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2-5 11:46:41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五八集)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八集)    2012/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8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经科注》第四百六十四页,第三行看起:
    「此愿下明,国中人民寿命亦皆无量。澄宪云:人民寿命无量,净土第一德也」。接着解释,「修行佛道者,死魔为恐。生死间隔,退缘根本也。见佛闻法,值遇众圣,供养诸佛,亲近善友,自然快乐,无有众苦,其德非一。若寿命短促者,遗恨几计,如玉杯无底故。此愿最至要者也」。这一段说得非常好。世出世间法无一不是把寿命摆在第一,如果没有寿命,一切诸法都等于零,你的智慧,你的能力,你的相好,你的地位,你的财富,没有寿命,全就落空了。寿命第一!所以阿弥陀佛极乐世界第一德就是无量寿。佛无量寿,所有往生到极乐世界的人个个都是无量寿,这是极乐世界的第一德,也是极乐世界这个极乐真实能够落实就靠寿命无量。所以这一愿比什么都重要,四十八愿没有这一愿,全部落空。
    接着澄宪师给我们解释,修行佛道,不仅是修行佛道,世出世间一切法没有例外的,死魔为恐。魔,佛法里头把它归为四大类,叫四魔。第一个是烦恼魔,烦恼能障碍我们、折磨我们,所以烦恼是魔。第二类五阴是魔,五阴是色受想行识,这个东西要有智慧去调理,它不致于造成障碍;如果没有智慧,烦恼来当家,这些东西都不能调和,里面就乱了,那造成严重的障碍。第三种是天魔,天魔是指身心以外的环境,环境能诱惑我们,如果你没有定力、没有智慧,你会受它干扰,它就起了作用;你有定功,如如不动,你有智慧把它看破,它就不起作用。第四个就是死魔,这个一点办法都没有,寿命要短促,修行道业没有成就。寿命终了,来生纵然再接着来修行,至少要中断二十年。二十年的中断,前世修行这个功力几乎都退化掉了,要从头来起。所以修行人,经上常讲要修无量劫,并不是真的要这么长的时间,是因为你退失的时间太长。真的所谓是「一日暴之,十日寒之」,进得少,退得多,退的时间比你精进的时间要长很多倍。净宗这个法门虽然容易,缘分不容易遇到,遇到了这一生把持不住,临命终时又去搞轮回去了,来世再得人身能不能遇到佛法,谁都没有把握。那你要修到哪一辈子于净宗善根福德因缘才有决定性的成就,那个时候遇到就可以不退转,遇到就可以不变质,这个很难得、很难得。所以这四种魔当中,死魔最可怕,最为恐怖。生死间隔,退缘根本,为什么会退?寿命终了就退了。尤其是寿命短促的,真的是苦!
    下面告诉我们,见佛闻法,值遇众圣。你能够遇到善知识、善友,通宗通教,这些人给我们的帮助就太大了。在此地这些众圣多指介绍接引。我们对于圣教不认识,尤其在现前这个时代,误会就非常非常之多,不要说社会一般人,入佛门来这个里面,无论出家在家,对圣教怀疑的人有多少?太多太多了。所以佛教衰,兴不起来。那他为什么还要来出家?我们细心去观察,有很多人在社会上不能独立。那为什么出家?为生活而出家。出家这一行虽然没有很高的地位,没有很多的财富,但是一日三餐可以维持,为这个!经教不知道,什么叫修行也不知道。每一天五堂功课算修行吗?不是。所以修行两个字的定义要搞清楚。修是修正,行是行为,我们的行为有了错误,把错误的行为修正过来,叫做修行,修正行为。起心动念错了,这是心理行为,话说错了是口业的行为,身体造作错了是身业的行为,行为很多,无量无边,归纳起来不外乎这三大类,身口意。这三业的行为,什么叫正,什么叫错,有什么标准?有,绝对的标准就是自性,与性德相应是善,与性德相违背那就是恶。性德我们不知道,那些过来人知道,那些证得佛果、证得菩萨、证得阿罗汉,这些人他们知道。于是乎他们就把性德的标准具体告诉我们,我们就用这个标准来修行,修正我们错误的行为。
