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1:39

(48)慈力国王

摘自《百业经》

       (48)      慈力国王       
                                  ——以己鲜血满夜叉愿
?
    尔时,世尊从嘎西城出游到鹿野苑,在鹿野苑的森林中有憍陈如(Kodanna)等五比丘(Panca Bhikkhu)在苦行,他们看见世尊远远地向他们走来,就共同商定:“沙门果达玛今天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一刹那都不应对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礼拜,只是坐着招呼一声‘你来了,请坐!’就可以了。因为原来我们一起苦行,后来,他就不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饭菜、酥果、芝麻等许多甘美丰盛的食物,还用热水沐浴,这些行为很不如法。他今天来是可以,不要对他多作其它的侍奉。”渐渐地世尊已经临近了,以其内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请佛入座;有的端来温水,请佛洗足;有的接过袈裟;有的接过手杖、钵盂并热情地说:“果达玛,您来了,请入坐!”世尊这时心里明白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还是缄默不语,入座后,五比丘直接呼其名,直接叫种姓,语气态度仍是有失恭敬。
    五比丘总是直呼世尊之名不存恭敬,这时释迦牟尼佛对他们说:“你们不应该对我如此称呼,这样你们自己将在轮回中恒时受苦,因为对圆满一切功德的如来正等觉必须有相应的恭敬称呼。”听了世尊的这些话,他们也就直言不讳地说:“以前你和我们一起苦行,你没有得到圣者的一些功德;现在,从功德和智慧方面好象你也没有什么增长,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贪食物,享用热水沐浴……。”世尊就问五比丘:“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你们没有现量见到吗?”五比丘异口同声地答世尊曰:“见到了,见到了。”然后世尊慈祥地对他们讲:“我们修道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堕入二边∶一是不能过于耽著世间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蕴过于受苦,无衣无食,因为毕竟是欲界众生,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远离二边,当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五比丘听了世尊的开示后,态度迥然不同,对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传法。于是,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便为五比丘传授四谛法(Dhammacakkappavattana Sutta):苦谛(Dukkha Sacca)、集谛(Samudaya Sacca)、灭谛(Nirodha Sacca)、道谛(Magga Sacca)。应知苦而断集,灭苦集而修道。此五大比丘听受四谛法后,都摧毁了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而欲界(Kama Dhatu)、色界(Rupa Dhatu)、人(Manussa)、天人(Deva)等得知世尊在鹿野苑转四谛琺輪也都议论纷纷。
    此时,许多众生赞叹世尊说:“佛陀为五比丘传付妙法,他们都得到了究竟涅槃 (Nibbana)!”世尊告曰:“此五比丘,不但现在我以妙法使他们得到究竟涅槃的果位,往昔我曾以血肉满他们的愿并使他们行持十善⑴。”请问:“世尊往昔是怎样以血肉满他们的愿并使其行持十善(Dasa Kusala Karmani)的?请为演说。”世尊告曰:“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慈力国王,他执政时,举国上下无不安宁,百姓无争无灾,佛法昌盛,国君圣贤,非常圆满。慈力国王具大慈大悲心,常行供施,广积资粮。常供养沙门比丘(Samana Bhikkhu),布施给婆罗门、贫穷者、病痛者,除此之外,还对空中的飞鸟、海里的游鱼等有情作布施,尽量满其愿。因国王的大慈大悲,人民也行持佛法,故任何邪魔外道都不能侵害到他国的人民。当时,多闻天子(Vessana)的监狱里跑出了五个夜叉,(Yakkha)准备到人间来夺取人们的威力、精气、财物等。它们就到了鹿野苑,欲以传染病来夺取人们的精血,削弱人民的威力,可它们想尽了办法,都害不到他们,甚至对傍生也是束手无策,故心生疑惑,不知为何,就问牧童:‘为什么我们到鹿野苑,不说害人,连傍生也害不到,原因何在?’牧童说:‘那是自然。因为,我们鹿野苑有一位慈力国王,他以大慈悲心护佑自己的眷属,其悲心遍及于飞禽走兽海底游鱼,故你们是无法侵害的。’
   五夜叉心想:这样的话,我们应该去找慈力国王,他具大悲心,可能会满我们的愿。即以婆罗门形象来到国王前,祈求道:‘慈悲的国王,我们已是很久无食充饥,现在是饥肠辘辘,您能不能想法满我们的愿,让我们饱餐一顿?’国王很乐意地说:‘可以。你们需要什么饮食,我无论如何都满足你们。’五夜叉说:‘我们不要别的,只需活人之鲜血。’此时,国王有点为难,心想:我已发了慈悲心,不害任何人和傍生的,这样,只好抽自己的血来布施给他们。他问夜叉们:‘我用自己的鲜血来布施给你们,如何?’他们听了十分高兴地说:‘非常好!非常好!’国王马上让御医抽自己的血布施给他们,内心十分清楚明知他们是非人,不是婆罗门,但他们是众生,我一定要满他们的愿。御医就推脱说:‘从国王身上抽血,我是不敢的。’皇医虽然推谢了国王的要求,但这精通医术的慈力国王,就照着镜子从血管里自己抽出血布施五夜叉饮用,同时他发了一个坚定的誓愿:‘在没满他们的愿之前,我是不断地抽自己的鲜血布施他们。’慈力国王的善举及誓愿已感动了帝释天,他知道国王的发心清净,慈悲心深广,但担心他身体难支故,用天人的加持方法对他作加持,使国王的身体迅速得到恢复。五个夜叉满愿后,慈力国王就深切地发愿:‘以此布施血肉之善根,愿世上诸多无明愚痴未解脱者速解脱;未得安慰者得安慰;未得度者令得度;未涅槃者速涅槃!’同时,又殷重地发愿:‘愿以此善根,成熟我无上正等觉的果位。’五个夜叉听到慈力国王如是发愿,马上说:‘大菩萨既然发愿成就如来正等觉,那我们就发愿作您的首座眷属。’(师言:众弟子们在此是应该发愿。可五夜叉喝了他的血还要在他面前发愿,好意思吗?)(译者:由此,我也默默地思维:末法时代的如意宝(Cinta Mani)上师和其他许多大德高僧,以深切的悲心,用无上的妙法来摄受吾等后学,可能也是我们往昔曾多次麻烦过上师他老人家,在因地中我们的恩师也是象世尊一样如是发心救度我们,故有今天这不可思议殊胜无比的法缘。我们从境界上虽然不能跟五比丘等首座眷属相比,但从缘起上,我们的大恩上师在这样一个五浊恶世、末法时代,能赐给我们无上甚深的珍宝,生生世世的珍宝——显密法要。不知我们师徒是何等甚深的因缘,肯定我们往昔曾经聚合,今生又得聚合,来世肯定我们也会聚合。但愿我们将生生世世聚合在极乐清净刹土中,永不分离。同一座下的金刚道友们,吉祥普贤同缘份的金刚弟子们,常常如是祈祷吧!常常如是发愿吧!)当时,国王问他们:‘你们怎么能作我的眷属呢?你们的行为与我的眷属的行为格格不入,我的眷属不能有象你们这样经常害众生、喝人血等不应理的作法。’五夜叉坚定地说:‘如果您摄受我们,那么,我们以后再不害任何众生,而奉行十善。’国王这时才开许,他们便共同发愿:以此善根,愿在释迦牟尼佛初转琺輪时,成为其首座弟子。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慈力国王就是现在获证无上正等正觉的我,当时的五夜叉就是现在的五比丘(Panca Bhikkhu),当时我是以自己的血肉满他们的愿,现在,我是以自己体证的妙法赐于他们慧命,令其得究竟的阿罗汉果位。”
                     
注:⑴十善:不杀生、不偷盗、不邪淫、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不贪欲、不嗔恚、不邪见。
         
         (49)         五百商主       
                                  ——世尊伸手除夜叉障       
?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五百商人携带很多货物准备去他方经商。他们穿过了大大小小的城市、山庄,走进了一片森林,这片阴森森的树林中依住着一个忿怒可怖的夜叉,它能夺取众生的生命、精气,消减他们的威力等,常常作害于众生。当他见到五百商人走进森林后,便狂起阴风,对他们造种种违缘,这五百商人遭到很大的违缘,前没有人烟,后没有村落,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人人都是惧怕极了,都祈祷各自的天尊,凡是世间所知道的具威神力的天尊地神都祈祷了,还是无济于事。大家都慌作一团,六神无主。(师言:现在很多人就象此时的五百商主一样,今天修这个法,明天修那个法,祈祷这个本尊那个本尊,大概七、八、十来个本尊,甚至去修一些世间的歪门邪道。总之,五花八门。这样不是很好,一生中最好只祈祷一个本尊,本尊是上师三宝的总集,一个本尊与十方三世诸佛本是一体,修任何一个法都不会相违的。例如自己的本尊是文殊智慧勇识,若修金刚萨埵法时,刹那把文殊智慧勇识观成金刚萨埵,这样观想既不舍本尊,而且在紧要关头再祈祷本尊的话,本尊马上现前。若是念其他佛菩萨的心咒也可以把本尊心咒也加上。同时,修任何法都可以将本尊观成其他任何圣尊,在法界智慧中,诸佛菩萨无二无别,全是一体的。)当时,其中的一位商主是居士,他知道其他的人把非皈依境作了皈依境,所以,所有的祈祷都无济于事。便劝诫大家:“你们应该一心一意地祈祷佛陀,佛陀才是真正的皈依境,因为,佛陀是遍知一切(Sabba Vidu)的智者,具足悲心(Karuna)、能遣除一切灾难和违缘,是救护众生的仁者。”闻此,他们开始一心一意地祈祷遍知能仁的佛陀。
    世尊具足二种智慧及种种共不共的殊胜功德,并时时刻刻地观照众生得度的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时五百商人至诚祈祷着世尊,世尊也观知彼等调化机缘已成熟,便显示神通遥舒右臂,将五百商人及全部货物都拿到舍卫城旁边,刹那间,遣除了夜叉对他们所作的违缘。五百商人既惊喜又觉得不可思议,对佛陀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之后,他们各自都料理好自己的眷属和事务,到祗陀园释迦牟尼佛前恭敬顶礼供养,祈求传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界和意乐,传授了相应的法,他们都摧毁了二十个萨迦耶见,获得了圣果。之后,他们在佛陀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持比丘净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使他们都纳受了比丘戒体,他们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烦恼,都得到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和手掌无别,诸天赞叹他们的功德。
  时诸比丘对世尊赞曰:“世尊不仅是把他们从暂时的违缘中救出来,而且对他们传法,使他们获证罗汉果位,把他们从生死轮回的大海救度出来,真是不可思议!”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我救了他们,往昔我也曾救过他们,使他们得到四禅五通。那是很早以前,有五百商人到外地经商,当时路经森林,遇到了夜叉对他们作违缘,他们都束手无策,惊慌失措,大喊救命。当时,森林附近有个大神通的仙人,此仙人以自己的威神力把五百商人救了出来。这五百商人很感谢仙人的救命之恩,在仙人面前出家,之后,都得到了四禅五通。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获证正等觉的我,当时的五百商人即今五百商人,前后都是如是的因缘。”世尊复告诸比丘:“另外还有段因缘,在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此五百商人共同出家为五百比丘,在临终时发愿:我们一生中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我们在释迦牟尼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得证罗汉果。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因往昔这两个因缘和合,今生我救了他们,他们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并获证罗汉果。”世尊如是宣说毕。
  
          (50)      一只乌龟       
                                 ——血肉施蚁获证菩提
   ?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得到了罗汉果,八万天子得到了圣果。众比丘禁不住赞叹:“善哉(Sadhu)!善哉!世尊以殊胜妙法,满足了五比丘及八万天子之愿,令彼等皆得究竟之圣果(Ariya Phala)!”
    世尊闻此,告众比丘曰:“各位,不仅今生我如是满足他们,往昔我也以自身的血肉满足过他们。汝等当谛听:很早以前,有一条古老的河,河里有一只具慈悲心的乌龟,它时而在河里自由地生活,时而到岸边的草地上戏乐。有一次,它去岸边的草地上戏耍了良久,发困睡着了,被一只蚂蚁看见了,它立刻回到蚁穴告诉同伴,伙同八万只蚂蚁浩浩荡荡地向乌龟爬来,咬食着熟睡的乌龟。咬着咬着,就把熟睡的乌龟痛醒了,乌龟睁开眼一看,浑身上下遍满了蚂蚁,全都咬食着自己的身体。大菩萨(Maha Bodhisatva)虽然身为傍生,然心没有堕落。(师言:大菩萨正士和愚人之间的差别,可以从心的相续来区分:真正的大德高僧遭到命难时也不会舍弃三宝的;但一般的愚人是随境而转的,革命运动来了别人失信心,他也失信心,过去了呢?别人赞叹他也赞叹。所以,大德、大菩萨、正士、慧者,从他的清净心相续可以观察出他的成就。正如《格言宝藏论》云:“正士即使遇命难,亦不舍弃善本性,真金无论再烧砍,彼色总是不会变。”)现在马上去河里或山上,我自己肯定可以解除痛苦,但八万只蚂蚁可能会丧失性命,我还是要发大慈悲心,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能危害任何一个众生。于是一直忍受着,任八万只蚂蚁食咬。(译者:大家观修一下,不要说八万只蚂蚁,即便是一只蚂蚁爬到你身上咬,你能否忍得了?所以,圣者与凡夫的区别就在这里。)同时它悲切地发愿:以此善根,愿沉溺在轮回中的愚痴众生,未得度者令得、未解脱者令解脱、未安乐者令安乐、未涅槃者令涅槃;愿我以此善根将来获得如来应供、人天导师、正等觉的果位;今生我以血肉满足这些众生,愿我将来用殊胜妙法来满足这些众生。诸比丘,当时的乌龟即是现在圆满菩提果位的我,当时的八万只蚂蚁就是现在得圣果的八万天子。当时,我是以血肉满足了它们,现在,我是以殊胜妙法满足他们,使他们得到了究竟涅槃的果位。我们往昔有如是的因缘,当了知”。
   ?
      
         (51)      一只雪蛙
                                 ——以血肉施八万蚂蚁
   ?
    尔时,世尊从嘎西城出游到鹿野苑,在鹿野苑森林中有憍陈如等五比丘在苦行,他们看见世尊远远地向他们走来,就共同商定:“沙门果达玛今天到我们这里来了,我们一刹那都不应对他恭敬,不得起身迎接礼拜,只是坐着招呼一声‘你来了,请坐!’就可以了。因为原来我们一起苦行,后来,他就不是少欲知足了,每天吃的是饭菜、酥果、芝麻等许多甘美丰盛的食物,还用热水沐浴,这些行为很不如法。他今天来是可以,但不要对他多作其它的侍奉。”渐渐地世尊已经临近了,以其内在的威德力,五比丘都不由自主地有的敷座,请佛入座;有的端来温水,请佛洗足;有的接过袈裟;有的接过手杖、钵盂并热情地说:“果达玛,您来了,请入坐!”世尊这时心里明白他们都违背了自己内部的誓言,还是缄默不语,入座后,五比丘直呼其名,直接叫种姓,语气态度仍是有失恭敬。五比丘总是直呼世尊之名不存恭敬,这时释迦牟尼佛对他们说:“你们不应该对我如此称呼,这样你们自己将在轮回中恒时受苦,因为对圆满一切功德的如来正等觉必须有相应的恭敬称呼。”听了世尊的这些话,他们也就直言不讳地说:“以前你和我们一起苦行,你没有得到圣者的一些功德;现在,从功德和智慧方面好象你也没有什么增长,不同的是:你求名利、不知足、不少欲,多贪食物,享用热水沐浴……。”世尊就问五比丘:“现在,我身色金黄,诸根调伏,你们没有现量见到吗?”五比丘异口同声地答世尊曰:“见到了,见到了。”然后世尊慈祥地对他们讲:“我们修道要想得成就,就不能堕入二边:一是不能过于耽著世间的享受;二是不能使五蕴过于受苦,无衣无食,因为毕竟是欲界众生,堕入任何一边都不易成就。远离二边,当依现前菩提的中观道(Majjhimagga)。”五比丘听了世尊的开示后,态度迥然不同,对世尊生起了恭敬心,祈求传法。于是,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从此便开始为他们传法。时五比丘得罗汉果位,八万天子同时得圣果。诸比丘齐赞世尊:“稀有!善哉!(Sadhu)世尊今令五比丘得证罗汉果位,八万天人亦得殊胜妙法身心满足,并得趣入最究竟的涅槃圣果。”(小乘得罗汉果即是究竟的涅槃果位。)
    世尊告众等曰:“不但是今生我以殊胜的妙法令其满足,往昔我也曾以自身的血肉满足过他们。汝等且谛听:很早以前,在一片寂静的地方,有一只雪蛙(其身在医方中是一种药物)住在小山洞里。它慈悲心具足,从来不害任何生命,仅以植物的根、茎、果来维持生命。有一次,它照例外出找食物,碰见了一个恶劣的猎人,他没有半点慈悲心,捉住它竟活生生地把皮剥光,再把它放了。这只雪蛙死不了活不了,痛苦难忍,四处蹦跳,见到树下一处凉荫,便去小憩。哪知又被一只蚂蚁看见,蚂蚁立即返回蚁穴,叫来同伙八万只蚂蚁,共来咬食这只没皮的雪蛙。(译者:蚂蚁生性喜甜。曾有位喇嘛常用糌巴、酥油、糖挼好放在洞穴布施给蚂蚁,是这样对傍生布施和悲愍的。《大圆满前行》中讲:有一个格西,他看到蚂蚁这些众生,天天以披单蒙头痛哭,中顿巴曾感慨地说:他是修大悲心最好的一个。)雪蛙就忍受着这难忍的痛苦,心想:我现在虽然能解脱逃离这群蚂蚁,但是,我解脱自己的一个生命,却害了很多的生命,不能这样作。我宁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也不愿伤害一个众生。大菩萨身堕恶道,心却未堕落。它一边安忍,一边发无上的菩提心(Bodhicitta):愿以此善根令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未得度者速得度,未安乐者得安乐,未解脱者得解脱,未涅槃者速涅槃。以此善根愿我能圆满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的果位。现在我用已血肉满足他们,愿将来能以无上妙法满足他们,令他们全证得圣果。当时,雪蛙如是发菩提心。(译者:假如是我们先遭猎人活活地剥光皮,再来一群蚂蚁咬血淋淋的肉,痛上加痛,能不能忍受得了?能不能不生嗔心(Dosa)?能不能发得起菩提心?此时此刻自己的相续有什么样的把握?而我等大师释迦世尊在因地身为傍生时也是如此地难忍能忍!平时,对待蚂蚁、蚊子、老鼠等傍生不要用开水、杀虫剂、物具去残害它们,请大家好好看一下《大圆满龙钦心髓内加行讲义》中的慈无量心修法中的知母、念恩、报恩的具体内容,先仔细阅读,然后再认真思维,从内心深处去真正生起‘一切众生是我慈母’的定解,看你还忍心残害它们吗?)诸比丘,当时的雪蛙就是现在证得无上菩提的我,八万蚂蚁就是现在得圣果的八万天人。今昔皆有如是的因缘。”
   ?
      (52)         新来的比丘       
                                    ——骗他受害今遭毒打
?
    一时,佛在舍卫城,每年有两大法会:夏三月安居法会和解制法会⑴。安居(Vassa)时,比丘们有些住山洞,有些住山林,有些住尸陀林,各自精进修持;解制时,僧众中有不懂的可以请示世尊,有些不能说的也可以说等。解制后可以出游,外出化缘。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3:33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一次,解制后,一位新来不久的比丘,对舍卫城不太熟悉,头脑又不太灵活,他也手持锡杖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了。时间临近下午,他仍没化到缘,见其他比丘都满钵而归,他有点着急,又不知去哪里化,就到处走。结果碰上了涅嘎沃(汉语:邬难陀(Upananda),是六群恶性比丘⑵(Sad Vargika Bhiksu)之一),新来比丘觉得他肯定会告诉自己该去哪里化缘的。就上前询问:“请问比丘,哪里可以化到缘?因我是新来的,请给我指点。”这个性本不善的邬难陀听了就心生害意:这附近有一个施主,作任何事也不吉祥,对佛法也没信心,人格又不好,趁机来捉弄他一次。于是,邬难陀就指点说:“新来的比丘到某某施主家去能化到缘。”他自己另去别处化满了一钵先溜走了。这新来的比丘就按邬难陀的指点到了施主家门前,正赶上施主有事想出门,一出大门正巧看见有个比丘来化缘,顿时觉得很不吉祥:头光光的穿个黄袍,怎样看都不顺眼,讨厌死了。他越看越上火,忍不住上去一把抓住比丘,不分青红皂白用拳头石头将他暴打一顿,再把他摔在地上,摔得他头破血流,把锡杖折断,钵盂打破,法衣撕烂……这个比丘被打得落花流水,半死不活。比丘悲哀地想:化不到缘倒不要紧,要紧的是能尽快逃脱这意想不到的大难。三宝的加持,他遍体鳞伤的逃回了祗陀园。诸比丘见他仅拿个破钵狼狈不堪的样子,就问:“怎么了?是不是遇上强盗了?”他摇头不语。时比丘众马上往佛前禀白事情的原委。佛慈悲地告诸比丘:“以后,凡对客比丘示路,不能如此,一定要好好指点;若客比丘新来此处,不熟悉最好不要让他去化缘,否则,将有诸多过患。”(有关详细的开遮持犯于戒律中广明。)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为何邬难陀今天特意欺骗加害这位新来比丘,使其遭此大违缘?愿为吾等演说其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邬难陀不仅是今生欺骗他,以前也曾欺骗过他。且听他们的因缘:很早以前,一只乌龟在莲花池里安闲自在地游着,一个狡猾的狐狸来池边喝水,正巧看见了它,马上把它含在嘴里,乌龟非常害怕,告诉狐狸:‘朋友,请不要吃我,我身体太小,只够您一口,不够您充腹,您如果不吃我,我告诉你一个比我身体大的动物,让您饱餐一顿。’狐狸听了乌龟的话,觉得有道理,就放下乌龟答应不吃它,但要它告诉大动物在哪里。乌龟骗它说:‘在某某地方的一个山洞里,有雪蛙八母子,您若去吃它们还是可以饱餐的。’实际上,山洞里是一个母狮子和两只乳狮子,母狮子的习性是对乳狮子刚生下的几个月内天天护持,一直不离开的。这个狐狸高兴地前往山洞,途中遇到另一只狐狸,就问它:‘您好,哪里去呀?’它说:‘刚才莲池中有一只乌龟,我想吃它,但它告诉我前面一个山洞里有八母子的雪蛙,故我要前去想饱餐一顿。’另外那个狐狸劝它:‘千万别去山洞里,否则有很大的违缘。’它却自不量力地吹嘘道:‘象我这样的狐狸力大无比,不管怎样,我都会如大象踩泥水一样应付过去的,今天我是一定要吃掉它们,你不要管我。’它兴致勃勃地来到山洞前,两个小狮子见来了个狐狸也很高兴,马上抓住它,一个吃耳朵一个吃尾巴,慈悲的母狮子说:‘不要吃它,放了它吧。’两个小狮子就把它放了,它成了没耳朵没尾巴的东西,赶忙往回逃。往回走时又碰到了刚才那只狐狸,那只狐狸心里觉得蛮好笑的,就嘲弄它:‘喂,朋友,你真是英雄唉!世上没有象你这样无耳无尾的狐狸,你很象大象踩泥水一样,到山洞里英勇搏斗,很了不起啊!’狐狸自己也是深觉惭愧,对它说:‘确实我很羞愧。很抱歉没听您的劝告。不过,情有可原的是那只乌龟骗我,我轻易相信了,去了山洞里没见到雪蛙却遇上了狮子,结果弄成这付样子。’诸比丘,当时的乌龟就是现在邬难陀,当时,的狐狸就是现在的这位新来的比丘。所以,当时它也是乱指地方给狐狸,使它受到违缘,今生又是邬难陀给他乱指路,使他受到很大的违缘。这是前世的因缘。”
               
