善业果报享用一次就穷尽了。
有时候人们倒不是因为舍不得功德,只是忘了回向,毕竟回向与我们习惯的行为模式太不一样了,好比随时都得想着把自己辛勤劳动的成果贡献出来,与所有人分享。
没有三殊胜摄持,嗔怒、夸耀、懊悔和不回向功德给一切众生,这四者当中任何一个都能耗尽我们的善根。
前面讲到的广大清净意乐菩提心,为了一切众生远离苦因及苦果,并且最终证得无上正等觉、究竟成佛而修行,是加行发心殊胜。这种正确的发心会像铁钩钩着草垛一样,提摄住我们的善根,使它不至于在业风肆虐中溃散零落。
这种发心之所以清净,是因为它远离贪、嗔、痴、慢、疑;之所以广大,是因为它避免了狭隘。如果我们不是以这种发心来做事,就会有所期待,期待回馈或至少一个看得见的结果。有期待就有恐惧、怨恨、骄慢和失落。学佛很多年了,可是你仍然没有太多的进步,还是那么容易受伤害、被触犯,还是经常犹疑:把时间和精力花在修行上是否真的有意义?如果没有正确的发心,退失对佛法的信心、退失学佛的热情简直太容易了。
一些人希望通过学佛来得到自己想要的东西,像健康长寿、事业顺利、家庭和睦。学佛、行善能积累福报,当你福报足够多时,的确可以达到这些目标,但如果你福报不够,想要的东西得不到,就会失望,失去学佛的动力,甚至抱怨佛法不灵、上师加持力不行。
这种心态很普遍。有时它会狡猾地隐藏在我们内心某个角落里,不仔细观察就难以发现。比如,平时做善事、修行的时候你嘴上说为利益众生,心里也确实没想要为自己谋好处,可是等到年底,公司加薪没你的份儿,你不由自主就开始想了:“今年我功课做得不错呀,怎么没效果?那些福德都到哪儿去了?”你看,在内心深处我们还是很难完全不为自己打算。
常常有人跟我说:祈祷上师三宝了,可是没得到加持。其实,能否感应到上师三宝的加持,完全看我们自己的信心。佛菩萨的加持力也就是他们护佑众生的愿力,这种愿力极其强大,像西方极乐世界那样广大庄严的诸多清净刹土都完全是由佛菩萨的愿力化现的,所以不要怀疑诸佛菩萨是否有护佑我们的力量,关键是我们自己心里是否真的相信并愿意接纳佛菩萨的加持。人们祈祷上师三宝,往往仍旧心存疑虑,总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似乎想测验三宝的能力。这样做,能在多大程度上感应到加持力,很难说。就像电路一样,我们这边断了闸,有电也通不过来呀。如果真心信赖上师三宝的愿力,自己也诚心发愿的话,一定能得到加持。我的一位上师晋旺堪布年轻时在法王如意宝座下闻思,显现上学习成绩不太好,总不能理解法义,于是他至诚向文殊菩萨祈祷,如法念诵了几亿遍文殊心咒,再闻思,轻易便通达了五部大论,成为佛法再弘期藏地第一流的大堪布,讲课时滔滔不绝、旁征博引,经文论典全部谙熟于心。
也有人是借助佛教修行来治疗感情的创伤、丰富灵修的体验、见光见影与宇宙融合等等。我不知道佛法能在多大程度上帮你挽回你的男朋友或女朋友的心,或者帮你顺利地从一段感情过渡到另一段感情。我猜效果应该不会很大,因为佛法教你的是怎样去减少执著,而这恰恰是你最不能接受的,你最多只能做到不跟某个人继续纠缠,但你做不到不再纠缠。
我很遗憾,有许多人注定要在学佛的过程中体会失望的滋味。
修行的旅程不会一帆风顺,所有修行人都在不断地面对挑战和挫折,但如果你有清净的发心,你将幸运地免受众多无谓的干扰,而能怀着信心和热情坚持修行。
正行无缘殊胜,指修持佛法时善根不被外缘毁坏。彻底做到善根不被违缘穷尽,对初学者来说太难了。如果修持佛法时,将修法的人、所修的法以及修法的过程等本性观想为空,显现如梦如幻,能生起这样的见解,也可代表初学者的正行无缘。如果暂时做不到这样,也要在修法时尽量放下执著,心不外散。比如说,顶礼的时候,不要身体在顶礼,嘴里却在跟旁边的人说闲话,或者心里想着柴米油盐、人我是非。总之,要时刻提起正念,专心向法。
后行回向殊胜,就是修法结束后,将所有功德回向给六道轮回一切众生,这能使善根与日俱增,无以穷尽。佛经中把这种回向比喻成把一滴水融入大海,只要海不枯竭,这滴水就不会干。从现在起直到究竟成佛,哪怕你因此善根而享尽人天福报,这个善根也不会用尽,不仅不会用尽,它还将在你成佛的漫长过程中一直发挥作用。
需要注意的是,回向众生时,如果执著修法的人、所修的法及修法的过程实有,虽然能获得安乐果报,却无法从轮回中解脱,故当舍弃这种回向;而真正的三轮清净的回向,要求达到三轮无分别的程度,显然又不是初学者能企及的,所以我们应该采用相似的三轮清净回向,即:我以往已经积累的善法、未来将要积累的善法、现在正在积累的善法、佛菩萨的无漏善法、一切有情的有漏善法,综合起来,为了一切有情远离苦因及苦果、获得佛果而回向。
具体回向的方法是:心里想,诸佛菩萨如何以三轮清净的方式回向,我也如何回向;口里念诵“文殊师利勇猛智,普贤慧行亦复然,我今回向诸善根,随彼一切常修学”和“三世诸佛所称叹,如是最胜诸大愿,我今回向诸善根,为得普贤殊胜行”两个偈颂。这样可以代替真正的三轮清净回向。
大乘显密的一切实修法都超不出三殊胜的范畴。想成就圆满佛果,三殊胜缺一不可,有三殊胜则足矣。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