    佛法最低的,《十善业道》,标准!起心动念与它相应,言语造作与它相应,这叫真修行。入佛门,十善是普世的教育,无论你学不学佛,你都应该要遵守,不是说我不学佛,我就可以不必去照做,错了,那是性德,基本的性德。修行见性从这入门,你没有你就入不了门。入门之后那就求佛了,佛首先传授你三皈。三皈是什么?三皈是佛法修学的总纲领、总的目标,是佛法修行最高的指导原则,从初发心到如来地。章嘉大师过去告诉我,三皈依,他那个时候用比喻给我说,譬如我们在台北到高雄坐火车,三皈依就是这个车票,你上车好好的把它保留到,一直到下车都不能丢掉。用这个来比喻这个东西重要!你所修学的一切法,与三皈相应的就是与自性相应,与三皈不相应的,那你就错了。
    三皈是用佛法僧为代表,可是许许多多的人从佛法僧里头把意思解偏了,三皈变成有名无实。我们看《六祖坛经》,深深有感触!为什么六祖传授三皈不说佛法僧?你看《坛经》里头,六祖传授三皈,皈依觉、皈依正、皈依净,他不说皈依佛法僧。我们从这个地方就能体会到,佛法传到中国到六祖那时候差不多七百年,七百年这样长的时间,愈传愈讹,大家对这个意思产生偏差,着了相。皈依佛,把佛像看作佛;归依法,把佛经看作法;皈依僧,把出家人看作僧。这着相了,这不是真的三皈,真的三皈是皈依自性,叫自性三宝,这是我们修行终极的目标。
    我们要成佛,佛是什么?佛是自性觉,觉而不迷,所以皈依佛是觉而不迷。现在不觉,迷了,泥塑木雕的都认为那是佛像,把它当神明看待,求它保佑,你说这不是迷信了吗?它是表法的,是个代表,代表什么?代表觉,自性觉。皈依是什么意思?皈是回头,依是依靠。我们从迷惑颠倒回过头来,依自性觉,这叫皈依佛。所以我们初学佛依止一个老师,老师头一个就是把这个修行的总纲领、总原则传授给你。你一生无论修哪个宗派、无论修哪个法门,不能违背这个原则,你的方向就正确,就没有偏差。八万四千法门都是走这条路,这条路多重要!第二是法,法用我们现在的话说,宇宙自然的规则,不是人为的,不是哪个创造、哪个发明的,不是的,大自然的规则、规律。十善业道是大自然的规律,中国老祖宗所说的五伦、五常、四维、八德,全是大自然的规律。它与觉正净决定相应。我们用佛法的标准来衡量,字字相应,这是性德。皈依法,法是正知正见,正而不邪,是法,没有偏,没有邪。第三个字是僧,僧里头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是清净,一尘不染,第二个是和睦,所以僧叫六和,六和敬的僧团,心地清净,一尘不染,这叫皈依僧。总原则,总纲领!诸佛如来所说的三藏十二部,戒定慧三学,决定不违背这个原则。所以一进佛门是第一个把这传授给你。
    佛教确实丰富了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从前小朋友上学,教科书是《三字经》,前面八句就是佛门三皈依的意思。把什么?把修学的纲领全部传给你,第一句话说得那么清楚,「人之初,性本善」,就是皈依佛。你细细去揣摩揣摩,那是皈依佛。告诉你什么?你性是本善的,恶是后天的习性。为什么要学?学就是让我们从习性回归到本性,就这个意思。前头八句,「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这前面八句,中国传统学术的大根大本,就跟佛法的三皈依性质相同。
    皈依,这才正式成为佛的弟子,成为佛的弟子一定要遵守,永远遵守这三个原则,觉正净。觉而不迷,正而不邪,净而不染,这是佛弟子。然后告诉你,人不能独立生存,必须是依众靠众。我们每天吃的这一碗饭,你知道多少人的辛苦,多少人努力才有这一碗饭;我们穿这件衣服,这件衣服是多少人心血的贡献,你怎么能离开人群独立生活?不可能!知道这些事实真相,人感恩的心生起来了。首先是父母养育之恩,你从哪里来的,你怎么长大的,那是母亲付出多少来照顾你,你才能长大。人要是了解这些事实真相,这个孝顺的心就生起来了。从孝延伸悌,悌是敬爱一切长辈,年岁比我大的,都像父母一样的敬爱,像长兄一样的敬爱。这是中国文化,中国文化不离开群体。