注:⑴解制法会:    解除安居期间禁止外出于结界范围之规定,此为解界。
  ⑵六群恶性比丘:指成群结党之六恶比丘。佛在世时,有恶比丘六人,勾结朋党,不守律仪独行恶
                  事,佛制戒多缘此六比丘而来。
  
          (53)      寂静者       
                               ——俱宿命通断散乱行
   ?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商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娶妻后共享着天伦之乐。不久,一个最后有者来投胎,他的妻子怀孕了。夫妇二人也经常供养自己最有信心的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此时,阿那律尊者观知施主妻子的胎儿是个最后有者,为坚定他们的誓愿,便独自托钵去他们家化缘,他们很远就见尊者缓步走来,便立刻起身恭迎,见尊者独自而来,不解地问:“尊者为何不带侍者?”尊者说:“现在我找不到合适的人,你能帮忙吗?”施主说:“尊者,我的妻子已怀孕,若以后生个男孩,那就发心送给您作侍者,可以吗?”阿那律尊者心里非常高兴,对施主说:“可以,大正士说话是言必行,行必果的,你以后不会违诺吧。”这样商定了,阿那律尊者在施主家受供、传法后返回了。
    施主的妻子自怀孕后,与以前不同的是:总愿意去寂静(Santi)的地方独处,不愿与任何人群居。施主觉得妻子可能是着魔了?便去找相士观察,相士仔细观察后告诉他:“不是其它原因,而是因为胎儿是个了不起的最后有者,使她的行为异于从前。”施主这才放心。九月怀胎后,施主的妻子生下一个十分端庄的男孩:身色金黄、头如宝伞、鼻形妙高、手臂修长等等妙相。夫妇为婴儿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为他取名时,因母亲怀他后,喜乐静处,故取名寂静者。他们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护育着寂静者。小寂静者如海莲般迅速地成长。他从小就有忆知宿世的神通(师言:具宿命通有两种:一种是业感忆知宿世,如地狱众生、鬼神及人中间都有这类众生;二是通过自己修持,后得之宿命通。在我们中间,俱生宿命通与后得宿命通的都有。)因此,他悉知自己往昔因散乱的过患而多生轮回,遭受极大痛苦。一看到散乱的环境一想到散乱的过患,他就一刹那也不愿意在散乱的环境中呆,更不愿与那些世俗人相处,只愿去寂静的地方。所以,他经常远离散乱,独自去寂静的地方修行(Padipata)。此时,阿那律尊者见调化寂静者的机缘成熟了,便又去施主家,说:“大施主,你的孩子在娘胎里已经答应给我了,现在,我准备接他。”施主很高兴,就把孩子叫到尊者前,交咐道:“孩子,在你未出生之前,父亲已把你给了尊者当侍者。你这就随尊者去,好好的承侍尊者。”寂静者高兴地应承下来,对父亲说:“多谢父亲如此的安排,我非常乐意随从尊者。”这样,阿那律尊者就把他带回经堂,给他剃度授戒传法,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和牛粪等同,手掌和虚空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证罗汉果后,他仍然喜欢到寂静的森林里生活,不愿与任何人接触。
    后来,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位寂静者以何因缘生在富裕之家,对如来生欢喜心,然后出家获证阿罗汉果?又以何因缘,他远离一切散乱,僻好寂静处?祈请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诸比丘:“他俱生能忆宿世,悉知散乱的过患,故愿住于寂静处。更主要的是:在贤劫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在佛教法下僧团中有一比丘执事员,他的生活非常散乱(译者:象现在大城市名山大寺的某些出家人,自己没定力,又喜欢愦闹处,要么应酬琐事,要么‘闭关’睡大觉,既不闻思,更静不下来修行,虚耗信施,徒增罪业。上师说过真正闭关修行,一生中是有验相和印证的,这很殊胜。但末法时代,修行的人很少,讲经的人更少,有些是讲而不修或修而不讲。如果不讲只修,后学们将不懂该怎样行持,如无目的行人;如果不修只讲,一旦无常到来对自己的了脱生死没太大的把握。所以,有些所谓的修行人,如盲人骑瞎马,夜半临深池,还是很可怕的!希望散乱懈怠的修行人,珍惜这短暂的人生,精进行持佛法。)犯了净戒,对僧众的财产、修塔的功德款、十方僧众的财产,不但自己随意享用,还随便送人。以此果报,他于五百世中转生饿鬼。一想到这些痛苦,就很想去寂静处,护持自己的根门。在临死时,他又发愿将来在我的教法下获证罗汉果位。故此,今生转生富裕之家,并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
      (54)         一只大象       
                                  ——对佛欢喜得以升天
   ?
   一时,佛在舍卫城,率僧众安居毕,从舍卫城前往王舍城(两城距离按经纬度计算大约为五百五十五公里)。时有一群大象,因惧狮子之侵害就跑到山上。其中的象王遥见了世尊及其眷属,顿时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马上跑到世尊前恭敬顶礼,然后用鼻子卷起“涅卓达”大树,撑在世尊的顶上,当时日光很强,它就象给世尊撑伞一样,送了很远的一程,才恭敬礼别。在返回的路上,不幸遇上狮子而身亡,死后它立即转生天界。天人的规矩是升天后马上作三种观察:观察自己从何而来,以何因缘而来,将去何方。它观察到自己是从傍生道而来,以对佛陀生欢喜心的因缘而来。他觉得应该在未过夜之前去礼谢世尊,便身著天人的各种装饰,手持青莲、白莲、曼陀罗花等来到世尊的圣居——祗陀园。整个祗陀园一片光芒,他对世尊恭敬、供养、顶礼、祈求传法,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为他传了相应的佛法,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对世尊无比地感激,至诚赞叹世尊的功德:“承蒙佛陀的大慈大悲,阻塞了我的轮回门,使我获得殊胜解脱地,您的恩德是我的国王大臣、父母亲人、良师益友等不可比拟的,是您使我脱离了三界轮回之苦,赐给了我善趣之福乐圣果!”赞毕右绕世尊三匝,怀着难以言传的喜悦回去了。此时的天子,象商人生意兴隆、农夫庄稼丰登、勇士战场凯旋、病人病苦解除一样,悦不可言。
    这时,前后夜不眠的精进比丘们,见到如是情景,次日去请问:“世尊,昨晚,一片光芒是否是帝释梵天、四大天王来拜见世尊?”世尊告曰:“既非帝释梵天亦非四大天王。你们还记得前几天途中一只大象送我们吗?”“记得,是有一只大象。”世尊曰:“那只大象在返回的途中被狮子吞食后转生天界。昨晚就是他,为报答我的恩德而来,我给他传法,他就回去了。”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此象为何对佛生欢喜心?以何业转于傍生界?以何业而升天上?请为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这是他前世和今生业力所感。所谓前世的业感是在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他是位比丘,因他不精心护戒,虽未破根本戒,但没好好护持支分戒,后来他临死时发愿:以我今生出家善根,愿我将来令佛欢喜。因他根本戒严持及发如是愿故,今生遇我,对我生欢喜心,因他支分戒没能善护之故,转为傍生。所谓今生的业感是他生为大象时,对我生欢喜心而亡,因此转生天界。前后因缘如是也。”
   ?
         (55)         宝贤龙子        
                                 ——供养皈佛授记独觉
   ?
    一时,佛在舍卫城,大海中有一龙王(Naga Raja)名宝,长大后取了龙妻,夫妻共享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了一个很庄严的龙子,夫妇为小龙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父名宝故,子取名为宝贤。它们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着宝贤龙子。(译者:藏地有种说法:如谁家牦牛很多,就说他象黑龙一样,传说黑龙的牦牛非常多。所以,这里的龙子也象孩子一样用奶喂养。)宝贤龙子长大后,因它不共的业感,昼夜各三次有龙宫里的热沙不间断地降到它身上,又滚又烫的热沙使它浑身又烫又痛,实在难以忍受,对这突如而来的痛苦很是奇怪:小时候没有,怎么长大了突然受这种苦,就去问父母:“父王母后,是不是在我有生之年一直承受这样的痛苦?”父母无奈地告诉它:“肯定这一辈子要受这种痛苦。”它听了后没说什么,再仔细地观察其它大龙,都没有受自己的这种痛苦,又去问父母:“为什么那些大龙都没有受我这样的痛苦?”父母就搪塞它:“它们的福报很大,故不受这样的苦。”它也没说什么,又观察那些比自己福报小的小龙们,也没受自己这样的苦。它仍旧怀疑不解地问父母:“父王母后,那些大龙是福报大不受此苦,可我仔细观察那些比自己福报浅薄的小龙也没受此苦啊?它们为何不受此苦?”“这些小龙虽然福报浅薄,但它们已皈依了佛门守持戒律(Sila-sampana) ,以此功德力故,不受此苦。”“此皈依戒从哪里能得到?”“在南瞻部洲人间中土,有释迦如来出世,能仁释迦世尊对众有情降下甘露法雨,使众有情在热恼中得清凉,小龙们也是皈依佛陀后,才不受此苦的。”“父王母后,您们能否开许我去人间中土皈依这慈悲的佛陀,使这热沙痛苦减轻?”“龙儿,你可千万不要去,因为,我们现在这个热沙的痛苦算不了什么,如果你去受了皈依戒,再犯了戒(Sila-bheda),将堕入地狱、饿鬼、傍生三恶道中,其苦将胜过此苦的千倍、万倍、千万倍。所以,你还是不去为好。”(师言:希望已经受了皈依戒的弟子们,一定要好好行持,不然,果报是很大的。)“不管怎样,为了减轻我现在的痛苦,我情愿去受戒。”说毕,便手持龙宫里的青莲、白莲等各种鲜花,刹那间来到人间的祗陀园。世尊当时正为数百名眷属传法。宝贤龙子遥见世尊的庄严身相,内心生起了无比的欢喜,便急趋佛前顶礼、恭敬供养。世尊摄受了它,并为它传了皈依戒。受戒后,它身上的热沙痛苦瞬间消失了,心里对世尊感激不已:是世尊,消除了我身心的痛苦和不安,是世尊,赐给我安乐的源泉——授我皈依戒。于是它就祈求世尊能在有生之年,唯受自己的供养。世尊说:“你不要这么祈求,我还要与其他的众生结缘,不能只与一个众生结缘。”龙子也遵命。后来,世尊告阿难集比丘众告以出游王舍城,愿去者可著衣持钵随行。宝贤龙子知道世尊欲出游王舍城,就又去佛前祈求:“自舍卫城至王舍城其间路途遥远,弟子准备沿途供养佛陀及僧众,祈佛陀开许。”世尊默然开许了。宝贤龙子以神变力把两城之间的路上打扫得干干净净,以鲜花香水撒遍,鹦鹉、孔雀、共鸣之鸟皆住树上,各出妙音,莲池中的莲花竞相开放,上有天鹅自然翔集,每个休息处皆有红白绿蓝四色宝床,道旁恭迎者各自手持百幅宝伞,金柄法幢,各种鲜花恭敬供养佛陀及僧众。宝贤龙子也是捧着各种鲜花紧随着世尊,沿途以各种甘美饮食供佛及僧,一路吉祥,终于到了王舍城。宝贤龙子再三祈求:“请佛陀及僧众受我三个月的饮食供养。”世尊默许了。供养圆满的那一天,宝贤龙子对每位僧人都供养了一些财宝,给世尊供养了无价之妙衣。功德圆满后,世尊慈颜微笑、身放四光,身光上照诸天,下射八寒八热地狱,各个寒热苦恼的众生皆得安乐,蒙世尊威德力即生天上。世尊光绕三千大千世界三匝后,融入白毫间。
   时阿难尊者见此,便请问世尊:“如来正等觉无因无缘不会放光微笑,世尊今以何因缘放光微笑?”世尊曰:“阿难,汝见否?宝贤龙子一路上对吾等恭敬供养?”“见矣!”世尊告曰:“宝贤龙子以此供佛及僧之果报,将一百劫中不堕恶趣,又一百劫中享人天福报,最后得人身为最后有者,出家后,在没有善知识没有窍诀的寂静处,现前独觉果位,名曰善愿独觉。这是上供下施的功德力。”世尊如是宣说,众等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56)         商主之子       
                                 ——粪污独觉丑相臭气
   ?
    一时,佛在庄严城(庄严城是世尊宣说《药师经》的地方),当时有狮子商主,娶妻后,夫妻共度良辰。不久,妻子怀孕了,自她怀孕那天开始,浑身就散发出不净粪的臭气,甚至有时她还想吃不净粪。她把这些异常情况如实地跟狮子商主说了,狮子商主有点怀疑:妻子是着魔了,还是将遭其它违缘?浑身竟是如此臭不可闻。就专门找了一个相士,仔细观察后,相士告诉商主:“不是着魔了也不是将遇什么违缘,而是因为胎儿的缘故,一旦孩子生下后,她的身体即能恢复如常。”施主这才放下心来。
   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具十八丑相,其臭无比的孩子,他母亲用各种香水喷洒,都丝毫不起作用,不管放在屋子哪个地方,满屋都是充满臭气,商主妻子也不敢对商主言及此事。后来,其他女人就告诉了狮子商主:你的孩子已生下来,他具有十八种丑相,浑身发出臭味,叫人难忍。商主闻此,心中非常痛苦,不知该如何是好,回去看了看,确实如此。就打算将这孩子晚上喂狗,否则,喂养大了也没太大的意义。心里这样打算着,可晚上没成,一再拖,还是喂不成,就无可奈何地养着。后来,商主遇到了大善知识 (Maha kalyanamitta)、人天导师释迦牟尼佛,世尊为他宣讲了一些法要,他得了圣果。商主已不再害众生,也明白了孩子之所以如此,是因业力的现前,若把他喂狗,太不应理,不如把他养大后,令他皈依佛(Buddha)、法(Dhamma)、僧(Sangha)三宝(Ti-Ratana),也可能会清净他的业障。这样理智地抉择后,用牛奶、酸奶等精心地喂养照料着这个孩子。长大后,这孩子身上仍是散发出臭气,父亲对他说:“孩子,你以前世的业力所感,才具丑相有臭味的,最好你去释迦牟尼佛前皈依三宝,尽心地承侍,这样也许会减轻你的业障的。”他顺从父亲之意,皈依了三宝,并籍父母之力请佛及僧光临家中应供,他亲自供佛及僧,佛陀观察他的根基和意乐,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立即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之后,他暗自想:如果我不是这么丑,这么臭,我就可以随佛出家,受比丘戒,只可惜自己没这个福报,很丑很臭。就在发心的刹那,他的身体发生了巨变:身相庄严,体无臭气。这更增加了他对佛陀的信心,立即往世尊前祈求:“世尊,我愿于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世尊即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之言词方便使他马上纳受了比丘戒,并传了一些法要,他自己也精进修持,摧毁了三界轮回的一切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4:17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罗汉比丘,以何因缘未皈依前具十八丑相,浑身发臭,又以何因缘于发心的刹那能马上恢复,并令佛生欢喜心得出家证罗汉果位?唯愿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诸比丘,这些都是他前世的业力的现前。很早以前,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有一位长相端严,财富圆满的婆罗门,他恃财恃貌,慢心(Mana)十足。当时,无有如来出世,只有一位独觉应世。一次,独觉去城中化缘,手持满钵往回返,路过这位婆罗门的家门口,他正在房顶上,见了独觉托钵返回,以慢心的驱使,他一脚把旁边不净粪的罐子踢到了独觉身上,此时,独觉的浑身上下,法衣钵里,都沾满了不净粪,婆罗门不生惭愧,反以取乐,在一旁兴灾乐祸。(译者:我们曾在孩提时代,造过各种各样的业,当时可能象这位婆罗门一样还觉得很好玩。)独觉知道他已经造了很大的业,将来必定堕落。为了挽救他,立即显示神变(Abinna),飞在空中,打雷、下冰雹等等。凡夫人对神变有很大信心,当看到独觉的种种神变,他才意识到自己已经造了恶业。(译者:凡夫对神变等有漏之法很具信心;圣者则对无漏法具信心,对神变等不以为然,这是凡夫与圣者之间的差别。)知独觉非一般的凡夫,心生惭愧,急去独觉前恭敬忏悔:‘大尊者,请您下来,我刚才造了很大的业,请您慈悲救度沉溺在轮回中的我。’之后,把独觉恭迎到家中,把弄脏了的衣服全部换洗,又亲手对独觉供养了甘美的饮食。并发了一个殊胜的愿:‘以此殊胜的供养,愿我所作的恶业不要成熟;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裕之家;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佛陀前,令佛欢喜;一旦恶业成熟,愿在我发心出家的刹那,马上业报消除。当时的婆罗门就是现在这个充满臭气具十八丑相的孩子,因他前世的恶业今世已成熟,他当时的愿力今亦成熟,故今世生于富裕之家,在我教法下出家,并于发心出家的刹那一切恶业之报马上消除。”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狮子商主今生财富圆满,并于佛陀的教法下,令佛生欢喜心?愿为演说。”
    世尊告曰:“此乃前世的愿力所致。曾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有一位居士,好行布施,一生皈依佛门积累资粮,临终前发愿:以我一生中所作的善根,愿生生世世财富圆满,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当时迦叶佛教法下的居士即现在的狮子商主,以布施资粮故他今生财富圆满,以其愿成熟故令我生欢喜心。”其因缘如是也。
   ?
      (57)         破和合僧
                                 ——破和合僧佛受流果
   ?
   一时,佛在王舍城,整个城市遭到了一场大灾难,乞丐无处乞食,父母不给儿女食物,家家都是衣不蔽体,食不充腹。(师言:比五九年闹大饥荒时还苦。)时世尊告诸比丘:“自现在起,我将闭关三个月静修,除十五诵戒(Uposatha)日,你们可以供养我一些饮食、亲近承侍请教我以外,其它时间,请不要到我这里来。”对大众白已,世尊便开始了三个月的闭关。僧众内部也特别规定:每人必须依教奉行,除十五日外,不得扰乱世尊。
   如是规定以后,提婆达多(Devadatta)便乘机而入,欲破坏世尊教法下的和合僧。他对众比丘说:“释迦牟尼佛在圆满安乐之时很关心你们,现在大难临头他却舍弃你们,独自闭关去了。这也没什么,你们中间无衣无食的比丘们到我这里来,我来照顾你们的生活。”当时,有五百比丘听信了提婆达多的花言巧语,跟随他去了。(师言:也有些僧人原来在动乱的时候,因财食而改变了对三宝的信心。别人说:“你毁谤三宝就给你工资。”他们真的为得钱财而毁谤三宝。那些对上师三宝信心不稳固的人,对于他人所说的相似佛法,往往是盲无慧目,轻易听信。希望你们不要象跟从提婆达多的人一样,心无定解,如此之行对自己毫无利益。)提婆达多集中五百比丘,对他们宣讲:“从现在起,我将制定五条戒律:第一、世尊常说安住寂静处,而我们应住城市中,以寂静处生诸多烦恼、具诸多过患故。第二、世尊开许食三净肉⑴,而我们不应食,以杀诸众生故。第三、世尊开许食咸盐,而我们不应食,以不净水所生故。(师言:以前外道曾传说,是大自在的贪心所生的水份变成了盐,故盐吃得越多贪心越大。)第四、世尊开许饮用牛奶,而我们不能饮用,以危害小牛犊故。第五、世尊教剪去法衣下面的须须,而我们不能剪,以浪费信施之财故。”如是宣毕,又说:“你们愿意受持此五戒者,可以取一个筹码⑵,不愿意受持者可以不取。”此五百比丘全部受了筹,愿持此五戒(详情藏文经书中有广说)。提婆达多将他们带到另一个经堂,他的大弟子果嘎勒嘎、堪达扎夏、嘎达莫嘎、加尔及加措新五位上坐,其余僧众在下面排列而坐。提婆达多为他们传了一些相似的佛法,此时他已作破和合僧⑶竟。他的整个僧团不闻思修,不诵经不诵戒,僧众的智慧不见增长,也没有任何觉受和验相。时诸比丘往世尊前请问:“世尊,以何因缘,今提婆达多已破和合僧(Sangha Bhedaka)竟?愿为吾等演说这前后的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我往昔所造恶业的果报。众生所造之业不会成熟于外面的地水火风上,而是成熟于自身的界(Dhatu)蕴(Khandha)处(Ayatana),‘纵经百千劫,所作业不亡,因缘会遇时,果报还自受’。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在他的国土上有两位仙人:一位是在鹿野苑附近的仙人,他具五神通,有五百眷属。一位是南方来鹿野苑的仙人,他具有智慧,精通十八明,带有五百眷属。他来鹿野苑安住了一段时间后,原来仙人的弟子们渐渐对他有所了解,常去他那里请教。他因他们还未舍弃原来的上师,故不肯赐教。后来,那些弟子们觉得:原来的上师虽然把我们的衣食安排得非常周到,但不能象这位仙人那样赐给我们殊胜的教言,还是舍弃原来的上师,好好依止这位新来的上师。(师言:现在很多人就象原来仙人的那些弟子一样,依止一位上师后,舍弃他,再依止另一位再舍弃,好象一生中身心无有真正的依处,象个浪流人,很可怜!没有一个稳重的人格,今一没有着落,几十年一晃就过去了,可以后身心更是没有个好的着落,以舍弃上师故。若舍一位根本上师,再依止一百位上师也不会成就。)他的神通大,精通十八明,故值得依止。这样抉择后,他们就来到南方仙人前说:‘我们地依止您,原来的上师虽然对我们的衣食照顾得到很周到,但我们不愿意依止他,可以舍弃他。’这样,南方仙人就很乐意地摄受了他们,对他们说:‘如果你们早舍弃你们的上师,我早就会给你们传授教言了。’从此,南方仙人就摄受了原来仙人的弟众,使他们师徒间产生了很大的 矛盾。以后的日子里,南方仙人对他们这些弟子也布施财食和教言。诸比丘,当时那位南方仙人就是已证如来正等觉的我,当时我破了他们师徒僧团的和合,以此业,我曾于千百万劫中在地狱受苦。(师言:以后在摄受弟子的过程中,不要心存嫉妒,如果强要别人的弟子作为自己的眷属,那是给自己的生生世世结恶果。)(译者:希望以后的各位法师、堪布、堪姆们在摄受弟子时,要以恒时究竟利他的大慈悲心去摄受,不要用其他的一些不如法的作法,强使他人舍弃自己的上师,对自己的上师生邪见,这样既害了别人又害了自己,生生世世中将遭一些违缘。就象世尊已成佛了,但在因果不虚的显现中,提婆达多经常给世尊造违缘,在弘法利生中仍是受业报的。)后来,得人身时,无论在何地,都经常有破和合僧的违缘,所以,当时作仙人造了这样的业,才有现在提婆达多对我僧团破和合僧,离合五百比丘的果报。原因即在于此。”
                           
