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施是为了求佛道
摘自《中国佛教净土网文选3》●布施是为了求佛道
【祖师传记】布施是为了求佛道发布时间:2011-12-12 转载自中国佛教净土网http://jt.zgfj.cn/ZS/2011-12-12/13390.html点击次数:267
布施是为了求佛道
《阿婆陀那经》中记载:昔日在娑婆世界中,有一位国王名叫婆萨婆,他的老师韦罗摩是一位婆罗门,常教导国王作转轮圣王的方法。韦罗摩财富无量,珍宝具足,心想:‘人们都称我为贵人,财富无量,为了饶益众生,应行大布施。虽然拥有富贵是快乐的,但世间一切都是无常,且财产为五家所共有,拥有财宝会令人心意散乱而放荡,就像猕猴般无法片刻安定。人命如闪电般快速幻灭,人身亦是无常,为众苦所聚集,正因为如此,更应力行布施。’
如此思惟后,即写了一篇疏文,普告全天下的婆罗门及修行人,希望能邀请大众到舍宅来接受应供。他于十二年中行大布施,供养米饭量如众多大船,酪如池水之多,米面如山之高,酥油如河道般广深,衣服、饮食、卧具、汤药皆极妙好。之后,又布施八万四千只白象,不仅犀甲以金装饰、珠玉缀成颈饰,车上的帷幔亦以四宝来装饰;八万四千只马的犀甲亦以金装饰,四宝交错其中;八万四千辆车则以金、银、琉璃、水晶装饰;八万四千张宝床,则铺设种种柔软细滑的垫褥,丹枕、锦被置于床的两头,妙好庄严的衣服统统齐备。八万四千个金钵盛满银栗、银钵盛着金栗、琉璃钵盛着水晶栗、白珠钵则盛着白珠栗。八万四千只乳牛各出乳一斛,以金装饰其角。八万四千位美女相貌端正,福德具足,皆以白珠、珍宝、璎珞庄严其身,如此略举其要,种种不可胜记。
当时婆罗婆王、八万四千诸小国王及其臣民、豪杰、长者,各以十万金钱赠助。释提婆那民来向韦罗摩说了一首偈子:‘天地难得物,能喜悦一切,汝今皆以得,为佛道布施。’赞叹韦罗摩能以所得,行大布施。净居天的天人亦现身说道:‘开门大布施,汝所为者是,怜愍众生故,为之求佛道。’赞叹韦罗摩行大布施,皆因怜愍众生而行佛道。
当时,天人们心想:‘我应关闭金瓶之口,使水无法流出,因为虽有布施之人,却无可施之福田。’魔王疑惑地询问:‘这些婆罗门都是出家持戒、清净入道之人,为何你会说没有福田?’净居天人回答:‘菩萨是为求佛道而行布施,但这些人大都是因不正确的见解而行布施,所以我才说没有福田。’魔王问:‘如何得知此人是为佛道而行布施呢?’净居天人便化作婆罗门身,一手持着金瓶、一手执着金杖,来到韦罗摩的住所,并表示:‘你今日行大布施,可谓难舍能舍,但是是为了什么呢?是想作转轮圣王,得到七宝、千子,成为四大洲之王吗?’韦罗摩回答:‘我不是为了成为转轮圣王。’天人问:‘那是为了求释提婆那民,成为八千天女之主吗?’韦罗摩回答:‘不是!’‘那是为了成为六欲天主吗?’亦言:‘不是。’‘那是为了成为梵天主,主宰三千大千世界,为众生之祖吗?’亦言:‘不是。’净居天人不解地问:‘你到底有何所求?’韦罗摩回答:‘我别求所求,只希望能脱离生老病死,救度众生,行此佛道。’
化婆罗门便说:‘施主!佛道难得,且过程非常辛苦,你如此心软,必然不能成功。如我之前所说,转轮圣王、释提婆那民、六欲天王、梵天王比较容易成就,何不求这些就好?’韦罗摩表示:‘请您聆听我诚心的誓愿:“假令热铁轮,在我头上转,一心求佛道,终不怀悔恨;若使三恶道,人中无量苦,一心求佛道,终不为此转。”’化婆罗门肯定、赞叹地说:‘施主,你非常精进,不仅慈愍于一切,而且智慧无碍,相信不久即能成佛。’于是,天人散花供养韦罗摩,那位关闭金瓶之口的天人即隐而不现。
后来,韦罗摩来到婆罗门上座前,供养金瓶之水,但水还是没有流出。众人觉得非常奇怪,心想:‘如此种种大布施,一切具足,布施者的功德甚大,为何金瓶的水还是没有流出?’韦罗摩开始思惟:‘难道是我的心不清净?还是所施之物不具足呢?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天人知道韦罗摩的心思后,告诉他:‘你不要怀疑、后悔,并不是你做得不圆满,而是因为婆罗门恶邪不净的缘故。’即说了一首偈:
‘是人邪见网,烦恼破正智,
离诸清净戒,唐苦堕异道。’
说完后即离开。当时六欲天放种种光明,照亮与会大众,并且告诉韦罗摩:
‘邪恶海中行,不顺汝正道,
诸受施人中,无有如汝者。’
说完后亦离开。
韦罗摩听了之后,心想:‘会中没有和我一样之人,原来水闭不下是因为如此啊!’即说偈言:
‘若有十方天地中,诸有好人清净者,
我今归命稽首礼,右手执瓶灌左手,
而自立愿我一人,应受如是大布施。’
一说完,金瓶踊向虚空,从上而下灌其左手。婆萨婆王见此感应,心生恭敬而说:
‘大婆罗门主,清琉璃色水,
从上流注下,来堕汝手中。’
所有婆罗门见到此景,皆心生恭敬,至诚礼拜韦罗摩。韦罗摩表示:‘今日我所做的布施,不是为了求取三界福报,而是为了芸芸众生而勤求佛道。’说完,一切大地、山川、树木皆为之震动。
典故摘自《大智度论?卷十一》
省思:
《大智度论》云:‘富贵虽乐,一切无常,五家所共,令人心散,轻躁不定。’财富看似真实,却易因知见不正而造业受苦。若能以慈悲心、平等心广行布施,并且不执着所修的福报,不仅能舍除悭贪习气,亦能将有形财富化为真正的功德,所获善果不可限量。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