    所以过去家庭是家族,一个家那是一族。你进入这个人家,你都能看到五代同堂,你看他自身,他有父母,他有祖父母、有曾祖父母,再往上去有高祖父母。二十年是一代,古人重视生育,多子多孙。结婚送礼,石榴是不能免的,石榴就是多子,多子多孙,象征这个。古人十八、九岁结婚的就很多,女子十五、六岁,男子十八、九岁,所以到八十岁的时候肯定有五代。所以中国是大家族,这个外国人没有的。中国家庭是社会行为,是过团体生活,所以他不能够离开群众。群体生活,圣贤教诲就是必要的,非常重要。你要能够遇到圣贤,能够遇到圣贤的教诲。
    供养诸佛。供养里面最重要的是法供养,如教修行供养,这是供养里头的第一供养,如教修行。所以家家重视教育。古时候不认识字的人很多,但是虽然不认识字,他明理,他懂规矩。他从哪里学来的?生活当中看到的、听到的、接触到的,传统教育在生活当中,他在生活当中学会了,知道怎样做人、怎样接物。但是我们传统东西丢掉两百年,要讲疏忽两百年,真正丢掉是八十年。总得八十四、五岁的人,你问他,他有一点印象,如果住在农村里头。住在城里的人不行,住在城里的人,应该在九十岁、一百岁,他知道童年那时候的状况。一般小城市还能保持一点传统的遗迹,抗战胜利之后完全没有了,我们走了很多地方看不到了。我们家乡江南农村里面房屋还在,人没有了,因为家人都散掉了。所以家道、家学、家规、家业全都没有了,那社会就变成乱世,人民生活就很苦。亲情没有了,人与人的关系一团混乱。
    经上所讲的,这真叫太平盛世,你能够遇到众圣,世出世间圣人;你能供养诸佛,福慧双修;能亲近善友,往来的人都是善知识,自然快乐,无有众苦,其德非一。这个其德不只一种,很多很多。如果寿命短促,那就很遗恨,遗恨几计。几计是难以计算,是这个意思。我们中国人所说的长恨,遗憾,将来永远得不到了。我们回想童年的社会,童年的欢乐永远得不到。现在年轻人跟我们比,我们就觉得他很可怜,真正好的东西、善的东西他一点都没有享受到,没有见到过,没有听到过,没有接触过。底下有个比喻,如玉杯无底。玉是非常珍贵的,这个茶杯底没有了,遗憾,它不能作用了。此愿最至要者,这一愿就是长寿,寿命无量这一愿太重要了。底下念老有个简单解释。「玉杯实为良材」,这好东西。「若无底则不成器」,不能成为一个器用,它不起作用,它没有底,这可惜。
    又望西法师曰:「诸乐根本,只在此愿」,极乐世界享乐无尽,根本就在长寿。如果没有寿命,极乐世界再乐,你一样都得不到。「又如《群疑论》谓彼国人民命极长远。纵令凡夫,还入变易,究竟成佛」。还入变易这有解释,「了分段生死」,这前面我们介绍过,讲过。分段生死没有了,就是长寿,就是无量寿,无量寿他有变易生死,还有变易。究竟成佛,一生就圆满了。变易生死不是真的生死。「盖生极乐,见佛闻法,一切时处皆是增上」,在极乐世界,一切时、一切处,无一不是增上缘,无有退转。为什么?你眼见法、耳闻法,没有中断的时候,六根所接触的都是无上妙法;没有烦恼,你见不到,没有邪恶,没有是非,统统见不到。你所接触到的全是正法,所接触到的全是性德,所以「无有退缘」。这就是极乐世界没有退缘,没有退转,只有进步。有人进步得快,有人进步得慢,这个有,退转的没有,一个都找不到。「寿命复又无量,故不论根器如何,凡往生者必定成佛。称之为净土第一德,良有以也。」不是没有道理,真有道理,这肯定了寿命是在学习当中确实它是第一德。
    那我们要想找个修学环境,修学环境里头第一个条件是什么?寿命长久,这是第一个条件。如果寿命无常,那不是个好道场,这个我们要知道。我们亲近道场,心里也应该有数,哪个道场是第一道场?念佛的道场是第一道场。古时候念佛没有讲经的,顶多念佛堂讲几句开示,时间不会超过五分钟,不打闲岔。看到大众当中有几个人昏沉,说几句勉励的话提醒他。现在的念佛堂,我觉得要讲经,为什么?他对佛法不了解、不认识。古人进念佛堂的时候,善根福德因缘具足,不需要听经了,一句佛号念到底,他确实在修,老实、听话、真干,他没有杂念、没有妄想,一心一意只想往生净土亲近弥陀,除这一念,他没有第二念。这样的念佛堂可以不必要听经。