注:⑴三净肉:   有三种肉,病者可食,称为净肉。一、眼不见杀,自眼不见是生物为我而杀。
                  二、耳不闻杀,於可信之人,不闻是生物 为我而杀。三、不疑杀,知此处有屠
                  家,或有自死之生物,故无为我而杀之嫌。
    ⑵筹码:      僧众举行安居等法会时,用以计算人数的柽柳制成的木筹码。
    ⑶破和合僧:略称破僧。即破坏和合之僧伽,为五逆罪之一。可分二种。破**僧,立邪法
                  以破坏听闻佛陀教法之和合僧。二、破羯蘑僧伽,破坏僧         

         (58)         五百罗汉
                         ——愿力成熟证罗汉果
   ?
    一时佛在舍卫城。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有一个莲池,莲池边住着苦行的五百仙人,这莲池就是他们饮水的源泉。五百仙人的得果机缘已经成熟。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具二智慧、四无畏等种种功德,日夜观照着众生的因缘,既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知调化此五百仙人的机缘已经成熟,刹那间便从舍卫城来到了森林中。五百仙人遥见世尊缓步走来,都暗自商量:“沙门果达玛(Samana Gotama)正向我们走来,他既不知足,又不少欲,还贪财,我们不要与他打交道,他来后,我们都沉默不语除示之以茅蓬外,其它什么都不要作。”这样商定后,便各自返回茅蓬静坐。世尊到了这个地方后,虽然跟他们打招呼,但他们仅是示以茅蓬都只字不语。世尊走进茅蓬,敷草而坐,并以加持力使这个莲池的水马上干涸。五百仙人见莲池中的活命水已干涸,心里非常痛苦,他们各自祈祷自己的本尊。世尊又示现神变,以他们各自本尊的形象显现在每个人面前,告诉他们:‘你们真正遇到困难时,不要祈祷其它的本尊,应一心一意祈祷释迦牟尼佛。今天,他已亲临你们这个地方,这个机会很难得,你们只要好好祈祷世尊,肯定能解脱这个困境的。’听到此言,五百仙人立即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信心。他们到世尊前忏悔,并祈求世尊传法。世尊观察他们的根界意乐,传了相应的法,此五百仙人皆证得无来果(Anagami)。得果后五百仙人祈求佛陀,欲出家受近圆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言词方便为他们授了近圆戒,并传授教言。他们精进修持,断尽三界的烦恼获得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虚空与手掌无别,远离了世间八法(Atha lokiya dhamma),诸天共赞他们的功德。他们证果后,世尊返回祗陀园,此五百罗汉仍安住在森林中。远近的施主、婆罗门及其他信众闻讯皆纷至沓来,前往拜见。知彼等功德不可思议,就发心为五百罗汉修建了一座经堂。从此,他们便常久在此处安住。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五百仙人,以何因缘即生中对佛生欢喜心,并在如来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的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慈悲演说其中的因缘。”世尊告诸比丘:“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五百比丘在其教法下出家。彼等临终前发愿:我们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一生中严持净戒,虽没得到什么境界,愿我们将来在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当时,发愿的五百比丘即现证罗汉果位的五百仙人。因前世的愿力今世成熟故,今对我生欢喜心,并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
   ?
      (59)         施主的儿子
                                    ——供塔发愿证罗汉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施主其财富圆满犹如多闻天子。施主长大娶妻,二人共享美好生活。后来,生了一个很庄严的孩子:身色金黄,鼻形妙高,头如宝伞,手长过膝,两耳垂肩,具足种种妙相。夫妻俩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并随顺其种姓取了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他。长大后,他学习世间的一切学问并通达无碍,父亲见孩子才貌出众,就从内心里疼爱他,把他视如太子一般,特意为他建了冬、春、夏三季的冷暖舒适的宫殿,和三个优美怡人的花园,娶了大中小三个妻子,他经常与自己的妻子及其他美女共度人间美好的时光。
    一次,他住在春天的宫殿里,花园四周青藤翠蔓,鲜花竞开,枝上果实累累,还有鹦鹉、孔雀、共鸣之鸟、悠闲相戏,时常出微妙音吟鸣悦耳,他与亲眷们都沉浸在这幸福的生活中。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具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遍知一切众生的苦乐,并恒时以大悲心观照着一切众生,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
    此时,世尊观知施主的儿子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便从舍卫城刹那来到花园的旁边,以其神变幻化出一座更加美的花园,施主的儿子耳边传来了一种异常悦耳的雅音,顿觉心旷神怡,自然而然地生起了从未有过的欢喜心,再寻声看去,又见世尊金色身相闪闪发光,三十二相妙好庄严,心里生起了无比的大乐,胜过了十二年的禅悦,难以言传。(师言:大家不要忘记讲《百业经》的三大目的:一是对自己的上师三宝生起一个真实不虚的信心;二是对三界轮回如母的众生,生起一个无伪恒常的大悲心;三是诚信因果不虚,具正知正见。如果在自相续上没有真实的受益,则失去了宣讲《百业经》的意义。因闻法者有不同的根机,上根者闻此法后,将对自己一生中的修证有极大的利益,中根者对因果有进一步的认识,增长信心悲心,下根者只有一个闻法的功德而已。但无论如何,希望以前没有认真闻思《百业经》者,要再三阅读,直至其要义深入自心,身体立行,不要因阅读而阅读。我本人觉得《百业经》非常的重要,因为佛陀对我们所说的八万四千法门,其修持的基础是具备世间正见。所谓的世间正见,龙猛菩萨(Bodhisatva Nagarjuna)说‘凡对因果有坚定不移之信心,乃为世间正见’。没有这个基础,学法就很困难,何况成就?再者,通过传讲《百业经》,希望对自己的根本上师要具足信心,否则,学任何法都困难。特别是末法时代的众生,对上师三宝的邪见(Miccha Ditthi)很重,觉得上师与凡夫一样,不是成就者,很多人对上师的一些行为,不理解其密义便胡说八道,这些一定要通过闻思的智慧来断除,平时自己多观清净心,这些金刚上师多是普贤如来的化现,一般人根本不知道,以凡夫之见,以相似的理由摧毁了自己的善根,众生就是这么愚蠢可怜!古今有很多大成就者,应世时因其行为与密意不为一般人所理解,故经常遭到诽谤,也不象圆寂以后那样受人崇拜。
    譬如印度的帝洛巴(Tilopa)、那诺巴(Naropa),当时并非那么受人崇拜。那诺巴天天吃活鱼,有时作乞丐;马尔巴诺扎瓦(Marpa Lozawa)性格不好,总是打人骂人,对米勒日巴(Milarepa)也是连打带骂。阿底峡尊者(Atisha)在世时也是许多人诽谤他,因当他遇到度母授记的弟子中顿巴(Zomdunpa)时,欣喜若狂把事先与其它寺院约好的讲法一事也舍弃不管了,所以别人说他轻言。又因一个女人把金银财宝供养给他,回家后因受不了丈夫的痛骂跳河而死,故别人说他贪财等;宗喀巴大师(Lama Tsongkapa)年轻时受过很多诽谤,萨迦派(Sakyapa)的人以为他着魔了,天天找他辩论,直到晚年时他才得以于藏地广弘佛法;全知无垢光尊者(Gun Qen Longchenpa)在不丹果茫塘时,很多人以为他破戒就将他开除了,无奈到了藏地,又是许多人对他诽谤,在讲《空行心滴》时只有十个弟子听法。后来智悲光尊在山洞里苦修了很长时间,才现见法身(Dhamma Kaya)无垢光。当时,智悲光尊者说:“全知无垢光尊者,我多年祈祷您老人家,为和今日才亲见?”尊者说:“你们这些人,现在叫我全知、全知,可我在世时不要说恭敬,甚至连吃饭都是很困难的……”可见,尊者在这个娑婆世界(Saha Loka)时是多么的艰难,更不用说对他有无比的信心;智悲光尊者生前连他的空行母也不喜欢他;华智仁波且在世时,也是很多人诽谤他贪财贪物;麦彭仁波切在传法时从不解释句义,弟子们想请教他时,他的侍者很凶,马上赶走还打人骂人,所以别人也有很大意见;我的根本上师托嘎如意宝(Cinta Mani),他老人家一生中尽量满众生的愿,调伏众生时有多种方便,虽然依止上师仅仅是六年,但一刹那也没有离开过上师。记得一次猎人把枪交到寺院念经忏悔,其中一个喇嘛把枪拿在手中,因上师知枪里有子弹,很害怕打死人,就大吼一声“嘿”,并用拳头狠打他,又严厉的对僧众训斥一顿。当时,上师的脸色都变黑了,上师好象真的生了大嗔恨心(Dosa),吓得我一直扶着他老人家的手。过了一会儿,上师象什么事也没发生过一样说:“我们回去吧。”后来上师问我:“你看刚才我是不是真的生了嗔恨心,其实这些都是我故意显现的。”我从此知道,上师的一切行为都是度化众生的一种方便法,由此更增上了对上师无比的信心。所以,虽然离开上师已有四十几年,但每月中至少三四次梦见上师。一方面自己在晚年能摄受这么多弟子,全靠他老人家的加持。另一方面自己很痛心,今生再也见不到我那白发苍苍、牙齿松动的慈祥上师了。他老人家音容笑貌、举手投足的第一个细节都经常在我的脑海里浮现,常使我面对几千僧众禁不住流泪。如此离开上师而独在人间,真是太孤单了。虽然在法界中上师仍然观照着我们,毕竟在显现上已离开了我。在此特别希望上师三宝加持四众弟子(Catu Parisa),能通过《百业经》对自己的大恩上师生起一个永恒不变的真实信心。智悲光尊者也说过,印度许多大成就者有些作屠夫,有些作猎人,各自都不有共的、让世人不理解甚至起邪见的行为,当时,受到众多人的诽谤等各种违缘,也没有得到他人的尊崇,只是在圆寂以后,人们才了解了他们的不共成就。所以,现在我们已遇到具有法相的善知识,千万千万不要生邪见,对善知识的一切显现应以清净心观想对待,免得徒增自己的恶业。)
   他情不自禁的走到佛前恭敬顶礼。世尊观察他的根界意乐,给他传了相应的法,当下他摧毁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出家,世尊问他:“可曾得父母的开许?”他说:“未曾得到。”世尊说:“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必须得到父母开许方可。”他就回家去请求父母,父母也觉得儿子出家因缘已成熟,便开许了。只是嘱咐他:“如果你以后得到神通和神变,一定不要忘记我们。”得到开许后,他高高兴兴的来到佛前祈求出家,佛陀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 的方便言词授他比丘戒,并传授了一些教言。他自己依教奉行,不久,就灭尽了三界轮回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得果后,他回去对父母亲眷传法,使他们得了圣果(Ariya Phala)。为报佛恩,他与家人广行布施,其财源如井水一般,求施者络绎不绝。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5:06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诸比丘请问:“世尊,施主的儿子以何善业生在富裕之家,对佛生欢喜心,并出家证得阿罗汉果?请为我等宣说。”世尊(Bhagava)告诸比丘:“这是他前的愿力善业成熟故。在九十一劫前,人寿八万岁时,人天导师(Lokavidu)、如来(Thatagata)正等觉(Samma Sambuddha)、毗婆尸佛(Vipassi Buddha)出世,他显现无余涅槃(Parinibbana),当地的国王把他的遗体作成遗塔(Cetiya),遗塔里需要一个中轴,国王就宣告其眷属:‘你们中哪一位财富圆满,就可以让哪一位装中轴。’其中一位施主觉得:我一个人不可能,但如果告诉我的亲属,可能还是可以的。便回来跟他的亲戚朋友们商量,他们都说:‘只要你能发心,我们齐心资助你,财富上可以得第一。’亲戚朋友们资助他许多黄金,他得到了第一名。而此时国王心生嫉妒,他自己想装中轴,众大臣也相助,他们二人开始比赛。这时,很多识时务的人劝施主的儿子:不要与国王争比,对你以后前途不利……。施主的儿子觉得所言有理,就让给国王装了中轴。国王装了中轴后,塔子内外都很圆满,有很多人以塗香花鬘等对佛塔作种种供养。施主的儿子想:这些发心装中轴的财富不能用在其它上,还是用在佛塔上才应理。就发心将得来的财物全供养了佛塔,之后,他发愿:以此功德,愿我生生世世身相庄严,生于富裕之家,在如来正等觉出世时,能令佛欢喜,并能出家证得阿罗汉果。他的亲戚朋友问他发了如何的愿,他也如实地告诉了他们,他们也发愿:以此善根,将来令佛欢喜。以此愿力成熟,他现在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其亲属们也对我生欢喜心,并获证了圣是桌,这是前世的因缘。”
      
