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语录摘选(海涛法师)
一件善事的完成,往往是背后有很多人在出钱出力。不论自己走到哪里,都应当感激那些默默行善的人。凡夫都活在业里面,活在自己的颠倒梦想里面,其实人的弹性是很大的,不要坚持己见,不要坚持一定要过怎样的生活方式。随缘,一切都好,都安心;不随缘,看什么都不好。
认为自己在某些方面很了不起而趾高气昂,或许正反应了人的卑微与无知。
积极人生,谦虚满分;自我愈大,不安愈多。
该放弃而不放弃是执着;该提起而不提起是逃避。真正的修行人应具备的心态、真正健康的人生态度,是不执着也不逃避。
忍辱的定义,不是拼命地忍耐屈辱,而是指即使在受辱的情况下,也能保持内心的和谐与平衡。
透过正念的修行,不执着、不抱怨,心就会变得轻安自在。能以宁静、喜悦,以及一颗坚强、稳定的心,来面对所有障碍,这便是将佛法应用于生活之中。
使我们受缚而不得自在的是自己内心的贪爱执着。我们在修习布施之际,同时也是在学习放下。
放下一切我们对事物的成见与期盼,放下对自己根深蒂固的观念执着。
.「只问耕耘,不问收获」,生活中的不顺遂,或许都来自于过去的因果业报之故。我们必须懂得在这些基础上安身立命,并力行善行以制造善果的根苗。
布施若不是真正心存喜舍,非但没有功德,反增烦恼。
有时我们常怪别人不听自己的话,其实自己何尝听自己的话,最不听自己话的人,就是自己。
心念有强大的力量,所以才有必要把心念拿来念佛,把我们的心念安置在最高能量,最欢喜、清净、慈悲的状态。
要培养一份清净无染的爱,在感情上不要有得失心,不要想得到回报,就不会有烦恼。
人生能平安顺心并非是没有横逆,而是因为你有能力转化它。
我们不要对目前的遭遇,存有任何埋怨的心理,应该以平静了业的心情来承受,并且要以更虔诚的心来忏悔行善,以弥补自己所造的业。
‘随’不是跟随,是顺其自然,不怨怼、不躁进、不过度、不强求;‘随’不是随便,是把握机缘,不悲观、不刻板、不慌乱、不忘形。
嗔是失佛法的根本、坠恶道之因缘、法乐之冤家、善心之大贼,种种恶口之脏腑。
智者事事反求诸己,愚者处处外求于人。
慈悲是温柔美好的世界,尊重是祥和欢喜的妙方,感恩是幸福安乐的泉源,赞叹是利人化他的法宝。
敬一个人,要散播他的善行;肯定一个人,要延续他的愿心。
‘心无所住’,看到了只是看到,听到了只是听到,从不产生好恶。没有妄念,就没有烦恼心。
慈悲没有敌人,智慧不起烦恼,布施的人有福,行善的人快乐,时时心有法喜,念念不离禅悦。
信佛必须学佛,学佛必须效法菩萨精神。菩萨心中没有自我成就的企图,只有成全众生的悲愿。
开悟后所获得的东西,便是放下一切,包容一切。能够放下是智慧,能够包容是慈悲。
成佛道的要件是‘柔软心’。柔软心就是无恨心、慈悲心、吃亏的心、处处忍耐的心、知足的心、不执著的心。
佛法是从一般恋世的自私人生,引向出世的无我人生。
君子以良心为镜,学佛之人以因果为镜,圣人以本性为镜。
常人总不见自己有过,圣人总不见自己有德。不见有过,故其过山积;不见有德,故其德天高。
有愿无求,就自在!
在所有负面的精神状态中,最不健康,最伤身体的是慢性的忧虑。忧虑是因为‘我’和‘我的’概念或佛教说的‘我执’所致。
佛说:‘心灵是先驱,是首领;万法唯心造。’‘即使是最坏的敌人,也不能像自己毫无防御的内心般伤害自己,然而一旦心灵被操纵了,即使是父母或任何亲人也不能帮你。
当你原谅不可原谅之事,世界便属于你。在遭他人怀疑时,依然相信自己并宽容他人。假如拥有梦想,应该心怀世界,假如拥有思想,应不图利自己。
阻挠我们悟道的障碍是私心、骄傲、仇恨和无知。
觉悟是你停止希求时出现的。
“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一般人有三种挂碍:
(1)对身的挂碍。学佛并不是保证大家不病不死,其真正目的是要消人心中的无明和执著,把痛若和烦恼之根拔掉。
(2)对名的挂碍。好出名、好清誉均是个挂碍。‘誉之所至,谤亦随之。’例:襌师养弃婴。
(3)对情的挂碍。喜欢的挂碍,怨恨的也挂碍。佛法并不否定世间人情的重要,但盲目的感情
或无智慧的感情,是烦恼之源,应设法使之升华和净化,将私爱转为慈悲。
修行,学习一份清净心,何谓清净心呢?打坐念佛、礼忏诵经,只是使我们得到一时的清净而已,真正的清净心,就是菩萨心,充满服务奉献的心。
不从自我的立场看世间,才能真正的理解世间,救护世间。 {:s_613:}{:s_613:} {:1_328:} 好帖子,顶。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