    如果还有疑虑,还有妄想、杂念,听经有好处。听经第一帮助我们断疑生信,真正信心从这里建立。我把西方极乐世界搞清楚、搞明白,一点都不怀疑,死心塌地念佛,修这个法门。这个一般对于知识分子是有必要的。听经第二个好处是帮助我们断疑开悟,这是第二步。开悟之后你的功夫就不会退转了。功夫会退,信心会动摇,听经很有必要,不深入经藏,保不住你不退转。听经,我修这个法门就听这部经,不要涉及、涉猎其他,一定要相信「一即一切,一切即一」,相信佛给我们所说的「法门平等,无有高下」,相信「一经通,一切经通」,这全都是真的,不是假的。一门通,门门都通,这叫真通了。你说我门门都通,还有一门不通,那就是印光大师的话,你根本就不通。真正通了是一切都贯通,世出世间一切法都通。为什么?它是性德,一切法不离自性,一切法是心现识变,哪有不通的道理!所以祖师在这里说,不论根器如何,上中下三根普被,利钝全收,就是这个法门。只要你往生,必定成佛,没有一个是有漏掉的。第十五愿我们就学到此地。现在再看第十六「声闻无数愿」。
    【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
    第十六愿,愿文里头「国中声闻天人无数」,这一句在前面一愿后头,移在这个地方就很容易懂得,就加这一句,「国中声闻天人无数」。『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缘觉」比阿罗汉高一层,阿罗汉只断见思烦恼,没有断习气,缘觉断习气了,就是辟支佛,能力比阿罗汉强。我们看注解,「澄宪云:阿弥陀佛,弟子无量。三无量中,其一也」。这个三无量,「光明无量,寿命无量,眷属无量」,眷属是学生。十方世界发愿往生极乐世界的人,都是阿弥陀佛的学生,所以阿弥陀佛的学生无量无边。我们知道十方诸佛剎土无量无边,每一个佛剎里面的众生听到本师讲经教诲,都知道有西方极乐世界,都知道有阿弥陀佛,而且本师肯定劝导大家念佛往生,到极乐世界不退成佛。那我们就知道,极乐世界每一天去往生的人有多少?无法计数,没有法子说的,成年累月。世尊告诉我们,极乐世界开张到现在十劫了,这十劫有多少人去!极乐世界真不可思议;极乐世界以光明做佛事,以音声做佛事,光明跟音声都超越时空,都是不可思议。我们如果能稍稍体会这种盛况,参与的念头就会生起来,我也想去。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2-5 11:48:50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五八集)

续-《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八集)    2012/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8》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愿云声闻兼摄缘觉」。因为前面一句里头有声闻天人,这个地方有悉成缘觉,声闻里头有缘觉。「或疑《悲华经》谓彼佛国土,无有声闻,辟支佛乘。所有大众,纯是菩萨,无量无边。今经何云声闻无数耶」,这个经上怎么说有声闻无数?下面为我们解释。「盖此二者」,就是声闻跟缘觉。「文虽相左,而义实无违」,文字相左就是不一样、不同,但是意思是相同的。「今经三辈往生,俱云发菩提心,一向专念」。这是「三辈往生」里头都说到的,上中下三辈都有,还包括一心三辈,不是专修净宗的,修其他法门的,也能发菩提心一向专念,一念十念都能往生。「三辈生者,既已悉发菩提心,所行必是菩萨乘。故《悲华》云纯是菩萨」。讲得通,声闻缘觉都发菩提心才能往生,不发菩提心不能往生。