         (60)      丑陋者
                              ——吝啬恶口丑相饥贫
   ?
   一次,佛陀出游来到西西玛日山的大森林中。当地有位大施主财富圆满如多闻天子,施主夫妇共享美好的生活。后来,生下一个具有十八丑相的孩子,夫妻二人为此很烦恼,心想:我们到底造了什么业,生了这么丑个孩子?不如到了晚上把他喂狗,养这样的孩子没意义。妻子却说:“世上杀人为天理所不容,将来会堕地狱受苦的,我们可以秘密地养着他,养到他能独立生活,再把他赶出家门。”这么商定后,就秘密喂养着,因他长相丑陋,故取名“丑陋者”。养到稍大一些,父母就交给他一个破碗和一根打狗棒,驱他出门,他四处流浪、无衣无食,过着乞讨的生活。无论他去哪个城市乞讨,因长相极丑,看上去很可怕,那些不懂事的孩子们,有的打他耳光,有的用拳头,有的扔牛粪、石头、木棒等打击他,一边追打,一边叫‘魔鬼来了’,他遭受了很大的痛苦,心里很烦恼:不知自己以前造了什么恶业,今生是这么苦上加苦?在人多的地方呆不下去了,若去比较僻静的公园里可能会好过一些。他以在闹市中的遭遇,白日不敢出来见人,等到太阳落山后,再悄悄溜出来,找一点游人扔下的少许食物,仅仅是维持生命不致饿死而已。因他是位最后有者,所以在业未消尽成正果前是不会死的。
   释迦牟尼佛具有二种智慧、四无畏⑴(Cattari Vesa Rajjani)、十八不共法⑵等无量功德,并恒时以大悲心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
   此时,佛陀观知此丑陋者被调化的因缘已成熟,就幻变出一个更加丑陋的孩子,兜里装一些饮食去了丑陋者所在的公园。那个丑陋者见到佛陀幻化的丑陋者,非常害怕,转身就跑,佛陀马上加持他不能跑,再加持他回头看看自己。他就停住回头看看,一看这是个其丑无比的人,不堪目睹。心想:应该去问他究竟是什么人?便想靠近他。丑陋者往幻变的丑陋者走去时,幻变的丑陋者就向后跑,丑陋者就喊:“朋友,你不要跑,你要跑到哪里去?为什么跑?”“因我长相太丑陋了,不管到哪里,都有人用拳头捶,用手煽耳光,用牛粪石头击打我,边打边骂我‘魔鬼’,所以,一见人我就非常害怕,就赶快逃跑。”“你不用怕,我也是如此受人打骂的丑陋者,就是因此而躲到这个寂静的公园来的,免得受众人的打骂,所以,你不要怕,我们俩一起去找些吃的吧!”幻变的丑陋者就慢慢地走过来:“那可以,我们就在一起吧。”说着,就从兜里掏出食物分给他,俩人共同分享。丑陋者饱餐一顿,心里非常高兴,觉得他们俩人共同生活非常愉悦,就对幻变者生起了欢喜心,在他生欢喜心的刹那,世尊就现出他本来所具有的三十二相的庄严金色身相。丑陋者见到这庄严相好,顿时生起了无比的信心和欢喜心,其快乐非十二年的禅悦所能比。他在佛前恭敬顶礼,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当下获得了预流果位。他心想:如果我的身相不是这么丑陋的话,我愿在释迦佛陀的教法下出家受净戒,远离一切生死轮回的大海;只可惜,我身相如此丑陋,因缘不具足。就在他发心出家的刹那,他的丑相变成了妙相,他立即在佛前三次祈求:“世尊若慈悲开许,我愿在世尊的教法下出家受净梵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马上给他受了比丘戒,还传他一些法要,这个丑陋的孩子依法要精进修持,不久就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师言:这位丑陋者发心出家的刹那,丑相变成了妙相,一方面是他前世的愿力,另一方面是出家的功德力所感。出家的功德能遣除内心的烦恼,并得安乐,遣除其它各种违缘,身心无挂碍,这都是出家的功德所致。居士们若在自己因缘成熟时,一定要抓住出家的时机,不要再象世俗人一样,明知人身难得,恶业易造,还因为不必要的牵挂而失去了生生世世难得的机缘。尤其是老年人,以前的几十年中经多见广,历尽沧桑,被迫地和自愿地造了很多恶业,若再不发心出离三界轮回的家,忏悔自己的业障,以后有没有机会很难说,自己应该静下来好好地思维一下自己的人生旅途,作出一个最究竟的选择!甚至有些高僧大德也认为:即便只是穿上僧衣,加持也很大,造恶业时有个羞耻心,一般也不会造太多的恶业,更何况真心地出家。若出家后,遇到一些违缘时,千万不要生后悔心,这样会摧毁自己的善根;但造恶业时,一定要生个后悔心来摧毁那些不善根。出家后遇到违缘很好,一方面对世间的厌离心会增上,另一方面会促使自己好好祈祷上师三宝,忏除往昔的业缘。千万不要追忆往事,留恋世间,过去的已经过去了,放下来!若对出家生起后悔心,会摧毁自己出家的功德。已经出家了,无论如何也要作好一位出家人,“好马不吃回头草”,更何况是人呢?既然已经选择了,就应该有决心走下去。希望大家观察自相续,要与出世间法相应,不要用世间法来熏习自己,时时处处要爱护自己!)(译者:经中赞佛及罗汉的境界及功德多是相同,有人觉得没意义和必要,不能这么认为。因为经有两种,一种是佛陀亲口宣说的经,一种是佛陀开许迦叶尊者结集的经。《百业经》是结集的经,经中多赞叹佛陀及罗汉的功德,免得直接称呼,此是以赞叹来代替了称呼。)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丑陋者以何因缘生富裕家,却因具有十八丑相被驱出家门,后又遇佛,对佛生欢喜心得以出家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前后的因缘。”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两世因缘和合成熟故。一是很早以前,无佛出世,只有独觉(Pacceka Buddha)应世,当时,有一位施主简直是个守财奴,不说上供下施,连自己也舍不得享用。一次,独觉化缘经过他家门,他先是供养了一些饮食,供毕他马上又生了后悔心:这个光头沙门,供养他还不如给作工的吃了好。又去把饮食从独觉钵里抢了回来,(译者:现在有些人也象这位吝啬的施主一样,首先不作观察,自愿供养了寺院或活佛,供毕又生后悔心,财也布施了,后悔心也摧毁了布施的功德,很可惜!)并以各种丑陋的身相对独觉谩骂,赶独觉走开。独觉知道他这样作造了很大的恶业,很想救度他,马上示现神变:飞在空中、闪电、打雷、下冰雹等,因凡夫对神变有很大的信心,看到这些,施主马上祈求:‘大尊者,是我错了,请您下来,慈悲慈悲我们这些沉溺在轮回中的众生吧!’尊者见他已生后悔心就下来了。他又重新恭敬供养独觉供毕他发愿:以此供养之功德,愿我生生世世生富裕家,能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圣者前,令佛生欢喜心,得到阿罗汉果位,愿这次所造的恶业不要成熟,一旦成熟,愿在我发心出家的刹那能全部消尽。诸比丘,当时的吝啬施主就是现在的丑陋者。因他以各种丑相来咒骂独觉,故今生具十八种丑相,他因赶独觉走之过,故今生从小就被驱出家门。后来,生起后悔心再对独觉供养发愿,以此功德故今生在富裕家,以愿力故,他刹那间丑相变为妙相,得出家证罗汉果。二是在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他一生中出家,在临终前发愿:虽然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我在释迦世尊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得出家,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这两个因缘和合成熟故,他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证果。因缘如是也。”
                           
注:⑴四无畏:   佛与菩萨说法时具有四种无所惧畏之自信,而勇猛安稳。佛之四无所畏即是一、
                  诸法现等觉无畏,二、一切漏尽智无畏,三、障法不虚决定授记无畏,四、为
                  证一切具足出道如性无畏
    ⑵十八不共法:十八种不共通之法即不共通于声闻、缘觉。唯佛与菩萨特有之十八种功德。即:
                  ⑴诸佛身无失⑵诸佛口无失⑶诸佛念无失⑷诸佛无异想⑸诸佛无不定心⑹诸佛
                  无不知已舍心⑺诸佛欲无减⑻诸佛精进无减⑼诸佛念无减⑽诸佛慧无减⑾诸佛
                  解脱无减⑿诸佛解脱知见无减⒀诸佛一切身业随智慧行⒁诸佛一切口业随智慧
                  行⒂诸佛一切意业随智慧行(16)诸佛智慧知见过去世无阂无碍⒄诸佛智慧知
                  见未来世无阂无碍⒅诸佛慧知见现在世无阂无碍。

      (61)          安宁太子
                                    ——两世极刑得佛救度            
   ?
    一时,佛在舍卫城。时舍卫城由胜光国王掌管,鹿野苑由梵施国王执政。两国因一些矛盾交兵作战,双方伤亡甚为惨重。两国关系日趋恶化。
   一次,梵施国王统领车、马、象、步四大军队往舍卫城进兵,在康丹河边安营扎寨。胜光国王闻讯,马上率领精兵前往迎敌(康丹河是恒河的一个支流,亦属恒河流域)。双方势力相当,难分胜负,一直僵持不下。与此同时,梵施国王的王妃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的女孩,王宫上下鼓乐齐鸣庆贺王女的降生。胜光国王得知此事,暗想:与梵施国王交战这么久,前景不甚乐观,敌我双方皆进退两难,倒不如借与此女和亲来缓解两国关系。如是决定后,他就派特使到梵施国王前去求婚,祈求梵施国王将刚生下的王女许配给胜光国王作王妃。梵施国王知道了胜光国王的心意后也非常高兴。心想:两国一直作战至今,敌我皆损失惨重,今联婚不战而和,正合我意。便告诉来使,愿与胜光国王和亲。从此两国化干戈为玉帛,成为友好联邦。梵施国王为王女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时,因她的降生平息了战争,举国始得安宁,故取名为‘安宁母’,以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长大。因梵施国王欲壑难填,不久王妃又生下一个男孩,他的相貌也非常庄严,他们就为他取名为‘安宁’,也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他,他如海中莲花一般很快长大了。长大后,姐弟俩亲密无间,好象一刹那也不愿离开。
    因安宁母已经长大,胜光国王准备将她迎娶回国。就专门派人请求梵施国王。梵施国王说:“既然胜光国王已有此心意,那就选吉日举办婚礼吧。”(师言:藏地婚嫁多选六月四日,大家认为佛转**的日子是最吉祥的日子。)按照选定好的日子,胜光国王亲去鹿野苑迎接安宁母。回到舍卫城后,依本国的习俗举行了隆重的婚礼。安宁弟弟因为找不到姐姐,就问父母:“姐姐哪儿去了?”梵施国王说:“她去胜光国王那里了。”安宁就闹着要跟姐姐去。父母告诉他:“你姐姐已经成家了,你去干什么?你是我的王子,以后要继承王位料理国政,你是不能去的。”虽再三劝阻,但他仍天天吵闹非要跟姐姐去。后来胜光国王告诉梵施国王:让安宁来吧,我可以同等对待他姐弟俩的。梵施国王无奈,只好将他送到舍卫城与姐姐团聚。
    胜光国王教他一些骑马射箭等世间的五明,他全部精通无碍。可后来,安宁变坏了。他作了去妓院等一百多个不如法的行为。安宁母和胜光国王再三劝导他不要这么作,但起不到任何作用。万般无奈,他们只好派人告诉梵施国王安宁的种种行为。梵施国王也三番五次地叫他回宫,告诉他:“你不要如此肆意放纵,你身为王子,以后要继王位料理国政的。”但安宁既不愿回宫,也不听从父王的教诲,仍旧一意孤行。后来,梵施国王只好宣布与其脱离父子关系。而胜光国王因他行为极不如法,也把他赶出王宫。身无依处,他就在市井混生活。
    一天,他回到王宫要进宫看姐姐,但无论怎样,卫士就是不让他进宫。他生了大嗔恨心,一言不语地向宫内看。看见姐姐正和胜光国王在凉台上弹奏琵琶。这时,安宁顿起杀心,拿起弓箭,张弓向胜光国王射了一箭,但只是射断了琴弦,琵琶落在地上,国王惊慌失措转身逃跑了。胜光国王愤怒已极,心想:这个安宁居然要杀我,真该马上把他杀了,但他毕竟是梵施国王的王子,杀掉他恐梵施国王不悦,应该在法庭上判案定罪,给他处以死刑。胜光国有个规定:小辩论吹两个海螺集众,大辩论不但吹海螺,还要击大鼓。当时,国王就命令手下人吹海螺击大鼓,集中舍卫城的大臣和所有官员,再把安宁带来与国王辩论。当然,安宁输了,因他犯了一百多条法律。按本国的规矩给他的颈上带上嘎Ra布Ra德花环(表示已判极刑),再交给凶手们,让凶手们带着去游街。这时,安宁才觉得自己的行为不如法,生起了极大的后悔心。他独自哀嚎:“这个世界上有谁能来救救我呀!”
    我等大师释迦如来具足无量功德和大悲心,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因缘,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的。世尊观知调化安宁的机缘已经成熟。便著衣持钵去城中化缘。正在游街的安宁很远看见了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立即上前恭敬顶礼,祈求世尊:“慈悲的佛陀,能否再给我一次生命?请您救救我吧!”世尊遂对凶手们说:“你们不要杀他,放了他吧。”凶手们为难地对世尊说:“请佛陀您想一想,我们有没有两个头,如果有两个头,我们可以放他,现在是不能放他的。”世尊就告诉凶手们:“我去见国王,再我未见到国王前,请你们不要杀他。”凶手们答应了。世尊找到胜光国王说:“大国王,放了那个罪犯,不要杀他吧。”具信心的胜光国王说:“世尊,他犯了很多罪,理应处死,但如果您能摄受他,他也愿意出家,就可以放了他。”世尊答应可以摄受他。
           之后,世尊将他带回经堂,给他剃度,并授戒传法,他自己也精进修持,很快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证得阿罗汉果位。时诸比丘请问:“世尊,安宁太子作了种种不如法的行为,临刑时是世尊救了他,度他出家并使他获证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前后因缘。”世尊告诸比丘:“不但是今生我救护了他,度他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而且前生我也曾救过他,使他得到了四禅五通。在很早以前,印度鹿野苑有位仓祈国王,在他的国中有个恶人,作了很多不如法的行为。后来,准备把他处以死刑,凶手正准备杀他时,他心生恐惧,祈求呼喊救命。当时,鹿野苑附近有一位大仙人,具足五种神通(Pancabhinna),见到他非常可怜,很想救他。恶人见到大仙人就恭敬顶礼祈求救命。仙人让凶手把他放了别杀他,凶手说:‘我们又没有两个头,现在不杀他我们办不到。’仙人想去找国王商量,就叮嘱凶手:‘在我未找到仓祈国王前,你们不要杀他。’凶手们答应了。仙人找到国王求情,国王说:‘如果不杀他,您必须带他出家。’仙人答应了。就把恶人带到森林中,对他传授教言,他依教修行,得了四禅五通。(译者:前世有神通,今世不一定也有,以胎障所蔽故。象安宁前世虽已得四禅五通,但今生绑起来游街时,他还是显不出神通。)世尊告诸比丘:当时的仙人就是现证菩提的我,恶人即今安宁太子,仓祈国王即今胜光国王。以前,是在他临刑时,我救了他,使他修得四禅五通,现在也是在他临刑时,我救了他,使他证得了究竟涅槃的罗汉果位。”
           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安宁今转生于富贵王家,身相庄严,佛令得度,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愿为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复告曰:“此乃前世的愿力。在贤劫人寿二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僧众的执事员,一生为僧众事辛勤劳作。临终时发愿:我一生出家,为僧众作事,虽然没得到什么功德和境界,愿以此善根将来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的果位。这位执事员比丘即现在的安宁王子,因其发愿力成熟故,今生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译者:应知人的一生是功过相杂的,各人的悲欢苦乐都是自己所造诸业的果报,并非只一种因缘,而是种种业缘的集聚。)
   ?
       (62)   一个贱种人
                                  ——复仇未遂得罗汉果
   ?
   尔时,世尊住在新德佳城南方的一片森林中。新德佳城由猛光国王掌管(猛光国王在汉文典籍中多处提到),其邻邦是色不热城,由恰嘎国王执政,(当时的印度诸侯割据,各自为政,都建有皇宫,遗址至今尚在)二位国王之间礼尚往来,关系颇为密切。
   色不热城盛产芒果,而新德佳城却几乎不产芒果。一次,恰嘎国王特意送给猛光国王一些上品的芒果。(芒果,即佛经中常提到的安摩罗果,味道非常鲜美甘甜,论中说内成熟外不成熟的果实。)猛光国王将此芒果分给王妃、太子、大臣们,大家共同享用,他觉得芒果味道特别鲜美,就想找些芒果种子围个果园种植些芒果。后来,找到了些芒果种子栽培,很快芒果树长得枝粗叶茂,并且开花结果,国王此时满心欢喜,他为了保护这个芒果园,就专门找些贱种人看护果园。(印度四个种姓以外的最低下最卑劣的公民称为贱种人。)可这些生性低劣的贱民,一边看护果园,一边大量地偷吃果实,后来树上的芒果所剩无几。他们在国王前打妄语说芒果是被人偷了。国王怀疑是他们自己偷吃了,就派人去他们家中搜查。果然在他们家里搜到芒果的皮核,派去的人将事实禀告了国王,国王很生气,把所有的贱民及其妻子儿女等全部关在房子里,屋子四周堆上柴草,点燃一把火,将整个贱民城无论是人、财、食物皆烧尽成灰烬,全部房屋也被烧成了焦土废墟。
    在此浩劫中唯一的幸存者,是一个谋生在外的贱民孩子。因为他觉得在一生中作贱民没有意义,于是装扮成婆罗门形相外出谋生,并且跟着一位上师学习了隐身法。后来,他返回贱民城,只见一片废墟,却不见了自己的父母亲眷,就向附近的人询问。人们就告诉了他事情的原委。他觉得:那些贱民们触犯了国法,罪不可恕,但那些无辜的妇女儿童并没有触犯法律,凭什么惨遭杀害?因按捺不住心里的忿恨,于是决定立刻去找国王报仇雪恨。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5:52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因他修成了隐身法,任何人都看不见他,刹那间他就来到王宫,找到了国王,就用鞭子狠狠地抽打猛光国王,历声责问道:“你这个粗暴恶劣的国王,为何烧死那些无辜的贱民亲眷?”国王当时以为是魔鬼,因只听其声而不见其形,又打得这么痛。虽如此他仍强词夺理:“贱民们偷吃了我的芒果。”“芒果是男人偷的,而那些妇女儿童又犯了什么罪?你,你简直是无理非为!”他极度的忿怒一边抽打一边警告他:“你这残忍的暴君,给你七天时间处理妥国家的大小事务,过了七天,我马上杀了你。”听了此话,国王恐惧万分。第二天他又是这样来逼迫抽打国王。国王更加害怕,就找了众臣们商量对策,众臣们建议:我们祈祷达雅那尊者(佛的十大弟子之一)可能会有办法的。商定后,大臣们就往尊者前祈求:“尊者,我们的国王现在遭受非人的危害,请您慈悲垂护他吧!”尊者便作了一个加持,使贱种人的隐身法立刻不灵了,贱种人的隐身法使不上很不高兴,心想:这是谁在搞破坏?他去试探大臣们:“前几天国王受非人危害,这几天好了是什么原因?”大臣们说:“我们去祈求了达雅那尊者,是尊者保护了我们的国王。”这个贱种人听了,满腔怒火的跑到达雅那尊者前,质问道:“您为什么破坏我的隐身法?您为什么要这样作?”尊者和蔼地说:“孩子,不要着急,有话慢慢说。”尊者的慈悲温和消除了他心中的怒火,他又转过来对尊者合掌顶礼,尊者给他传了相应的法,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位。得果后,他在尊者前再三祈求:“我愿意在您的教法下出家,受比丘戒,行持梵行。”尊者乐意地摄受了他,为他剃度,授戒并为他传授教言,他自己更加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手掌与虚空无别,黄金与牛粪同等,诸天赞叹他们功德。
    大臣们知道后,禀告猛光国王:“原来害您的不是非人,是一个贱种人,他准备复仇,但已被达雅那尊者度化出家了。”国王听了很高兴,心想:尊者对我恩德太大了,如果不是尊者,肯定我早已被杀,为报此恩,他亲自去请尊者和所有僧众到宫中应供。尊者告诉他:“我去亦可,但现在世尊住在附近的森林里,你供养世尊才是功德无量。”猛光国王就往世尊前祈求,世尊为他传了一些法,他又再三祈求世尊及僧众能亲临王宫应供七日,佛陀默许,接受了猛光国王的供养。七天中,猛光国王虔诚地以各种精美饮食供佛及僧,圆满供养的那天,国王供养了佛陀一件无价妙衣,并供养每位僧人一件僧衣。佛陀为他传授教言后,返回林中了。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这个贱种人以何因缘,在佛的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愿为演说。”世尊告众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在很早以前,距今九十一个大劫,人寿八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毗婆尸佛出世,度化众生圆满后示现涅槃。当时的郎约国王把佛的舍利集放一处,为保护好舍利,国王就专门找一些贱种人加以守护,一次,一个贱民突然遭到猛虎的威胁,在猛虎正准备扑食他的时候,他至诚地祈祷顶礼如来正等觉,因如来不可思议的加持力,天人救护了他,使他在虎口中脱身得以幸存。后来,郎约国王把舍利建了塔,并举行了隆重的开光仪式。此时,那个从虎口里逃脱的贱民作了力所能及的供养,对遗塔恭敬顶礼,念三宝之恩,心想:我能从虎口里解脱,全是如来加持,为了报佛恩,我今尽力作如是供养。以此供养的功德,愿我将来在如来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毗婆尸佛出世时的贱种人即今得证罗汉果的贱种人,以其昔日愿力成熟故,今于我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另于贤劫人寿二万岁,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恶性比丘(师言:恶性比丘造业多,受报也大。我们中间确实有些人性格很不好。弟子们应经常观察自己,要衡量自己的人格,看看自己是不是跟高低贵贱的人都合得拢,和什么样的人都能和睦相处,如果能这样,说明你的人格还可以,否则就说明你是恶性比丘。我们不应因别人称赞两句就轻如鹅毛,也不要因别人讥毁两句就怒发冲冠。原来洛若寺有一个施主供养了大约五六斤茶叶,僧人们没法均分,执事员就说哪个人的人格好,没有嗔心就给哪个人。一个喇嘛自荐说:“我性格好没有嗔心,茶叶给我吧。”执事员故意试他说:“你不行,天天偷别人的东西……”他马上发怒大声吼道:“你这样诽谤我,我可不客气了。”这份茶叶全被他的怒火“烧光了”,惹得众人哄堂大笑。)经常骂余比丘:‘你们这些贱种人……’等等的粗话。后来他生起后悔心,诚意作了忏悔并发愿:我在迦-叶佛的教法下一生出家,虽没有得到什么境界,愿将来能在释迦佛的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他虽然发了如是善愿,但还是五百世中转生贱种人。(师言:现在说以此因缘得受果报五百世,或许有人误以为是彼此之间相报。如杀业则彼此互杀将无穷尽矣。这是不正确的见解。释迦牟尼佛曾说过:“若自己作罪竟,没有厉力忏悔,自己要受报五百世,但不一定都是你伤害的对方来伤害你。”)因他在临终时发愿今已成熟故,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一切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这就是这个贱种人两段因缘。

         (63)      极贤一家
                                  ——修塔起信全家证果
?
    以前,净饭王手下有一位极贤大臣,他与妻子生活很久,一直没有孩子。他们夫妇经常祈祷梵天、帝释天、森林神、地神等世间天人,仍是不生孩子。后来,净饭王生下了悉达多太子,婆罗门相士对悉达多太子预言:太子若在家将成为金轮王;若出家将证得如来正等觉的果位。闻此授记,极贤大臣心里非常痛苦,他觉得:我现在没孩子,如果有孩子将来可以给悉达多太子作侍从,我的职位可以传给儿子,如果现在我有孩子那该多好!我作净饭王的大臣而我儿子将来作悉达多太子的侍从,这样可以代代相传,只可惜我现在没孩子。想到这些,极贤大臣心里倍加痛苦,夫妇又是想尽一切方便方法,再三祈求,仍然无济于事。
    悉达多太子长大后,享尽了人间的荣华富贵,后来出游四门,亲眼目睹了人间的生(Jati)、老(Jara)、病(Soka)、死(Maranam),他深深思维人间的无量诸苦,便生起了猛烈的出离心,独自夜半偷越城门,拔剑削发出家修道。这样每日仅食一麦、一粟、一滴水,如是苦行六年之后,在去尼连禅河⑴(River Ganges)沐浴的路上,接受了牧羊女经十六次提炼的牛奶乳精和婆罗门(Brahmin)的吉祥草等供养后,到印度金刚座,发誓:“乃至未现前菩提前誓不起此座。”后于菩提树下,夜睹明星而大彻大悟,证得无上正等正觉(Samma Sambuddha)。
   佛陀在鹿野苑初转**,摄受了憍陈如等五比丘,同时也摄受了五百涅卫、六十贤普,五十孩童等,对他们传法后,皆得圣者果位;时佛陀又示现种种神变,到森林中调化影胜王,使影胜王与八万天子也得圣果;去王舍城为舍利子、目犍连授比度丘戒,令其得圣果;再到舍卫城调伏了与佛同时出生的胜光国王(即萨迦国王);后又去迦毗罗国宣说了妙法等,如此四处弘法度众。
   这时,极贤大臣想:自己年近古稀,膝下无子,应该将财产供养佛陀,不然,我死后无人继承,财产将会充归国库,无甚大意义。这样,他就发心迎请了佛陀及僧众应供,自己亲手以各种甘美的饮食供佛及僧众,供养圆满后,佛陀对他传授了正法。他受持正法、赞叹正法(Sacca Dhamma)、对正法生起了欢喜心。同时,他又对佛陀诚白自心:“佛陀,如果我家能生个男孩,他就可以象我承侍净饭王一样去承侍您,只可惜……”佛陀安慰他:“若真有如是发心,那非常好,就一言为定。”说毕,佛陀就返回经堂了。
      不久,施主的妻子真的怀孕了,十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他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贤者,用牛奶、酸奶、油饼精心抚养着。贤者如海莲般迅速成长,长大后,他学习了八观察及世间的一切学问。这时,佛陀观知贤者出家因缘已成熟,就亲往极贤大臣家对他说:“你家的贤者在未生之前,你已答应给我作侍者,现在,我接他来了。”极贤大臣很欢喜,把贤者叫到佛陀前交咐道:“贤者,在你还未出生之前,父亲已把你许给佛陀作侍者了,今佛陀亲自接你去,你一定要好好承侍,切莫辜负父亲对你的厚望。”贤者高兴地说:“谨遵父命,多谢父亲如此的恩赐,孩儿非常乐意。”这样,佛陀就把贤者带回了经堂,给他剃度授戒传法,贤者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此时,他想:如今我断除了一切痛苦,获得了无上安乐,全都是佛陀恩泽于我,故应报佛恩,而报恩的唯一方法即是度化众生。贤者就用神通观察,他观察到:首先该调化的是自己的父母。刹那间他回到家里,如雄鹰腾空般跃入虚空,对父母显示了打雷、燃火、下冰雹等种种神变,父母也对他生起了欢喜心和信心,他对父母传法,父母都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父母告诉贤者:我们俩想出家为道。贤者说:“你们怎样想都可以。”他父母就把家产作了广大的布施,安排妥后,夫妇二人都出家了。出家后,他们各自精进努力,都获证了罗汉果。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贤者以何因缘生富贵家、身相庄严,于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他的父母以何因缘被贤者度化,在佛教下出家皆得罗汉果?请为吾等演说前后因缘。”世尊告曰:“这是他们前世的愿力。在贤劫人寿四万岁时,人天导师俱留逊佛(Krakacchanda Buddha)出世度化事业圆满后,显示了无余涅槃 (Parinibbana)。当时的国王准备修一座长一由旬的遗塔,就令手下一大臣全权负责,但这位大臣对佛没有太大的信心,想让儿子来替他总管修塔之事,就推托说:‘儿子,我在王宫里国事繁忙,再兼管修塔,恐是忙不及,你就代父从工吧。’儿子遵从父命,掌管着整个修塔工程中的大小事务。在修塔的过程中,他对俱留逊佛生了很大的信心,并皈依受戒。他父母受他影响,也渐渐对佛生起了信心,并且皈依受了居士戒。(译者:这里儿子是父母学佛的引导者,汉族四众弟子(Catu Parisa)中分别有子女引导父母、父母引导子女、学生引导老师、老师引导学生的,这样很好。无论是父母、眷属、良师益友乃至萍水相逢的人,只要其意乐,我们一步步地劝化他们,是对他们最好的报恩和友善,他们这些人毕竟同自己有缘,要把这些亲缘、一面之缘都转成法缘,即便只度化一个人,也会少一个造恶业的人,所以,希望大家为度化一切众生而发无上的菩提心。)
    遗塔圆满竣工后,国王召集众人举行了一个大法会,大臣的儿子在塔前作了些自己的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将来令佛欢喜,并在佛的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父母见他发愿就问他发了什么愿,他如实地告诉了父母,父母二人同时也发愿:愿我们生生世世财富圆满,依孩子的引导,我们能令佛欢喜,在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他们都如是发愿。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大臣的儿子就是现在的贤者,当时的父母就是今世贤者的父母。因我与俱留逊佛功德事业同等,故他对我生欢喜心,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其父母也因同时发愿,而今愿力已成熟故,于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还有一段因缘:在迦叶佛出世时,他们三人出家共同发愿:将来于佛教法下同得解脱。所以,今三人同得究竟涅槃的果位。这就是一家共证罗汉果位的前后因缘。”(师言:通过传讲《百业经》很多人收获很大,尤其是汉族四众弟子(Catu Parisa),转化得很快。我本人非常高兴,从今天起我再发一个愿:以后不作无因诽谤。希望其他弟子也能如是发心发愿。不能因一时的粗心,使自己失掉这宝贵的人身。)
                        
注:⑴尼连禅河:尼连禅,意译作不乐著河。为恒河之支流,位于中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城之东方。   
?
       (64)      俱天太子
                                 ——引诸青年得证圣果
   ?
    早在二千五百年前,印度的迦毗罗卫国,执政国君是狮子颊国王,其毗邻友邦是无壁城,由善觉国王(即释迦拉萨国王)统管。两国善邻友好,两个国王也是亲密无间。
    狮子颊国王想:如果在我的后代中有一个转轮王该多好啊!后来,王妃生了净饭、白饭、斗饭、甘露饭四个王子,又生了净母、白母、斗母、甘露母四个王女。同时,善觉国王心想:如果以后我与狮子颊国王作亲戚该多好!后来,善觉王娶妻,生了俱天太子和大幻化母、幻化母两个王女。俱天太子长大后,学习了世间的文史历数、乘骑驾射等十五种技艺,通达五明(有别于佛教中的五明)。而两个王女得婆罗门相士授记:大幻化母将来可以生一个金轮王,幻化母可以生一个具足相好的太子。后来,两国联姻,再征得释迦族的同意,狮子颊国王的长子净饭王子就取了大幻化母和幻化母两个王女为妻,他们共同和睦相处。后来,兜率(Tusita)天子投胎人间,大幻化母怀孕了。九月过后,生下了悉达多(Siddartha)太子。太子年纪尚幼已经通达了各种文字、吠陀四典、琴棋歌舞、书画雕刻等等学问技术。此时,净饭王想:应该把太子培养得文武双全,无所不能,现在该让他学习箭术。于是,就打听释迦族中精通箭术者,请为太子之师,后来请到了释迦族人推崇的俱天大师,他亲自教授悉达多太子的箭术。俱天大师也是尽力传教,悉达多太子秉性颖慧,很快就精通了箭术,因为互学相长,所以,大师在太子面前也学到了不少不共的学问和窍诀方便法。文武俱全的太子就这么在宫里充实着自己。后来,他出游四门,目睹了人间的生老病死等种种痛苦,生起了极大的厌离心,为了解脱众生的痛苦,使之得到最究竟的安乐,他决然舍弃王位,走向寂静的森林中。修行去了。
    这时,俱天大师到了广严城,城中五百青年在他面前学习箭术,学习圆满后,生起一个傲慢心,都自以为:以己之才貌和智慧,世上无一人能比。俱天大师就告诉他们:“你们不要如此傲慢,你们没有见过释迦族的悉达多太子,论智慧、论相貌、论技艺、论能力等等,无论哪一方面,你们连他脚下的灰尘都比不上,他是无比的圆满!”听了这话,这五百青年,都想一睹悉达多太子到底是何等的风采,就再三祈求俱天大师带他们拜见,俱天大师告诉他们:“现在肯定找不到,他早已到森林中苦行去了。”后来,亲证无上菩提的释迦太子——释迦牟尼佛广利有情,普度众生,来到了广严城,(译者:印度当时的六大城市之一,现在是空旷广袤,荒无人烟,几年前上师亲自去朝拜,并在此诵了《普贤行愿品》)俱天大师知道后,告诉了五百青年,五百青年便邀俱天大师一同拜见,在很远的地方他们看见世尊闪闪发光的三十二相,在身相上的傲慢心刹那间便消除了。但他们觉得在射箭技巧及能力方面,不一定能比得过他们。此时,世尊知道他们的起心动念,就想用一个世间方便法让他们现量见,使他们口服心服,彻底摧毁他们的傲慢心。于是心想:身边要有一把帝释天的弓箭该多好!这一动念帝释天就送来了一把弓箭,世尊又幻变成帝释天在旁边准备了箭靶子、七鼓、七轮、七锅、七砖,再宣布比赛开始。世尊让他们先射箭,他们每个人都分别去拿箭,可竭尽全力也没有拿动,更不用说射箭了。最后世尊稳稳地举起箭,对准箭靶射去,依次射穿了七鼓、七轮、七锅、七砖,箭穿过靶心入于地中。此惊人之举,使他们钦佩得五体投地。此刻,他们从内心里对世尊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和信心,世尊知道他们的心已堪能(译者:从此可知,法是注于已经堪能自心的法器中的。无论在任何一位上师前求法,若心存慢等五毒,则法不入心,将无益于已。因慢如高山,法水不注,嫉如巨毒,法注毒器,狮乳亦成毒。所以,首先要观察自己是否是法器,有没有对上师的一切显现都认为是度生方便的极深信心?在此世尊见他们已摧毁傲慢心,对世尊真正生起欢喜心,方开始传法的。这一点大家要知道。)便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五百青年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得果后,他们再三祈求:“世尊,我们愿在圣教下出家受比丘净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们授了比丘戒,并给他们传授了教言,他们各自精进,灭尽了三界烦恼,远离了世间八法的垢染,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们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诸天共赞五百罗汉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此五百青年为何以俱天大师的引导被佛摧毁傲慢之心,而现前罗汉果位?请为我等宣说。”
    世尊告曰:“不仅是现在,以前他们也是依靠俱天大师的引导,由我摧毁他们的慢心,令他们得到四禅五通的。很早以前,占巴城里的刚勒海天国王与王妃共同生活,生下一个庄严的孩子,为孩子举行了诞生仪式,取名为海天,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地喂养着。海天长大后,学习并精通了八观察等世间的一切学问。后来,他观察父王的生活及行为,觉得有时如法,有时非法,就不愿继承王位,愿到森林中静修。于是他在父王前祈求,明达的父王也恩准了。他到森林中修持,得到了四禅五通。他离开王宫后,宫中的大臣们共有五百个孩子,他们长大后,也学习了世间的五明,便觉得:他们各自的才貌能力,无人能及,非常傲慢。后来,教他们五明的老师告诉他们:‘你们傲慢什么?林中有位僧人,其智慧、相貌、能力是你们百分、千分、万分所不及其一的。’听了这话,这五百孩子很想亲自见一见才肯信服。就祈求他们的老师一起去森林中拜见海天僧人,一走进森林,他们遥见海天僧人身相超凡脱俗,便自惭形秽,慢心立即消除了,但他们还怀疑海天僧人的武术能力方面不一定胜过自己,再通过其他方法观察,又使他们信服了。这样,他们全在海天僧人前出家,得到了四禅五通。诸比丘,当时,林中的海天僧人即今现证菩提的我,五百大臣儿子即今广严城中五百青年,当时他们的老师即今俱天大师,今昔他们都是由俱天大师引度被我调伏的。另外还有一段因缘,是在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们五百人共同出家,临终前发愿:我们今生在迦叶佛教法下出家,愿来世在释迦佛教法下出家,令佛欢喜,获证罗汉果位。当时迦叶佛教下五百比丘就是现在获证罗汉果的五百比丘,他们临终前发愿在我教法下出家,令我欢喜,获证罗汉果位,今所愿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证罗汉果。他们的因缘如是。”
   ?
       (65)      一头牦牛
                                  ——辱骂罗汉累世为牛
?
    一时,佛在舍卫城,祗陀园的附近有一群牦牛,其中两头大牦牛互相角斗,一头牦牛斗输了被另一头牛将其肚皮挑破,内脏都流了出来。虽然它身受重伤,无力地躺在地上,但它的嗔恨心却如烈火般难以抑制。
    我等大师、如来正等觉释迦牟尼佛,是众生唯一的怙主,救度众生的慈航,具有二种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6:42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世尊观知那头受伤牦牛被调化的机缘已成熟,便从祗陀园来到了牦牛身旁,对这头受重伤未死的牦牛作了很细心的包扎:把全部的内脏洗干净,轻轻地放回体内,然后把伤口缝好。此时的牦牛嗔心小多了,佛陀喂它一些水草,并对它宣说:“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即寂灭。你应对我生起欢喜心,这样,能使你脱离傍生界。”(译者:不仅是牦牛,另外的许多有情也是通人性的,虽然它们不能用人的语言表达,但从它们的动作、眼神上,都能体现出它们也通人情,请大家仔细观察。)如是宣说后,牦牛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译者:在临终时的起心动念特别关键,无论如何要生一个善念,最好是生起一个往生清净刹土的念头。)在欢喜心中它去世了。之后,它投胎到舍卫城中的一位大商主家。商主的妻子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商主夫妇给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用牛奶、酸奶等精心喂养着,给他取了适合其种姓的名字。七岁时,他对释迦牟尼佛的教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得到父母开许后于佛陀教法下出家。出家后他精进修持,很快灭尽了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具有种种神变。经常依靠神变去别的地方找一些果实鲜花等来供养僧众,僧众对他的成就都感到稀有。(师言:如果守持清净的居士戒,精进修持大圆满法,到弥勒佛出世时,肯定能得果位。这位沙弥年仅七岁,就已得罗汉果。)便于世尊前赞曰:“稀有!稀有!年仅七岁,便已得到了如是功德和神变。”世尊言:“此非稀有。你们还记得祗陀园附近曾有一头受伤的牦牛吗?当时,我为它包扎好伤口,对它宣说了佛法,后来已在对我的欢喜心中去世了。”“记得,记得。”世尊告曰:“当时,因它对我生起了欢喜心的缘故,去世后,投胎在商主家,七岁时,在我的教法下出家,精进修学,断除了烦恼,证得罗汉果位。”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这位沙弥以何业感转生牦牛?又以何业转得人身,对佛生欢喜心,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请为吾等宣说其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曾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比丘僧是僧众的供水执事员。一次有位罗汉比丘无意中撞到了他,把他手中的水瓶碰掉在地上。他生起嗔恨心,恶口骂道:‘你简直象牦牛一样,走路也不看,把我的水瓶给碰掉了。’罗汉比丘听了,觉得他这样恶口骂人,造了很大恶业,想救度他。罗汉比丘把他叫到没人的地方对他说:‘你觉得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怎么?你是出家人我也是出家人呀!’‘当然都是出家人,可我已远离了一切束缚和烦恼,而你还是烦恼粗重的出家人,我们两个根本不同,你如果不好好忏悔,恐怕生生世世要受极大苦报的。’听了罗汉比丘如是劝诫后,他生了很大的后悔心,马上顶礼罗汉比丘,发露忏悔罪业。在临终时他发愿:愿我恶口辱骂圣者的果报不要成熟,愿我一生出家的功德,将来在释迦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证得罗汉果位。诸位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这位供水执事员即现在证果的沙弥,当时,他以嗔心恶口骂罗汉的果报,于五百世中转生牦牛。(译者:《百业经》中,讲恶口骂人的果报比较多。所以,大家平时一定要注意,不可随便恶口骂人,别人若有小小的触犯之处,不必去计较生气,一旦造了口业,事后追悔莫及。)因他当时在迦叶佛教下如是发愿故,今于我教法下获得人身,对我生欢喜心,七岁出家,精进修持,获证罗汉果位。这是他的愿力所致。”
         
   
   
   
         (66)      悲贤童子
                                 ——处以极刑得佛救度
   ?
    一时,佛在广严城,城中有一名为狮子的大臣。他的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他们为他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名为悲贤,并以牛奶、酸奶等精心喂养着。悲贤长大后,学习了文字武术等世间学问并精通了五明。虽然他曾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可后来却变坏了,常去妓院,行为变得非常不如法。一次,悲贤和扎德沃的一些年轻人到花园里游玩。花园里百花争艳,百鸟齐鸣,悲贤随身带了妓院里最漂亮的妓女同去。在花园里他们因为这个妓女而争了起来,口舌不能解决问题就拳脚相加,悲贤打死了三个人。扎德沃人专门去狮子大臣前告状,因狮子大臣对悲贤无计可施,只好宣布与他脱离父子关系将他赶出家门。这样,广严城的执法者就逮捕了他,判以死刑,给他带上嘎Ra不Ra德花鬘,交给穿蓝衣的凶手。凶手们一边狠狠地抽打他,一边拉他到街上去游街。这时悲贤的心里异常恐惧。他默默祈祷:这世界上有谁能救护我呢?有谁能遣除我的怖畏……?
   如来正等觉释迦世尊具二智慧等无量功德,时时刻刻观照着一切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世尊观知调化悲贤的机缘已成熟,刹那间便来到悲贤身旁。悲贤见到世尊马上恭敬顶礼,哭喊着祈求:“世尊救救我吧!”佛陀安慰他说:“悲贤,你不要怕,我一定会救你。”接着佛陀就告诉凶手们把悲贤放了,但凶手们说:“如果他能出家我们可以放了他,否则,肯定要杀了他。”因悲贤本人愿意出家,世尊就把他带到一个寂静的地方,给他剃度传戒,传授佛法。他自己精进修持,获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赞叹曰:“善哉世尊!悲贤虽已是临刑之人,仍被世尊救度,并使他出家灭尽烦恼,获得究竟涅槃的罗汉果位。”世尊告诸比丘:“不仅现在我救度他令他得到究竟涅槃的果位,以前我也曾救度他,使他得到四禅五通。很久以前,在一个寂静的地方旁边有一个小城。城中有一恶人,他虽天生拙嘴笨腮,但仍不肯安份守己,经常作一些损害他人的恶行。一次,他趁一施主不在家与其妻邪淫。当场被人抓住,交给国王。国王将他处以死刑。临刑时他非常害怕,祈求救命。时寂静处的仙人救了他,把他带回森林中,他出家跟随仙人修得了四禅五通。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仙人就是现证菩提的我,当时被处以极刑的恶人就是现在的悲贤。以前和现在都是在他临刑时得我救度。另有一段因缘,曾在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是一位出家人,临终时发愿:我一生在迦叶佛的教法下出家,虽没有得到什么境界,但愿将来我能在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证得罗汉果位。因他往昔愿力成熟之故,今生在我的教法下出家获证罗汉果位。”
      