    有人问,在眼前许许多多不认识字、没有念过书的,对于如来经教是一窍不通的,他只会念佛,最后他也往生了,你问他什么叫菩提心他不知道,那这种人怎么会往生?蕅益大师解释,把这个问题解答了。那些人真正相信、真发愿想求生西方极乐世界去亲近阿弥陀佛,这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你问他什么菩提心?他不知道,他只知道极乐世界比我们好,我一定要去,这一念就是无上菩提心。无上菩提心是正等正觉。《观经》上讲的菩提心的心体是至诚心,真诚到极处,这是菩提心的体;自受用,好善好德,叫深心;他受用,回向发愿心,念念没有忘掉许多苦难众生,我得好处,一定要跟他们一起分享,这是菩提心。乡下这些阿公阿婆,人都非常慈悲,有一点好吃的,都会拿去跟大家分享,一点私心都没有。这菩提心就现在外面了,真相信,真想去。所以蕅益大师说,他们已经圆满了菩提心,决定得生净土。我想得很久、想得很深,我知道这些人往生品位之高,超出我们想象。为什么?他们的功夫纯,他不杂,信心坚定,没有怀疑,没有夹杂,为我们做念佛示现,那真的纯是菩萨,不是凡人。
    「至于彼国声闻缘觉」,这是有其名而已,「只是就其断惑之情况而言」,是这么个意思。「虽断见思,未破尘沙与无明惑,是称声闻」,称他们作声闻,他不是真的声闻。「非是只求自度之二乘。若只求自度,不愿度他,则是未发菩提心。不发菩提心,即不能往生」。只要是往生,即使往生到边地疑城,还是有菩提心,没有菩提心他去不了。「证诸《宋译》此意甚显」。《宋译》的《无量寿经》有这么一段经文,「我得菩提成正觉已,所有众生,令生我剎。虽住声闻缘觉之位,往百千俱胝那由他宝剎之内,遍作佛事,悉皆令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这一段经文讲得很好。念老给我们解释,「按声闻不闻他方佛名,但求小乘涅槃,不取佛果」。这是我们娑婆世界的小乘。所以南传小乘,确实他们只承认有释迦牟尼佛,释迦牟尼佛之外还有佛,他们不承认。他们承认佛之外有阿罗汉、有辟支佛,不承认有他方世界的佛。所以他那个圈子很小,只有娑婆世界,没有他方世界,心量的确不大。也难怪隋唐祖师大德们把小乘放弃,用儒跟道代替小乘。儒跟道的心量比小乘大,儒道在断证跟小乘相似,严格的说比不上小乘,但是心量之广大超越小乘。祖师大德用这个方法来取代,有道理,效果也非常殊胜,就是最近这一千三百年当中,只有最近两百年很少有成就的,三百年前,开悟的、得禅定的很多!我们从这些祖师大德留下来的注疏里面可以看到,真做学问,真正在弘法利生。影响社会的面很大,上从帝王大臣,下至贩夫走卒,没有人不尊敬,没有人不佩服,社会大众都跟着他们学习。所以社会赖以安宁,长治久安盛世是这样造成的。
    我们再往下看,「今极乐人民所谓为声闻者,能远至无数佛国,作无量佛事,度无边众生,悉令成佛」,这是极乐世界的人民,声闻。你看极乐世界的声闻干什么事情?菩萨的事情,极乐世界的人民也干菩萨的事情。人民、声闻都能远至无数佛国,上供诸佛修福,听闻经教修慧,福慧双修,这叫佛事。还帮助佛度众生,在众生面前示现,你看我是他方世界的众生到极乐世界去的,极乐世界好,我有能力常常来看你们的佛陀。你们要不到极乐世界去,算是你们的命好,你也只能亲近一尊佛,不能亲近无量无边诸佛。亲近无量无边诸佛,到极乐世界就做到了。极乐世界是华严世界,理事无碍、事事无碍。有没有离开本尊?没有,本尊是阿弥陀佛。生到极乐世界,从来没有离开本尊过,但是同时又能用自己的化身,能够变化无量无边身,去亲近他方诸佛如来。这是我们做不到的,小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统统做不到,十法界里的佛也做不到,极乐世界的天人都能做到。天人是说什么?见思烦恼没断的,他都能做到。他凭什么做到?他所凭借的是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加持。阿弥陀佛所发的四十八愿,愿愿都兑现了,没有一愿是虚假的,这个我们要相信。极乐世界有什么好处?念念四十八愿就知道了,不可思议的大愿,不可思议的成就,什么人有这么大的福德因缘能够遇到它,这个不容易!