      (67)         胖子
                                 ——愿力成熟信心第一
?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商主,一直膝下无子,就四处祈祷诸天尊,由天人的加持及其它因缘的合和,后来,商主的妻子怀孕了。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庄严肥胖的男孩。他们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因他肌肉丰满,故取名为胖子。父母们用牛奶、酸奶、油饼精心喂养着小胖子。胖子很快长大了,他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史学历算、观察布施等十八种学问。因为胖子家与给孤独施主家是近邻,受长者虔诚信佛的默化,胖子家对佛法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后来,父母去世了只剩下胖子一人。
   胖子外出,路经舍卫城和续巴热嘎之间的一片森林,森林中安住着一位曾经相识的苦行仙人。胖子一见到这位相识的苦行仙人,就对他生起了信心,对他顶礼(Anjali),仙人也赞叹他出离心的功德,并作了些开示,他就依止仙人出家了。依止了很久,学习了不少法,但还没什么成就(Sidhi),那位仙人便去世了。胖子独自在山洞里成年累月地修持。
   一次,世尊路经此地,遥见佛陀,他想亲迎佛陀,但山高路曲,若沿路下山佛陀就会走过了自己所在的山洞接不到佛陀了,便不顾一切从山洞前跳了下去。世尊马上作了个加持,整个大地象棉团一样柔软。胖子从山崖上跳下并没受任何伤。世尊带他到路边,慈悲地摄受了他,胖子恭敬顶礼求法,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要,他得到了无来果位(Anagami)。得果后,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净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授比丘戒,又传给他一些教言,他独在林中精进努力,最后得证了罗汉果位,并且世尊授记他为世尊教法下的信心(Sadha)第一。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胖子从山崖上跳下来,您解救了他,他对世尊生了欢喜心,此是以何因缘?请为吾等宣说。”世尊告曰:“不仅是今生我解救了他使他得到涅槃果位,以前我也救过他,使他得到四禅五通。很久以前,有位仙人带五百眷属路过一片山林,山上住着的苦行者遥见仙人带五百眷属走近了山脚下,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他想亲迎仙人,可刻不容缓,若沿弯路下去来不及,便毫不犹豫地从山洞口跳下去。那位仙人马上祈祷天人,由于天人的加持,他毫未受伤。带五百眷属的仙人摄受了他,他在仙人前出了家,修持后得到了四禅五通。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仙人就是现在证得菩提的我,当时的苦行者就是现在的胖子。当时我救度了他,使他得到四禅五通,而今我救度了他,使他得到了究竟涅槃的阿罗汉果。”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胖子今以何因缘遇见佛陀,令佛欢喜,出家获得阿罗汉果位?又以何因缘,他成为世尊教下信心第一者?祈世尊为吾等宣说。”世尊复言:“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发愿力(Aditthana Bala)故。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一次,迦叶佛带两万眷属一起出游,将走近一片森林,林中的一位仙人有五百个眷属,遥见佛陀及僧众缓缓而来,生起了极大的欢喜心,他们用自己苦行食用的茎、果、草、叶等诚心奉上佛前供养,共在迦叶佛前求法,迦叶佛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其中四百九十九位仙人已得无来果位,只剩下一位没有得果。之后,他们又在迦叶佛前祈求出了家受持比丘净戒,迦叶佛为他们传了一些教言,他们都精进努力其中的四百九十九位仙人证得阿罗汉果位,只有那一位仙人连加行道的暖位也没得到。但他仍是信心坚定精进修持严净毗奈耶(Vinaya),他亲近的堪布也是迦叶佛教法下信心第一者。后来,他临终时发愿:我在迦叶佛教法下,尽形寿守持清净戒律(译者:当时人寿两万岁,一生中严持净戒,真是具足恒心!现在人寿七十岁左右,多者严持净戒五十年左右差不多离开人世了,假如是我们,能否在两万年中如此具足信心和恒心?),虽然没有得到什么境界,但愿我在释迦佛出世时,不作令佛不欢喜的因事,能在佛前令佛欢喜,得出家获证阿罗汉果位,象我的堪布那样成为释迦教法下信心第一者。他发了如是愿。当时如是发愿的比丘就是现在的胖子。以其愿力故今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并成为信心第一者。”世尊如是宣说竟,众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
      (68)         黑者
                                 ——断除死惧终得证果
?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一施主,娶妻怀孕九月后,生下一个浑身漆黑的孩子,夫妇为孩子举行了贺生仪式,取名为黑者。夫妇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黑者,黑者如海莲般很快长大了,他学习并精通了世间的十八种学问。他的父亲是教授五百婆罗门(Brahmin)学咒语的大师。到了年迈体衰的时候,他心想:我已年迈体衰,不能再任教,应该让黑者来接我的班。便对黑者说:“黑者,父亲已年迈体衰,已传授你不少咒语,你也学得不错,希望你以后代替我好好地摄受他们。”听了父亲的嘱托,黑者就应诺了。这五百婆罗门从此便依止黑者修学咒语。有一次,王舍城的婆罗门对他们作供养,受供时,五百人中产生了一些矛盾,彼此都执持己见:对方不应受供,应由我们来受供。黑者想从中调和,但因矛盾太深而无法调解,他便生起了厌离心,舍弃了他们,独自去了寂静的地方。(师言:依止上师时,弟子们一定要和合,严守三昧耶戒(Samaya),不然的话,藏传佛教史上的有些大德,就是因为弟众对上师苦口婆心的教言不愿奉行,便独去寂静地或趣入涅槃 (Nibbana)。这也是佛趣入涅槃的一种缘起。)黑者所到的寂静地,有一黑夜叉(Yakkha),它经常危害成千上万人的生命,夺他们的精气,消他们的威力,给他们造成各种痛苦。在此处,还有一位仙人闭关修行,夜叉对仙人颇为恭敬。
        黑者到了寂静地依止仙人很久,自己也得到了四禅五通。后来老仙人去世了,黑者便独自在老仙人的山洞里静修。这时,王舍城里很多人往世尊前祈求:“世尊,森林中有个黑夜叉,经常无缘无故作害于众生,现在,我们实在没办法,祈请世尊方便调化它。”世尊以神变把它勾召来并告诉它:“你以后不要危害众生,应从今以后舍弃恶业(Akusala Karma)。”夜叉也应诺:“我不但从今以后不再害众生,而且可以保护王舍城的一切众生。”并在佛前皈依受戒,顶礼毕就返回了。因黑者是老仙人的继承人,所以它一直对黑者很好。一天,它观察到黑者仅剩下七天的寿命,便去黑者前劝说:“你怎么还不修行?现在你只有七天生命了。”黑者听了,心生无比的恐惧、痛苦、烦恼,这噩讯使他整天痛苦不已。夜叉见此又劝慰他:“哭又不是办法,你最好去王舍城世尊前,世尊是能仁遍知,去他那里肯定有办法。”黑者听了,马上去世尊前,正巧世尊在为数百眷属传法,他见到世尊后,心里数数欢喜,于佛前恭敬顶礼求法,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得到了无来果位。接着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戒,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授比丘戒。他自己精进修持,灭尽生死轮回的烦恼,证得了罗汉果位。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以何因缘黑者在遇到死亡的违缘时,世尊断除了他的恐惧,使他得到究竟涅槃?请为吾等开示,愿乐欲闻。”
        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今生,前世我也断除他的死惧,使他获得四禅五通。那是在很早以前,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有一个非常懈怠的弟子,不精进修持。后来,仙人观知七天后他会死,便对他说:‘你还懈怠?寿命只有七天了,还不精进?’弟子听后非常害怕,心中十分痛苦,他又在仙人前求法,精进修持,得到了四禅五通。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仙人就是现证菩提的我,当时的弟子就是现在的黑者仙人。今昔都是在他遇到死亡的违缘时,是我救度了他。还有一段因缘,是在迦叶佛教法下,黑者当时是一位出家人,一生中行持清净梵行,后来他发愿,以其愿力今成熟故,今生遇我得出家获证究竟的果位。”世尊如是宣说了黑者的前后因缘,众等欢喜信受已,作礼而退。
?
      (69)          持箭
                                  ——畏死受戒得生善趣
       
    一时,迦毗罗卫国(Kapililavstu)有位释迦(Sakya)族人,名叫持杖,他富如多闻天子,与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非常端庄可爱的男孩,持杖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并取名持箭。他们用牛奶、酸奶、油饼等喂养着持箭,他如海莲般很快地长大,并精通了文字、乘骑等世间五明。后来,持杖夫妇又给持箭生了个逗人喜爱的小妹妹,这个小妹妹天生质丽端庄秀美,父母为她取名耶输陀罗(Yasodhara),为她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用牛奶、酸奶等营养品精心地喂养抚育着小耶苏陀罗,她如海莲般地迅速成长着。耶苏陀罗的天生质丽、端庄秀美自降生的那天起,整个迦毗罗卫国便传开了,几乎是孺妇皆晓。等她年值豆蔻芳龄时,便嫁给悉达多(Siddathar)太子为王妃,她们俩在宫里享受人间的荣华富贵。这时,持箭和悉达多太子的关系甚为融洽。后来,悉达多太子出游四门,观见老病死的痛苦后,舍弃了王位和王妃,去了寂静森林中苦行。对此持箭深为不满:悉达多太子不仅是舍弃了王位,竟然舍弃了我那端庄秀丽的妹妹,独自去森林中出什么家?他也无可奈何,只好把这口气闷在心里。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7:32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六年很快地过去了,林中苦行的悉达多太子已于金刚座下现证菩提,成了大彻大悟的能仁智者、三界导师——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世尊四处广度一切有情。一次,世尊回到迦毗罗卫国,与净饭王父子相会,此时,释迦族人纷纷拜谒释迦世尊。但唯有持箭对旧隙耿耿于怀不肯去拜见,族人们费尽了口舌,他终于勉勉强强为顾众人面子去了,在世尊前他受了五戒(Panca Sila),但是,因非诚意发心受戒的缘故,他没有如法地守持戒律。(译者:原来也有类似情况。上师去青海时,有一人在众人劝诫之下受持了不饮酒戒。因非诚心,所以他受戒之后,很想尝试一下犯戒的果报,于是他便喝了一瓶酒,但喝后不久便死了。众人对上师祈求,上师说:“我并没降伏他,犯戒是他自取的事,可能是其他护法神和喜善法的一些天人对他故意破戒而感不满,故他马上受到了一些制裁。)过了不久,他觉得:虽然是受了五戒,但并非自愿。于是他就故意犯戒,在大庭广众之下饮酒。族人知他故意犯戒甚感可怜,知其破戒的果报是会堕地狱受众苦报的,都很想救他。众族人一齐去佛前恭敬顶礼祈请:“世尊,释迦持箭原来在您前受了五戒,但他故意犯戒,请佛陀慈悲救度他,免受地狱之报。”世尊默然,族人意会到佛陀已经应允,便赞叹了佛的意趣后,顶礼返回了。世尊心想:应该去度化他,但须待过一段时间较为适合。后来,世尊观知持箭的寿命仅剩七天了,便告诸比丘:“持箭再过七天寿命将尽。”此话如手捏芝麻油一样很快传出去了。(师言:在此我再次希望四众弟子(Catu Parisa)们,一定要观察自己的语言,在十分必要的时候说一些有意义的话,不要象流声机一样,没有脑子整天“呱呱”叫个不停,一旦无意之言传开了,自己追悔莫及。口业最容易造,那些智者,从不随便多言,也多以尊者之圣教言,观察自己说话的时、处、对境、程度轻重,然后才说些必要的话,希望各位详细学习《国王教言》、《二规教言》等论中所说的格言,用智慧来庄严自己。)世尊的预言传到持箭耳朵里,他心里很恐惧,但表面上却强装不在乎,故意找一些没男人的女子,天天轻歌曼舞嬉戏打逗,一起混生活,表明自己对死亡不在乎。他如此作害自己,世尊想:我应首先派几个大声闻去点化他,再亲自去度化比较有利益。第一天世尊告诉阿那律尊者(Anuruddha Thera)去释迦持箭那里点化他,阿那律依教奉行去了,因为他们是弟兄的关系,持箭还是高兴的将阿那律尊者恭迎到家里,在其足下恭敬顶礼,阿那律尊者也给他传了一些法,诸如在短暂的人生中切莫作恶,应如法而作之类的法要;第二天,阿难尊者(Ananda Thera)去调化;第三天,目犍连尊者(Moggallana Thera)去了;第四天舍利子(Sariputa Thera)尊者去了,舍利子想方设法总算劝服了他,使他对世尊生起信心,同时,他对死亡生起了畏惧之心;第五天,世尊观知他已经生起了恐惧心,不再象以前那样刚强难化,便亲临度化他。持箭遥见世尊,一反往常起身远迎,欢喜地对世尊恭敬顶礼,亲为世尊敷坐,请世尊入座又顶礼合掌谛听。世尊问曰:“你是否对死亡非常害怕?”“是的,非常害怕。”“死亡并不是最令人害怕的,最大的恐怖是堕地狱(Niraya)、饿鬼(Peta)、傍生(Tiracchana)中恒受无量痛苦,那些痛苦并非人间可以想象。”“什么是地狱?地狱到底是什么样的?”持箭很紧张地追问世尊。世尊发大悲心,显示神变,使持箭现量见到八大寒热地狱众生受苦的景象,目睹地狱中一幕幕的惨景,他就问佛陀:“造何业以至堕地狱如此受苦?”(译者:如果现在的众生有大福报,世尊再来南瞻部洲,现量让现在的人们亲见地狱该多好!使他们从心里深信因果,再不敢造恶业。)世尊告诉他:“杀生的果报先堕地狱,次后同行等流果成熟,转人身时,多是短命多病……。”世尊耐心详尽地把十不善业一一为他开示。听毕世尊的开示,他惊恐万分,真正地生起了很大的出离心,心想:完了!完了!彻底完了!我在佛的教法下先受戒又故意犯戒,肯定要堕地狱的,只有请世尊救度。之后,便在佛前至诚忏悔,再重受居士戒(师言:居士戒可以重受多次。)祈佛传法,佛陀也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得了预流果。第七天他真的去世了,并立即生天了。生天后,他依天人的规矩作三观察,观知自己是从人间来,因为是自己于佛教下受居士戒,对佛生起欢喜心后升天的。这样,他觉得最好在未过夜之前去拜谒世尊,以报佛恩。便身著各种天人服饰,手持天界的青莲花、白莲花、曼陀罗花等,来到佛前,散花供养,恭敬求法,合掌谛听,世尊对他宣说了一些法要,他心满意足,右绕三匝,返回天界。
   时释迦族人心中顾虑:这个可怜的释迦持箭生前不如法持戒,会不会堕入地狱或其他恶道,去请问遍知释迦世尊,世尊肯定会无误地告诉我们的。于是,许多族人往世尊前请问:“世尊,释迦持箭于您教下受居士戒之后,又故意喝酒犯戒,他死后转生哪一道去了?”世尊告族人曰:“他已经升天了。”族人们都十分惊讶,“怎么,他升天了?他生前犯了戒,怎么会升天?”世尊告诉他们:“他在临死前,独自在我前至诚忏悔,重新受戒,我为他传法后,他得了预流果,死后立即升天了。”听世尊这么说,他们立刻对佛法僧三宝的功德和不可思议的加持力生起了无比的信心。觉得:本来该堕地狱的众生重新皈依受戒能以此功德力升天,真不可思议!
   时诸比丘情不自禁地赞叹:“善哉世尊!释迦持箭因惧死而得世尊的教化,并获得圣果!”世尊告曰:“比丘众,不仅是今生他畏惧死亡,我护持他七天,以前也如是。汝等谛听:早在人寿两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小商人,喜欢布施。因他财富不足,便打算去海里取回珍宝以便广行布施积累资粮。果然,他去海中取宝成功地回来了,作了广大的布施。一天,迦叶佛观知他寿命很短为使他生起出离心,就告诸比丘:某某商主寿命仅剩七日。这话如手捏芝麻油一样,很快传到了这位商主那里,他生起了很大的恐惧,即往迦叶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后他去世升天了。诸比丘,当时的那位商主即今释迦持箭。当时,他也是畏惧死亡而去迦叶佛前皈依受戒七天后去世升天的,今生亦如是”世尊如是宣说已毕,诸比丘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
       (70)       婆罗门儿子
                                    ——供塔生喜善辩证果
?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附近有一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与妻子共享美好的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施主夫妇为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幼年时期,他便开始学习文字和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学问,且已通达无碍。十六岁时,他已精通一切论典,具足智慧辩才,到处辩论,许多婆罗门都败在他的手下。这样,他觉得自己非常了不起,生大傲慢(Atimana):现在世间的人能与我相提并论的都找不到,更何况胜过我的。他常常恃才欺人或者蔑视其他的婆罗门。后来,这些婆罗门实在无法忍受,心想:只有沙门果达玛能调伏他,或许因见到世尊他会出家的,就不会给再我们带来很多痛苦。之后,他们就告诉婆罗门的儿子说:“现在世上有位释迦牟尼佛,他遍知一切,辩才无碍,身相庄严,慈悲无量,你不要自以为世上无人能及于你,无论辩才、智慧、相貌、慈悲等哪一方面,你跟世尊相比,简直是百分、千分、百千万分所不及其一的,你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婆罗门儿子听到这番话后,很想亲见世尊,一睹世尊的风貌。后来,他就去见世尊,在很远的地方,他就遥见世尊的三十二相,身色金黄闪闪发光,他不由自主地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这个喜悦非十二年的禅悦所能及。此时,他心想:身相自然我是不及于世尊的,但智慧辩才方面不一定不及于世尊。他为了观察世尊是否有大彻大悟的智慧,准备了一些问题想去试一下世尊。世尊知道他起骄慢之心,还是悲怜地摄受了他,和颜悦色跟他交谈了很长时间,知道他心存疑难,便一一为他解答了。此时的婆罗门儿子对世尊的慈悲、智慧、辩才钦佩得五体投地,不存在丝毫的慢心对世尊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在世尊前祈求:“请佛陀及僧众能纳受我七天的供养。”世尊默许了。他恭敬顶礼而返回自家,准备一些饮食。待准备好后,他再亲迎佛陀及僧众,依次入座,亲自供养佛陀及僧众,供养圆满后,他对僧众一一供养了僧衣(Kasaya),并供养了世尊一件无价妙衣。他于佛前求法,世尊为他传了相应的法,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又经父母同意,于世尊前再三祈求出家受比丘净戒。世尊乐意地摄受了他,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辞为他授了比丘戒、纳受戒体后,他精进修持,灭尽了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婆罗门儿子以何善业,生于富贵之家,年且尚幼,已精通一切论典,胜服一切辩论家?又以何因缘对佛生欢喜心,在佛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请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因缘。是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度化众生事业圆满后,显现涅槃。当时的直智国王为迦叶佛建一座方圆一由旬的宝塔(Cetiya),塔圆满后,准备举行一个大法会。国王宣布:鹿野苑所有的公民必须参加法会,若有不参加者,将没收其全部财产。此令一颁布,国王手下一位对佛法毫无信心的大臣,更加生嗔心,坚决不去参加。国王也知道这个大臣不愿参加,也生大嗔恨心,生气地说:‘如果这个大臣不来参加法会,不管怎样,一定没收他的财产。’国王的儿子听了这话,因他与大臣的儿子关系非常密切,便秘密地告诉大臣的儿子:‘你最好劝你的父亲去参加法会,国王已发怒,不去肯定没收你家的财产。’大臣的儿子就劝告他父亲。父子俩人一同去了经堂,见到川流不息的人群纷纷供养佛塔,大臣的儿子顿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作了大量的供养,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身相庄严,精通一切论典,胜服一切辩论家;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的因,在佛教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这样发愿之后,因不小心被人群挤倒在地上踩死了。因他沉浸在对佛欢喜心或信心中死去的,故立刻升天了。新升的天人用三观察知道自己是从人间来,现在升在天界,是因对迦叶佛塔生欢喜心及供养佛塔故。他晓知这些后,觉得佛对他的恩德很大,便立刻身着天人各种佩带服饰,手持青莲、白莲、曼陀罗花等各种鲜花到佛塔前礼谢。此时他的父亲已把儿子的遗体收好,悲恸不已。天人见自己的父亲抱着自己的尸体悲恸痛哭,于是上前安慰道:‘您何必如此悲痛?’婆罗门大臣问:‘你是谁呀?’‘我是您的的儿子。’‘你现在转生哪里去了?’‘转升天界了。’‘为何升天?’‘因在世时供养佛塔,对佛塔欢喜供养故。’接着儿子又嘱咐他:‘您以后好好供养佛塔,将对您生生世世有很大利益的。’听到升天儿子的劝慰,大臣便舍弃了自己原有的邪见,立刻对佛塔生起了欢喜心,并作了大量的供养,同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财富具足,依于儿子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之因。当时的婆罗门父子即今婆罗门父子,因其愿力今成熟故,婆罗门今生令我欢喜,婆罗门儿子在我教下,灭尽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世尊如是对诸比丘宣说毕,诸比丘欢喜听闻,作礼而去。
         (71)      狐狸
                              ——恶骂罗汉报食粪便
?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位大施主,富如多闻天子。后娶妻共同生活,不久妻子怀孕了,自怀孕起,妻子的浑身上下充满臭气,还经常想食大便饮小便。她把这些都如实地告诉了丈夫,施主听了很痛苦,怀疑妻子是否着魔了。便找了相士作观察,相士仔细观察后告诉他:“你的妻子没什么,只是因为胎儿的业力显现而如此异常,等婴儿出生了,便会恢复如初的。”施主放心地回去了。到家里专门用各种香水涂撒在妻子身上,但毫不起作用,臭气如故。他又担心妻子会饮食粪便(Uccara),便专门派一些人天天看护着她。艰难的九个月过去了,一个浑身沾满粪便的孩子降生了。他们虽然把孩子洗得干干净净,但仍是臭气熏天,让人无法忍闻,想尽了各种办法,不起丝毫作用。孩子的母亲一切恢复正常了。他们为孩子举行了贺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油饼喂养着。长到自己能行走时,便自找一些不净粪食用,还涂在自己的身上,很多人劝阻他也不起作用。等他稍大一些,父母就把他交给堪布学习文字,堪布也是束手无策无法阻止,这孩子经常食不净粪,喝不净水,常处不净粪池中。他的父母对于他的怪癖很觉痛苦。自叹:“真不知前世造了什么业,生下这样的孩子?”再过一些时间,他们确实都拿他没办法,只好把他舍弃了,堪布也舍弃了他。被舍弃的这个孩子索性去粪便池里吃住,很多人看到后都一一传开了,人们都觉得这个孩子象狐狸一样天天食不净粪,所以人们都称他狐狸。狐狸天天住在不净粪池里,吃喝大小便。久而久之,有一个外道本师作儿雪,看见了狐狸天天吃不净粪,他想:我的教派苦行者是吃牛粪的,能吃牛粪是最好的,而这个狐狸能吃不净粪,可能境界更高,应该想摄受他,如果他能在我面前出家,可能会增长很多很多的功德。就专门去狐狸那里,他问:“你是修行的境界到了食不净粪,还是本身就习惯吃不净粪了?”狐狸说:“这些我不懂,不过饮食粪便,我自小至今都喜欢贪食这些。”
   当时,外道本师在狐狸前,称赞他如此行为,境界非常高。并说:“如果你能在我面前出家,会增长很大的福报。”狐狸答应说:“如果您这么高兴,我就按您所说的那样作。”于是就跟着外道本师去了他们的经堂,外道本师把他头发一根一根地全部拔掉,交给他一个孔雀翎作的扫把和一个碗,并对他传了一些吃不净粪的教言,鼓励他以此行持修本尊。就这样,这个可怜的孩子仍然再回到不净粪池里生活。在舍卫城四周有五百食不净粪的饿鬼(Peta)常在夜深人静时去很多不净粪池索取饮食。一天,它们来到了狐狸所住的不净粪池里,一边饮食一边互语。狐狸只能听见到它们的声音而见不到其身形。没过几天,他的外道本师来询问狐狸:“狐狸呀,你近几天本尊修得如何?有什么境界?”狐狸说:“我不懂什么境界不境界的。”外道本师进一步对他说:“譬如听到了声音没有?或看到什么身相没有?”狐狸说:“只听到一些嗡嗡……的声音,不知是什么,也没见到身相。”外道本师满意地告诉他:“你现在修本尊有很大的进步,如果再继续修下去,以后肯定会亲见本尊的。”外道本师因他自己也没有见本尊的验相,却又蒙混地对狐狸“教导”一番便回去了。那五百饿鬼想:我们是造了恶业,今生才受如此的痛苦,而这个孩子肯定也是前世造了很大的恶业,才感得和我们一样受如此的痛苦,我们应该把自己的身相显出来,让他看一看。以后的深夜它们来时便把各自的身相显现出来,让狐狸看。后来它们经常共同生活在一个不净粪池里。过了一段时间,外道本师又来询问狐狸:“你最近继续修本尊了吗?有没有亲见本尊?”狐狸说:“看是看见了,但其丑无比。”外道本师说:“你现在所见是丑陋的,再继续精进,肯定会看到相好庄严的身相。”说完就回经堂了。
    此时,舍利子尊者以慧眼观察觉得这些饿鬼很可怜,应该去救度它们。如此发心后,于刹那间到了饿鬼面前,告诉它们:“你们好好地观想‘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即寂静’,再对我生起欢喜心,这样能使你们解脱于饿鬼界。”言毕,舍利子尊者便回去了。饿鬼们对尊者舍利子生起了欢喜心,在欢喜心中它们去世了,凭此功德立即升天。天人规矩新升天者要作作三观察,他们都观察到:自己前世是饿鬼,以对舍利子尊者生欢喜心故,今升天上。他们心想:以前我们是饿鬼,后来蒙佛威德慈恩,今已转生天界,为报佛大恩我们应该在未过夜之前作供养。便各自着天人服饰,佩带耳环、手镯、项链、臂环等各种璎珞珠宝,手持青莲、白莲、曼陀罗花等各种天人的鲜花,来到佛前,对世尊作了种种供养,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世尊观其根界意乐,对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都得了圣果,再于佛前恭敬顶礼,右绕三匝,正准备返回天界时,突然想到了曾与他们在一起共住的狐狸,心想:我们是承蒙尊者舍利子的加被已脱离恶道转生天上,狐狸若是能对佛生起信心皈依佛门,肯定也能从恶道中得解脱。便刹那间从祗陀园到了舍卫城,在狐狸前显现出天人的身相及严饰,此时整个舍卫城笼罩在一片光芒之中,狐狸这时亲见了五百天人的庄严身相,问:“你们是谁?”“我们是以前与你共住在这里的朋友。”“怎么你们以前的身相与现在完全不同,以前是那么的丑陋,而现在却是如此的美妙,这是为什么?”“因为我们以前是饿鬼,现在已经转升天界。”“你们是不是修本尊后生天的?”“不是,象你这样修本尊是没意义的。我们是蒙尊者舍利子的加持,脱离恶道而得如今的安乐的。我们今日特来奉劝你,应诚心去皈依世尊,这样能使你脱离痛苦的。”他们一边劝告一边将身相逐渐隐去。
   此时,舍卫城里很多人都看到狐狸的上空有许多天人显现,外道本师也特别高兴,以为狐狸真正修成本尊了。他马上告诉很多人:“你们大家看,狐狸修本尊已经有成就了,以后你们也要好好修,事实证明勤修后会有成就的。”这个消息一传开,许多人慕名而来,似乎都觉得这种修持很有意义。于是,有很多人开始学狐狸吃不净粪,并在外道本师前受了一些戒。(师言:没智慧的人就是这样,别人的话会很容易相信,没有鉴别地盲从,很容易上当。)狐狸听到天人的奉劝,自忖:我应该去世尊前恭敬求法,使我得到真正的解脱。不过,这样的臭的身体,去亲近世尊,太不恭敬了,自己也难为情。便跑到康丹大河沐浴得干干净净除尽了臭气,才往世尊那里去。在离世尊很远的地方,就见到佛的三十二相好,自然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便急趋佛前恭敬顶礼,祈求传法,佛陀观察他的根界意乐,为他传了相应的法要,他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他又再三祈求出家守持比丘净戒,佛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授了比丘戒,并传了一些教言,他依教精进修持,很快就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在他的境界中:黄金与牛粪等同,手掌与虚空无别,诸天赞叹他的功德。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狐狸以何因缘转生富裕家?以何因缘俱生遍身沾满不净粪,而且后来一直住在不净粪池里,以食不净粪维生?又以何因缘在佛教法下令佛欢喜,出家灭尽三界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请为吾等演说。”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8:22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世尊告诸比丘:“这是他前世的业感。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有一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他对佛法僧三宝具大欢喜心,后来,他皈依三宝并受了戒,自己潜修精进,获得了无来果位。此时他独自思维:我膝下无子,无人继承财产,死后也是被没收归为国王所有,这样,倒不如上供下施的好一点。便发心将自己的财产供养僧宝,修建经堂,还专门供养了一大批僧众。僧众也把他请为执事员之一。有一次,主管执事员外出办事,就对他交咐道:‘我于某时肯定返回,在此之前,你要好好供养僧众,不要东奔西跑。’交咐后,一切事务均由施主全权负责。在负责期间,新来了一位罗汉比丘,身相庄严,施主一见便生起了无比的欢喜心。他想:如果我单独供养罗汉,他可能不接受,但祈求他与所有僧众一起去受供,他不得不去。便祈请罗汉:‘尊者,明日能否和寺院里所有僧众一起去我家应供?’罗汉本来不愿去,但又觉得:如果自己不去,僧众都吃不到饭,过失会很大的,另一方面也断了施主的善缘。这样,他不得不答应了。施主就高高兴兴地回去准备了很多饮食,第二天中午特意亲迎罗汉及所有僧众去应供。僧众们到施主家后,理发洗足,(这是印度在别请僧人或僧众去家里受供的规矩)依次入座,准备受供,同时外出的执事员回来,见经堂空无一人,便问其他人,这些僧众都哪里去了?有人告诉他:‘到施主家应供去了,主要是恭请一位新来比丘。’执事员听了,生了一个大憎恨心:怎么一个新来比丘就把我的施主拉去了,他有什么权利?只有我对施主才有权利,真是……。生起了很大的嫉妒心和憎恨心。便迫不及待地跑到施主家,一进施主家门,正见到施主在各比丘前恭敬承侍,更加憎恨,找到那位新来比丘便破口大骂道:‘你们在我的施主这里理发,我宁愿你们将来头发全被一根一根地拔下来,你们在我施主家里受供,我宁愿你们以后住在不净粪里,你们在我的施主家里受供,我宁愿你们以后食不净粪及饮不净水……。’此时,罗汉比丘觉得他造了很大的业,想救他,便心平气和地告诉他:‘你不应该这样骂人,你以为你是什么人,我是什么人?’执事员说:‘怎么?你是出家人,我也是个出家人?这有什么?’‘是的,我们都是出家人,但我是断除了一切烦恼的出家人,而你是位烦恼深重的出家人,所以你这样骂人,会有很大的恶报的,还是及时好好忏悔吧。’执事员听后,生了很大的后悔心,就对罗汉比丘前恭敬顶礼,哀求忏悔。他一生中守持净戒,临终前他发愿:愿我恶口詈骂罗汉的果报不要成熟;以我一生中如理如法地为僧众作事的功德,愿我生生世世中生富裕家;愿将来释迦佛出世时,我能出家获证罗汉果位。当时的这位僧众执事员就是现在的狐狸。因他当时骂罗汉及僧众头发被拔掉,他多生多世中头发被拔掉;当时骂他们住在不净粪里,他多生多世中住不净粪池中;当时骂他们食不净粪饮不净水,故他多生多世溺食不净粪饮不净水;又以他一生中严持净戒以及对僧众作事的功德,使他生在富裕家,以其愿力成熟故在,我的教法下,对我生欢喜心出家,灭尽烦恼,获证罗汉果位。这是狐狸今生受业报的因缘。”
    复次,诸比丘请问:“世尊,那五百饿鬼以何业感,堕入恶趣,受食不净粪之恶报呢?”世尊复告曰:“早在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时,有五百居士看见出家人化缘,他们生起吝啬心,对别人前诽谤(Pisuna)出家人说:‘迦叶佛教法下的出家人象饿鬼一样,到处化缘。’(师言:在宗教政策刚落实时,藏地很多出家人到处化缘,有些居士说:“现在不是宗教开放了,而是化缘开放了”。说了很多粗语,汉地也有居士这样对出家人供养后又说一些过失的,不管怎样,说出家人的过失不应理,会受很大果报的。希望你们自己多忏悔。)当时的五百居士就是现在的五百饿鬼,当时他们骂出家人是饿鬼,所以他们自己受饿鬼之报。又以他们在迦叶佛教下皈依受居士戒的功德,今生对我生欢喜心,并从饿鬼道得到解脱,转升天上,享受天人之乐。这是他们各自的前后因缘。”
      
      (72)      一只孔雀
                                  ——愿力成熟转生孔雀
?
    一时,佛在印度王舍城(Rajagadha)附近的灵鹫山(Vulture Peak)传授教言,从檀香山飞来一只绚丽无比的孔雀,在祗陀园讲经堂飞来飞去,似乎在右绕佛陀,然后,停落在世尊面前。世尊为它宣说了三法印(Ti-lakkhana)(Ti-Lakkana)‘诸行皆无常,诸法皆无我,涅槃皆寂灭’(译者:这三句法非常殊胜,《涅槃经》、《贤愚经》、《释迦牟尼佛传记·白莲花传》等许多经中都有这三法印(Ti-lakkhana),所以,修行的人应常以此真谛来印证修证的境界。表面上看来很容易,但若经常在前夜、中夜、黎明,尤其是白昼应恒时把这三句谛实语好好静心去探讨体会其内涵要义,便会发现其中有甚多不可言说的密义,希望大家在自相续上遇到很大的执着烦恼或外境的一些违缘时,当下以此佛陀所亲口宣说的妙法金刚语来警惕自己,其加持是不可思议的。)传法后,世尊又对孔雀说:“如你对我生欢喜心,能使你脱离于傍生界(Tiracchana Dhatu)。”说毕,孔雀似乎会意到了,便扇动了几下翅膀,起身飞走了,但不幸的是在飞返的途中,被一只巨大的鹞鹰扑食了。因它对世尊生欢喜心的缘故,马上投胎到王舍城的大商主家。商主妻子怀胎九个月后,生下了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商主夫妇给孩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为他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酥饼等精心喂养着。从咿呀学话开始,就学习文字历算等学问,这个聪颖的孩子都精通了,并对佛法僧三宝具极大的信心,征得父母的同意,出了家,七岁时已获证了阿罗汉果位。还经常以神变去外面捡水果、鲜花回来供佛供僧,很多人都在世尊前赞叹:“希有!真希有!七岁的小沙弥竟获证罗汉果位。”世尊听此赞言,为使众生能生起厌离心,便告众等:“你们大家还记得曾在祗陀园讲经时,有一只绚丽的孔雀飞落在我的面前听我传法吗?”“噢!记得,当时我们都看见了。”世尊曰:“当时,对它传法毕,它对我生起了欢喜心,盘旋而去,在途中不幸被巨大鹞鹰扑食身亡,它凭着对我生欢喜心之善根而马上转生到王舍城的商主家后,对三宝生信心,出家在我教法下,七岁便获证了罗汉果。”(译者:由此看来:临命终时对佛法生欢喜心是何等的重要!其果报也是不可思议的。若自己有福报,在临终时能有大德高僧、具德上师能如理如法地讽诵等为上善,若没有僧即便是把佛像放在眼前,在信喜心中去世也很好。最可怜的是现在末法时代五浊恶世的众生,临终时不说能让亡人观佛像增善业,反而杀生饮酒作祀,倒增恶业,本身活着已经造了不少罪业,临终时后人又更增罪业,真是《地藏经》中所讲的那样,“……阎浮众生如履泥涂,负于重石,渐困渐重……但结罪缘,转增深重……,殃累亡人晚生善处……。”真是“系生死狱苦有情”可怜极了!)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他以何业转生孔雀?又以何业得到人身,在佛教下令佛欢喜,年仅七岁出家获证罗汉果?祈请为吾等宣说。”
    世尊告曰:“诸比丘,很早以前,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圣胜城有位布德哈国王,两国有间隙,兵戈相加,残杀了很多人。后来,布德哈国王率四大军队向梵施国王再次挑战,梵施国王也是挑选精兵强将英勇迎战,双方作战很久,布德哈国王最终战胜了。梵施国王的残兵败将们死的死,逃的逃,只剩国王孤身一人骑马逃到森林中去了。因作战很久,他精疲力竭,森林中寂静无人,便卸下盔甲,乏力地倚树准备小憩。刚坐下来,却看见在离他不远的地方有一群孔雀,其中一只绚丽的孔雀,周围有许多母孔雀围着它嬉戏,它们共享着怡人的生活,此时,国王对孔雀很羡慕:这孔雀的生活是多么惬意,它们自由安闲地享受着天伦之乐,无争无害,而我呢?身为国王,见不到王妃,又折了兵马,触景生情,真让我思绪万千,难以平静……。当时无佛出世,唯有独觉应世。这林中静修的独觉为了度化他,故意大声咳嗽一声,给这位没有防备的国王下了一跳,以为又是敌方兵临了,正欲起身逃命,一看是静坐的独觉,顿时生起了很大的欢喜心,觉得:能在这么殊胜的地方苦行,肯定是位大尊者。国王立即将马尾上带的仅有的一些干粮供养了独觉。(因当时的规矩是国王无论去围猎还是去疆场,都备好干粮拴在马尾巴上。)
   独觉也接受了他的供养,并用神变把他高高地托在空中,使他远离了畏敌的惊恐,心里得到了自在。这时,他在独觉前发愿:愿我生生世世变成孔雀,将来在比独觉更殊胜的如来前,令如来生欢喜心,在其教法下,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梵施国王就是这只孔雀。以其发愿力成熟故,先多世中转生孔雀,再转人身,在我教法下令我欢喜,速证罗汉果位。”(译者:由此可知:发愿很重要,现在条件稍好些的出家人,千万不要贪图某些有漏轮回之因的快乐,而发愿作什么什么人。无论在任何环境,都要发一个出离轮回的殊胜愿。心易动如高山流水或峡谷湍流,所以,我们平时还是多作些各种各样高低贵贱身临其境的观想,然后,把自心对人天之乐真正地看清楚是否恒时究竟?生起一个真正的出离心,才不至于发错愿。)
   ?
      (73)          哥玛达鸟
                                 ——恶口骂僧累世受报
?
        一时,佛在舍卫城,檀香山上有一只哥玛达鸟临近寿终。
   如来正等觉具有二种智慧(尽所有智和如所有智),遍知一切,每时每刻都在观照着众生的苦乐,即便是大海离开波浪,佛陀对众生的大悲心刹那也不会离开。
   此时,释迦世尊观知哥玛达鸟该授记了,依靠它可以度化无数众生。故佛于舍卫城刹那间来到了檀香山,在离它不远的地方显示神变,显现出五百只扎夏鸟恭敬右绕佛陀,它也对佛陀生起了欢喜心,也想去转绕佛陀,但还没来得及去转绕,在欢喜心中,它就去世转升天界。升天后,他观知是蒙佛之恩德而升天,即来佛前恭敬供养,祈求传法,世尊给它传了相应的法,他得到了圣果,才返回天界。这时,世尊把哥玛达鸟的尸体拿到诸比丘前,为了让众等生起厌离心,便告诉舍利子:“你观一下它前世的因缘是什么?为何变成鸟?”舍利子遵命,马上以声闻智慧入了最高境界的定来观察,结果是:它的前一世、二世乃至声闻眼无法观察到生生世世一直是只鸟,却观不到是以何业转生为鸟。舍利子出定,在佛前恭敬顶礼合掌祈求:“世尊,弟子尽力也没观察到它的业缘,唯世尊具大智慧遍知一切,故祈请世尊为观,并宣说其前后因缘。”
        世尊告曰:“诸比丘,这只鸟是前世造了恶业而得此报的。在很早以前,有一位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见义如来出世,在其教法下,有一僧团的管家四处化了很多缘,有很多僧众看不惯,劝他不要再到处去化缘,这样没有很大的意义。当时,管家生了大嗔恨心,愤然恶口相骂:‘你们这些出家人,天天象哥玛达鸟一样,只会喳喳喳地说一些费话,什么事情都不考虑,简直不象比丘。’后来,他慢慢又生起了后悔心,励力忏悔前衍,到临终时发愿:愿我对僧众粗语的恶业不要成熟,愿我将来在象见义如来一样的如来前,令佛生欢喜心。当时的这位管家即这只哥玛达鸟的前世,自见义如来出世一直至我的教法下,他都在傍生界。今对我生欢喜心故,死后立即升天了。升天后,又在我前求法获证圣果后,返回天界。今我与见义如来功德、智慧、事业、力量相等无别,故他在我教法下,对我生欢喜心。”世尊如是宣说竟。诸比丘听了此鸟的前后因缘,都生起了厌离心,世尊见彼等已堪为法器,便传了相应的法,使很多谛听者灭尽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
?
         (74)          圣身父子
                                  ——害怕被杀出家证果