    我这一生当中,念念感激第一个老师方东美先生。是他把佛法介绍给我,没有他的介绍,我这一生跟佛法就没有缘了。为什么?有个严重错误观念,那就是年轻的时候,误以为宗教是迷信。谁愿意接近迷信?当然就不愿意跟它接触。如果不接触怎么能了解?这是年轻愚痴,没有智慧。中国古人教我们,处世待人必须要知道的一个原则,这个人很多人赞叹他,是真是假要认真去观察;这个人很多人毁谤,也要认真去观察是真是假。这是正确的态度。我们就没有这个智慧,人家说宗教是迷信,我们就以为是迷信,就不去看看它到底是真的是假的,我们不懂这个道理,不愿意接触,这个亏就吃大了,这真正是被别人障碍了。
    我所幸运的,心目当中还有一个敬仰的人,这个长者我知道他不会骗我,他跟我讲的句句是实在话。把佛教介绍给我,我是跟他学哲学,他把佛教介绍给我的时候称之为「佛经哲学」。我怀疑,他告诉我释迦牟尼,他没有称佛,他就称释迦牟尼,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学哲学,跟哲学家学,这是世界上最伟大的哲学家。「佛经哲学是全世界哲学的最高峰」,这从来没有听说过。后面还有一句话说,「学佛是人生最高的享受」。真的吗?发现是真的,因为方老师每天读佛经。他要不每天读佛经,说这个话我不相信。别的书可以不看,佛经每天是一定要看的。我学是在他家里学的,看他生活、看他待人接物、看他言谈举止,他是搞真的,不是搞假的。台湾那个时候,《卍续藏》刚刚印出来,我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他第二天就去请了一套,一点都不假。他对《藏经》的内容很清楚。研究佛法的人,《卍续藏》就是最好的参考资料,它里头搜集的都是古大德的注解,经收得不多,注解非常丰富,我们所谓是历代名家的著作统统在里头。
    那这些话,极乐世界的人民,声闻、缘觉,都有能力远至无数佛国,供佛闻法,度无边众生,悉令成佛。这「正是大菩萨之行径,岂能视为一般声闻耶?是所谓之声闻,皆已发菩萨之大心,行菩萨之大行,趣无上之大果,其实」,他是真的,「正如《悲华》所谓,纯是菩萨也。」这一点都不假。《悲华经》上说,极乐世界纯是菩萨,人天都是菩萨。
    「本章下云:假令三千大千世界众生,悉成缘觉。于百千劫,悉共计校,若能知其量数者,不取正觉」。这一段愿文里头,「总显佛寿无量,人民寿命无量,国中弟子无量」。这里面给我们说明了极乐世界三种无量。这三种无量就是极乐世界的第一德,无比殊胜庄严都在寿命。「三千大千世界者,乃一佛所化之境」,是一尊佛教学的区域。经上说,「以须弥山为中心,合四大洲日月诸天为一世界」。我们讲单位世界,这是一个单位世界。黄念老告诉我,须弥山就是银河系的中心,现在科学家发现了,称为黑洞。黑洞也是一个天体,引力非常强大,连光都被它吸进去。四大洲,佛经上讲的,这四个大星球,这星球上是有人住的。日月诸天绕须弥山,围绕着须弥山,这叫一个世界,也就是今天天文上所说的银河系,这个银河系在大乘里面是一个单位世界。
    「如是之世界积至一千」,就是一千个银河系,「名为小千世界。积一千个小千世界,名为中千世界。积一千个中千世界,名为大千世界。因大千世界,先以一千乘世界,得小千。又以一千乘小千,得中千。最后又以一千乘中千,乃得大千。如是三度以千乘之,故曰三千大千世界。实际只是一个大千世界,而非三千个大千世界也。三千大千世界具有一十亿个世界」。我们习惯这个一字省掉,就是十亿,十亿个银河系。现在我们的天文学还没有办法突破,没有看到上亿的银河系,没有看到,十亿就更没看见了。所以今天天文还不能突破大千世界的边际,还无法突破。世界之大,大而无外,《华严经.华藏世界品》讲得很清楚,比现在天文学讲的范围不知道大多少。
    今年我们的运气不错,碰上一个天文异象,叫银河对齐,这是天文的名词。就是银河的中心、太阳跟地球排成一条直线,这叫银河对齐。银河对齐大概好几万年才有一次,我们很巧碰上了这次,就在今年十二月二十一号,银河对齐。马雅人的年历到这一天就没有了。古代的马雅人,许多人称他们是天才,他们对于天文,太空当中星球的运行,居然计算得一丝毫差误都没有,非常准确。这是让现在天文学家叹为观止,说这个族群都是科学家。他们造的年历造得那么样精确,每一年日蚀、月蚀都算得很准。
    在银河对齐的这一天,不是世界末日,是一个世纪终结,另一个新的世纪开始,两个世纪交替。科学家对这个说法也承认。但是银河中心黑洞的引力非常大,银河的中心,怕这种引力引发太阳风暴。我们中国人讲太阳黑子就是太阳风暴,这个引力会把它的风暴拉起来,拉起来那个风暴的力量就很大,怕这个风暴影响地球。太阳风暴有周期性,每十一年爆发一次,今年是爆发最频繁也是最大的一次,再加上银河中心黑洞的引力,可能会造成灾难。科学家估计,他说最有可能的就是干扰我们的通信设备,大概人造卫星在太空的,可能全部都被它摧毁,更严重的就是怕地球磁极的转移。这个现象已经被发现,现在地球南北极跟从前不一样,偏差应该有十几度。如果偏差到二、三十度,那麻烦就大了,影响地球上气候的变化,寒带变成热带,热带变成寒带,这是所有动植物不适合生存。寒带的动植物,它一定在寒冷的地带,它习惯了,放到热带,它不能生存;热带的动植物放在寒带,不能生存。如果这个地球产生变化,南北极跑到赤道上去,现在的南北极变成新的赤道,这个麻烦可就大了。最怕这桩事情。但这是有可能,不是没有可能。
    像这样大的变动,星球变动,这是科学家的讲法;佛法的解释,是人不善意念所感召到的。佛法讲的跟现代的、最近的量子力学家研究报告相同,量子力学家也是这样说法,意念真正能改变物质。像太空这些现象,我们的意念有没有力量来制止它?这答案是肯定的。我们可以把地球恢复正常,让磁极恢复正常,真有这么大的力量!这是人不敢相信的。可是佛经上是这么说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让全世界的人都回头,这是做不到的。科学家给了我们一个数据,这个数据人数不多,可以做得到。地球上现前人数的总和大概七十亿,七十亿百分之一的平方根,还不到一万人。不到一万,我们就把这个数字定在一万人,地球上有一万人能够学释迦牟尼佛这句话,「制心一处」,就能把这个问题解决。科学家要我们把意念集中想这桩事情,制止它不要发生。
    我们现在在大乘经教里头学到的,是把心放在阿弥陀佛名号上,那效果更大、更有效。我们放在佛号上,目标也就是我们回向,我们回向给这个灾难,让它不要发生。用我们自己意念的念力,再加上阿弥陀佛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力量不知道要增加多少倍,得真干!地球上的居民,无论在什么地方,希望这个念力不中断,到今年年底,我们努力一年的功夫。前面我们建议一天用一个小时,这一年都不中断,这是科学家告诉我们的。佛告诉我们的,一个小时不够,一天二十四个小时,只有一个小时制心一处,还有二十三个小时杂心闲话,这个力量不大。那至少一天要有三、四个小时才真正能看到效果,要有七、八个小时,那就真有把握了。
    现前这个世间念佛堂不少,我知道有些念佛堂在这个过年期间当中,为求国泰民安,为国家、为社会、为大众祈福,佛号日夜不间断,七天,这个功德很大!昨天晚上齐居士打电话告诉我,东天目山、海岛金山寺跟济南她的两个道场,几个道场都是七天七夜佛号不中断。那还有许多地方三时系念的佛事,都发心做长期的七百天,就是一百个七不中断。这个力量很大!一般宗教忏悔都比不上。人数有几百、上千的人,多的时候我听说有七、八千人,一心念佛。大家有诚信心,进入念佛堂,放下一切妄想,放下一切杂念,一心念佛,功德不可思议!
    我们再看这一段,这是黄念老写的,他是个科学家,他对这些东西内行。他说三千大千世界实际上只是一个大千世界,具有十亿个世界。「现代天文学家已初步发现宇宙中世界无量。人现皆知太阳及九大行星等,称为太阳系。地球即太阳系中之一员,绕日运行。现知太阳不但自转,且亦绕一银河星云之中心(初步假定为黑洞,黑洞者,天体之一)」,它是一个天体,也是一个星球,「运行」,绕着银河系星云中心运行。「约二万万年绕行一周」,太阳绕银河系,两亿年一周,绕一周两亿年。「太阳是银河星云中之一颗恒星,银河星云约有一千亿个恒星。宇宙中有无数之星云。星云本身亦在运动,银河亦只是宇宙更大天体中之一员。如是辗转扩大,不可穷尽」。是不是中国古人说的其大无外。其大无外这句话很值得玩味。
    「当前天文学上之发现,已初步证实经云之世界无量。至于三千大千世界,乃一佛所化之境」,一尊佛他教化的范围。诸佛教化这个范围大小也没有一定是一个大千世界,应该是多数,我们在《华严经》上看到,确实有一些佛,他教化区是两个大千世界,三个大千世界,乃至于五、六个大千世界都有的。由此可知,诸佛如来在因地发愿不相同,跟一切众生结缘不相同。诸佛如来在大千世界教化众生统统是应现,他自己住常寂光,常寂光没有形相,无处不在,无时不在。这些道理我们都懂。应现就不是自己做主,都是随众生心应所知量。佛跟一切众生的缘分,众生做主,佛菩萨随缘。佛菩萨恒顺众生,随喜功德,普贤十愿上说的。佛能恒顺众生,众生也恒顺佛陀,必定得度,必定成佛。佛顺众生,众生不顺佛,这就变成难度了。众生要随顺自己的习气,这个事情就麻烦了,为什么?自己做不了主,听从别人的。那佛呢?佛没有自己,法身菩萨也没有自己,这我们不能不知道的。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4-2-5 11:49:52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五八集)

续-《净土大经科注    (第一五八集)    2012/1/25    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档名:02-037-0158》

摘自《净空法师净土大经科注讲记》
    常乐我净,这个「我」怎么讲法?这个我是大我,不是小我,遍法界虚空界就是一个我,所以法身是我。法是万法,一切法就是身,就是我的身,一切法就是我的心,身心都没有相。这个里头三种现象都不可得,物质现象、精神现象、自然现象全没有,我在其中。不但有我,常、乐、净这三样都在其中。所以法身不能说它有,不能说它无,它什么都没有,但是它能现相,虽现相,它又没有起心动念。没有起心动念,为什么能现相?是众生有感,它自然就现相,众生没有感,它不现相,有感就现相。众生的感,有自己有心去求,有自己无意,不管你有意无意,统统是感,那佛统统都应,有意无意全应!《还源观》上所讲的「出生无尽」,那就是应。众生无尽,众生的感无尽,佛菩萨的应也无尽,说明这个道理,说明这个现象。所有一切现象都不可得,但是众生执着,以为可以得到,这是错误的,统统不可得。《般若经》上讲得好,「一切法无所有,毕竟空,不可得」。
    好,今天时间到了,我们就学习到此地。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净土大经科注(第一五八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