    一时,佛在舍卫城,城中有一著名施主,富如多闻天子,他与妻子共同生活,后来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身色金黄,面如满月目如莲,手臂修长过于膝等等种种妙相,取名时,因父名圣身,故将孩子命名妙身。圣身夫妇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喂养着妙身,妙身如海莲般迅速地成长着,稍大便学习文字历算、婆罗门行为等十八种学问,通达无碍,并通达了辩论的许多经典。后来,他父亲准备作一次大的上供下施,当时,圣身也知道沙门果达玛已出世,他觉得:世尊是能仁遍知,悉知过去、现在、未来的一切事情,所作一切皆如理如法,为了这次供施的圆满,理应请问释迦世尊。他便乘着马车前往舍卫城,途中能乘则乘,不能乘则徒步行走,到了佛前恭敬顶礼,谨于佛前请问:“世尊,我准备作一次较大的上供下施,有五百牦牛、五百犀牛,还有很多小牛、山羊、绵羊等全部围好了,另外准备了很多饮食,准备迎请僧众及婆罗门(Brahmin)受供,为了圆满上供下施,请世尊抉择我该怎样办才为上策。”世尊为他传了供施方面的究竟法要,他立即摧毁了萨迦耶见(Sakya Ditthi)得到了预流果位(Sotapanna Phala)。回去后,孩子问他:“今天我们对婆罗门作什么供养布施(Dana)?”他说:“先不要说婆罗门,应该先供佛及僧,再供婆罗门。”孩子便依父言奉行。他们父子同去佛前,恭敬祈请佛陀去他们家应供,世尊默许了。他便把所准备的牛羊全部都放了,对它们说:“野外有清净甘甜的水,清凉和煦的风,碧绿广袤的草原,任你自由自在地去生活。”放了这些牲畜,晚上便作了很多饮食,次日亲自迎请佛陀及僧众光临他家里应供。佛陀及僧众著衣托钵到圣身家依次敷座而坐,圣身父子亲手供养了佛陀及僧众甘美的饮食,供善毕,又供养了僧衣(Kasaya)给各位僧众,供世尊一件无上妙衣。一切圆满后,世尊为他们宣说了相应法,并赞叹了正法的功德,之后,返回经堂了。
        昨天特意来接受布施的几位婆罗门见牦牛全放了,生起了很大的嗔恨心,极为不满地问:“为什么布施给我们的牦牛和财富反供养了沙门果达玛?这是为什么?”圣身婆罗门听到这些,知道这些婆罗门对他生了嗔恨心,马上去跟他们解释:“你们为何对世尊这样不满?他对你们作了什么不应理的事?我们还可以照样布施你们其它财富。”这些婆罗门还是很生气,因为对他们皈依佛门很不满,并蓄谋着杀害婆罗门父子。圣身父子知道后非常担忧,后来只好决定去祗陀园,在世尊前恭敬顶礼,讲清了事情的原委。并祈求道:“我们现在已舍弃了世俗间的一切事情,凡夫人在世间生活很难满足别人的愿,我们来到这里,想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受持比丘戒,行持梵净行(Brahmacari),祈请世尊慈悲开许。”世尊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为他们传授比丘戒,又传一些教言,他们父子依教修持后,灭尽了三界烦恼,获证了罗汉果位。时诸比丘赞叹道:“世尊,圣身父子最初因害怕被杀而来祗陀园,现在,却证得了阿罗汉果位。善哉!(Sadhu)善哉!(Sadhu)”
        世尊告曰:“不仅是今世,以前他们俩也是在被害时,对世间法生起了厌离心而出了家。其中因缘吾为汝等演说:在贤劫人寿两万岁时,如来正等觉人天导师迦叶佛出世,有一婆罗门常常作上供下施,无意间与另一位婆罗门发生了冲突,这婆罗门人多势众,准备杀害那一位婆罗门。他知道后,把自己所有的俗家事务舍弃,带着儿子到佛前出了家。临终时他发愿:我们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虽没得到什么境界,但愿将来在释迦世尊出世时,令佛生欢喜心,在佛教法下出家,灭尽三界轮回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婆罗门父子就是现在的圣身父子。当时他们是害怕被别人杀害而出家,后来发了愿,今生他们同样是害怕被别人杀害而出家,并以往昔愿力成熟故,在我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了阿罗汉果位。”
?
       (75)          本师
                              ——两世引导亲眷证果
?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施主娶妻后,夫妇俩先生了一个庄严的孩子,后来,连续又生下了六个孩子。夫妇俩给每个孩子都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都用牛奶、酸奶、油饼等把他们喂养大。让他们学习文字历算八种观察等一切学问,他们也全部精通无碍。到他们该选择事业立足于世间为人处事的时候,他们的父亲教导他们:“你们已经明白了一些事理,不过,以后还要好好听从父亲的话,多亲近给孤独长者,对你们今生来世都有很大利益的。”但这些孩子因前世各人的因缘不同,唯有第七个孩子听了父亲的言教,亲近给孤独长者,并对世尊生起了欢喜心。其他前面的六位兄长们分别所止了外道的六大本师⑴。还恭请他们各自的本师到自己家中受供,老七想:他们都恭迎自己的本师,我也应该恭迎自己的本师——释迦世尊到自己家里应供。便对六个哥哥说:“以前你们在迎请你们的本师时,虽然我不信他们,但我还是尽力帮忙作事,现在,我要恭请我的本师释迦世尊到我们家来应供,请你们也尽力帮助我。”他的那些哥哥还是比较明达,另外又请了一些亲眷,晚上一起准备了很多饮食,次日便亲迎世尊及僧众,世尊率僧众著衣托钵到他家里应供,供养圆满后,世尊观察他们的根基,为他们传了相应的法,他们都摧毁了萨迦耶见,获证了预流果位。他们在佛前再三祈求:“我们为了解脱三恶道的痛苦,也为了六道众生解脱轮回之痛苦,远离生死,祈求世尊及所有的僧众,在有生之年一定只受我家的供养,不要去别的地方。”世遵告诉他们:“不要如此,我可以跟你们结缘,同时还要度化很多其他有缘众生。”他们尊从佛言,世尊率僧众便返回了经堂。老七心想:我应该在世尊教法下出家。征求父母同意后,在佛前祈求出家受持比丘净戒。佛陀以‘善来比丘(Ehi-Bhikkhu)’的方便言词使他纳受了戒体,并传授一些教言,他精进修持后,灭尽三界轮回的烦恼,获证了阿罗汉的果位。
        诸比丘请问:“世尊,您看施主家七个孩子,六个依止外道本师,最后都是藉老七的引导遇佛教化,证得圣果,并且老七自己还出家,亲证罗汉果位。”
  世尊告诸比丘:“不仅是现在,以前他们六个也是不太和合,依靠弟弟的调和,得到出家证得四禅五通。其因缘是这样的:在很早以前中土有七个国家,各自为政,他们之间经常因一些矛盾而互相作战,死伤了很多人。后来,嘎西的梵施国王心想:最好能和解六国的纠纷,但自己又无能为力。不过,附近有一位具五神通的仙人,如果请他来调和,肯定能和解六国之间的矛盾。便到仙人前再三祈求:‘尊者,现在六国之间经常不合,相互作战,已经杀害了很多众生,今特意恳求尊者能慈悲,调合他们之间的关系。’仙人默许了。之后,他们六国又互相起兵,各自率领四大军队安营札寨,在印度鹿野苑对阵,梵施国王又到仙人前请求,仙人就跃入虚空,显示种种神变,六个国王目睹这些,对仙人生起了欢喜心,都放下武器,对仙人恭敬顶礼,祈求依止仙人出家,仙人默许。他们便分别回去处理妥国内上下事务,来到仙人前出家,而且依照仙人的教言精进修持,最后获得了四禅五通。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仙人即今现前菩提的我,六个国王即现在学外道的六兄弟,梵施国王就是现在最小的弟弟。当时,六个国王依靠他而得到四禅五通,现在,六个哥哥依靠他而获证圣果。”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5:59:11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诸比丘复次请问:“世尊,施主的儿子和眷属都造了什么善业,今生转生于富贵之家,并在佛的教法下,得到圣果?”世尊复告曰:“这也是他们前世的因缘。早在贤劫人寿二万岁时,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印度鹿野苑一位施主家生了七个孩子,前面六个都是观点不一,修学外道,只有小儿子对佛法具欢喜心,他就用种种方便法引导六位哥哥对迦叶佛生起信心,并出了家。七兄弟各自在临终前都发愿:愿将来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不作佛不欢喜的事,以今生出家的功德,在释迦佛的教法下,灭尽烦恼,得证圣果。那位施主也作了广大布施,一生中皈依持居士戒,临终时发愿:以此善根,愿我生生世世生于富贵之家,依靠我的七个孩子,在释迦佛教法下,令佛欢喜,不作令佛不欢喜的事。诸比丘,你们是怎样想的?当时的这位施主一家即今施主一家,他们都因往昔的愿力及积累资粮所至,今生值遇我的教法,得教言后,皆获证圣果。这是他们各自的前后因缘。”
                     
注: ⑴   外道六大本师:又作外道六师。古印度佛陀时代,中印度(恒河中流一带)势力较大之
                  六种外道。系以佛教立场而言,实为当时反对婆罗门思想之自由思想家。
                  一、珊舍耶毗罗胝子,怀疑论者。不承认认知有普遍之正确性,而主张
                不可知论,且认为道不须修,经八万劫自然而得。二、阿奢多翅舍婆罗,
               唯物论。快乐论者。否认因果论,乃路伽耶派之先驱。三、末伽梨拘舍
               梨,宿命论之自然论者。主张苦乐不由因缘,而惟为自然产生。系阿奢
               毗伽派之主导者。四、富兰那迦叶,无道德论者。否认善、恶之业报。 
                     五、迦罗鸠陀迦旃延,无因论之感觉论者。人为地、水、火、风、空、
             苦乐、灵魂为独立之要素。六、尼甘陀若提子,奢那教之创始人。主张
                        苦乐、罪福等皆由前世所造,必应偿之,并非今世行道所能断者。
?
      (76)         迦叶尊者
                                  ——功德无量世尊亲赞
?
   一时,佛在舍卫城,有一次,迦叶尊者(Kassapa Thera)在一个寂静的地方闭关了很久回到世尊身边。他须发皆长,衣衫褴褛。当时,世尊正为数百眷属传授妙法,眷属们见他如此模样,心生不悦,觉得他行为衣着很不如法。此时,世尊悉皆了知眷属们各自的心念,心想:我涅槃 (Parinibbana)后,佛法全靠他来弘扬,他本已精通三藏(Tipitaka),具足种种功德,如果众比丘经常轻蔑他实不应理,他应该是人天诸众所应恭敬赞叹的大德,所以,我应在众人前宣扬他的共不共的功德。便告众眷属曰:“你们不要轻蔑迦叶尊者,我涅槃后,我的教法全由他来弘扬。”接着对迦叶尊者说:“迦叶,你来和我坐在一个座垫上。”众眷属顿时觉得,世尊此举真是希有,肯定是迦叶尊者有不可思议的功德。迦叶尊者来到佛前,右膝着地,合掌顶礼,禀白世尊:“释迦世尊,您是我的本师,您是我的善逝,我是您的声闻(Savaka)。”(此时,迦叶尊者已得戒体,此是旧仪规中的承诺得戒体)世尊对众眷属宣说迦叶尊者的功德:“譬如,我在一天、两天、三天乃至七天之间可以住于第一禅定,迦叶他也可以象我一样,第二禅、第三禅、第四禅的境界,凡我所能得,迦叶一样能如是;如四无念、四无色界等我所有的境界,迦叶全部具足,我的神变如大变小,一变多,水不能溺,火不能烧,住于虚空等种种不可思议的神变,迦叶也一样具足。”(以上种种境界,《百业经》藏文版本中有详细讲述)听到世尊对迦叶尊者如此赞叹,众眷属自然生起了很大的信心。
  迦叶尊者受到了众人的恭敬,世尊又对众眷属作很多授记。时诸比丘赞曰:“世尊如此赞叹迦叶尊者,人(Manusa)天(Deva)诸众也生起极大的恭敬心。稀有!奇哉!”
  佛闻此言,告诸比丘曰:“不仅是现在,以前我也是在众人前赞叹他,他因此而得到众人的恭敬。曾在印度鹿野苑有位梵施国王执政,举国上下,无诤、无仇、无盗、无灾,政通人和,五谷丰登,君臣慈贤,庶民忠君,梵施国王如理如法地把整个国家治理得井井有条。宫内有五百王妃与国王一起享受幸福的生活,但她们始终都没给国王生下个太子,虽然祈祷了所有的天尊,仍无济于事。当时,国王手下有五百位骄傲自满,恃纵放逸、性格恶劣的大臣,其中只有一个胜藏大臣,具足智慧,人格稳重,心地慈善,作事纵观大局而谨慎周到。这时,梵施国王与黎宏国王之间产生了一点矛盾,梵施国王心想:如果我的胜藏大臣住在黎宏国家,肯定两国之间的矛盾会解除,也不会起战争的,最好让他去住在那个国家。这样,梵施国王就把自己的意图告诉了胜藏大臣,胜藏大臣也欣然遵命,他就去黎宏国家暂时安住了下来。自那时起,因为胜藏大臣的智慧,使两国之间的关系日渐融洽。后来,梵施国王年岁已高,而他的一个王妃居然怀孕了。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孩子,宫廷上下都为小太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用牛奶、酸奶、酥油饼等上好的饮食喂养着他。到太子刚会行走时,梵施国王心想:我已经是年迈体衰了,很快会死的,太子年且尚幼,不能左右国政,其他大臣心机不良会害太子抢夺王位的。他便自然而然地想到自己重爱的胜藏大臣,把他接回来,王位交给他,他会很好地保护小太子,国家人民也不会有违缘。不过,毕竟现在他身为大臣,要想让他继承王位,一定要当众赞叹他的一切能力才干等,以免众人不服。这样,梵施国王就特派专使迎请胜藏大臣回宫与国王商议大事。胜藏大臣便从命回鹿野苑,梵施国王让宫内大小重臣,乘象骑马,城市内外,道路两旁都新加严饰,国王也是御驾亲临,整个迎接的场面非常隆重。久违了的君臣二人一见面,互抱相对无言。然后共乘一大象,共享盛宴,共一碟食。宴会将毕,国王慎重地对胜藏大臣说:‘重卿,我年岁已高,太子尚幼,我死后,一切国事均由您来替我,好好保护我的小太子。’胜藏大臣也答应下来了。后来,国王生病因各种草药秘方医治都无效驾崩了。胜藏大臣召集了所有朝中重臣对他们宣布:‘各位大臣,现在国王已驾崩,太子尚幼,以后,应由太子来继承王位,统领天下,我们现在应好好保护太子。’因国王曾亲赞其功德,故众人很信服于他。诸比丘,你们是如何想的?当时的胜藏大臣即今世之迦叶尊者,梵施国王即今现证菩提的我,往昔我也曾对众臣前赞叹过他,今生亦如是。”诸比丘闻已,欢喜信受,作礼而去。
   
       (77)          阿难尊者
                              ——佛入灭前授记未来
?
  尔时,阿难(Ananda)出家已学八万四千法门竟。佛陀授记曰:“在我教法下,阿难乃多闻第一。”同时授记迦叶尊者(Kasspa Thera):“我涅槃后,迦叶乃为法的传人。”如此授记毕,二尊者在人(Manusa)天(Deva)中受到极大的恭敬。之后,佛陀复次告众比丘:“诸位,在我涅槃后,迦叶将是我法的传人,阿难将是多闻第一。”之后,佛陀就到拘尸那拉城(Kushinagar),准备涅槃。正欲涅槃时,佛陀观察:若我的教法仅传给人,没有交付给非人,则正法不会久住;如果交付给非人,而没传给人的话,则正法不会继续弘扬于人间;故,我应把正法交付给人与非人。然后,佛陀告诉迦叶尊者:“我涅槃后,你们应结集三藏;你涅槃后,把佛法交付给阿难;阿难在未得阿罗汉圣位之前,你不要入涅槃;你传付给阿难后,待阿难将涅槃时,将佛法交付给草衣;草衣除外道、制恶龙、伏邪魔,在未出家前,阿难勿入涅槃;草衣涅槃后,再把佛法交给啸虎,而啸虎在未证阿罗汉果前,草衣不要涅槃;啸虎涅槃后,把佛法交付给有愧,有愧在未得罗汉果前,啸虎不要涅槃;有愧涅槃后,把佛法交给魁舍;魁舍涅槃后,把佛法交给大三千,此乃七代传承。每前一代在后一代没有得罗汉果或出家前,不要趣入涅槃,待佛法该传付于下一代的机缘真正成熟时,把佛法交付于他们后,才可以示现涅槃。”(师言:世尊的教法主要有七代传承,七代传承之后虽然没有再一代一代地相传下去,但实际上,诸阿罗汉已把小乘的甘露法要传付给后代了。现在藏地的《大藏经》的传承,至今仍是代代传下来的。虽然没有象七大祖师那样的单传,但教法的传承一直到现在还是保持着清净的传承。小乘中亦如是说。)佛陀嘱咐迦叶、阿难两位尊者后,两位尊者在佛前恭敬顶礼合掌承命曰:“依教奉行。”佛复告迦叶尊者:“你把未入圣位的凡夫僧众均带到外面出游,如果我趣入涅槃时出现僧众不合的话不太好,所以最好把凡夫僧带到外面去。”佛陀又想:如果帝释天及四大天王能在此时来到我面前非常好。刹那间,帝释天及四大天王便亲自手持天人的各种鲜花来到世尊前,向世尊恭敬顶礼供养。世尊告诸天人:“我在短时间内将显示趣入无余涅槃 (Maha Parinibbana),我涅槃后,你们要好好保护正法(Saccadhamma),再过一千年佛法接近隐没时,世间上行持善法者也没有了,整个南瞻部洲将遭到很大的灾难。天不下雨,庄稼不生等各种灾难。当时有从边地南、西、北三方来的国王,他们是专门摧毁佛法的。南方来的夏嘎国王,西方来的布达嘎国王,北方来的雅哇那国王,将分别带领十万眷属,来到人间,摧毁佛法、砸毁佛像和杀害很多比丘。不但如此,下面的人民也是对僧人作种种的违缘,对僧人们作种种的欺辱。这时,印度中土果新巴的大自在部国王,他拥有十万眷属,后来,生下一位太子,太子俱生有盔甲等各种兵器,而且两手沾满淋沥的鲜血。同时,五百大臣也是生下与太子一样的孩子,果新巴城还降下了血雨,民众们都感到希有,马上请相士观察。相士观察后告曰:‘大自在部国王的太子以后将成为世间第一的国王。’他们为太子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因他降生后大家非常难以忍受,难以理解,故取名为难忍太子。难忍太子长大后,在十二年中经常与毁坏佛法的国家作战。大自在部的臣民们都觉得太子与魔王作战的确了不起,因此,生起了欢喜心。后来,天人授记:将来难忍太子会把所有的魔王全部消灭光。得此授记后,大自在部国王更加高兴,即把王位禅让给难忍太子,给太子加冕,封太子为大自在部的国王,原来五百大臣也分别把自己的权位让儿子们来继承。这样,新上任的难忍国王与五百大臣齐心协力与魔王作战,三魔王的三十万眷属全部被降伏。当时有一位火施婆罗门,精通一切教法,长大娶妻,妻子怀孕后,常想与人作精彩的辩论。后来问相士,相士说:‘这是胎儿的缘故,等生下孩子后,会恢复如初的。’九个月后,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降生了。他长大后,精通一切学问,尤其擅长辩论。因他有五百个婆罗门弟子,人们便称他为众弟子。这位众弟子在我的教法下出家,并精通三藏。此时,另有一位叫善财的商主,他的妻子怀了一个最后有者,怀孕后,她心里特别安乐,不愿说话很能安忍。商主特意请相士观察,相士告诉他:因胎儿是最后有者的缘故。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庄严的孩子,取名为寂静。寂静稍大,征得父母同意,在我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证得罗汉果位。他经常远离愦闹,乐于在静处安住修持。当时,大自在部的老国王已驾崩了,难忍国王捧着先父的遗体悲恸欲绝,任何人也劝慰不了他,解除不了他的痛苦。此时,众弟子带着许多眷属来到果新巴城,对难忍国王宣讲了很多妙法。

wlxg20130220 发表于 2013-11-29 16:00:01

续-《(48)      慈力国王        》

摘自《百业经》
  难忍听闻妙法毕,基本上解除了丧考之痛,他对众弟子生起了很大的信心,并发愿终生护持众弟子。时难忍国王问诸比丘:‘中土佛法已隐没多少年了?’诸比丘告曰:‘已十有二载。’难忍国王再作观察,确实如此。当时的出家人没有诵戒讲经的,整天散心杂话度日(师言:我们现在正法在世,值遇善知识,无有愦闹,一切顺缘具足,希望各位弟子抓住良机好好闻思修,不要下午比太阳睡得早,早晨比太阳起得晚,白日串寮去聊天,这样纵眠放逸,虚耗一生太可惜了!千万不要这样!)当时出家人行为不如法,仅显形象而已。那时,众天人也说:‘再过几天佛法就要隐没了,不知人世间将有哪位贤圣者发慈悲心能将佛法再度广弘人间?’(天人所说详细内容藏文中广明)当时,果新巴的五百居士听天人这么说,非常着急,到处去祈求比丘们好好诵戒讲法,否则,再过几天佛法就隐没了。当时的中土唯有果新巴城集众诵戒,寂静者便前往果新巴城一起诵戒。到了果新巴城时,城里已有十万僧众集中在此,其中只有新来的寂静者是罗汉,众弟子是能讲经的三藏法师,其余的全是凡夫僧,这次全体僧众集合的法会是释迦牟尼佛教法中最后一个法会。(后来由于四大天王的护持,这个悲惨的局面没有出现。)最后,他们共推三藏法师众弟子率僧众诵戒(Uposatha),诵戒时必须有一位三藏法师带他们诵别解脱比丘戒,三藏法师对僧众说:‘现在南瞻部洲的所有声闻都集中在这里,大家推举我为僧众诵戒,一方面,我具足条件,已得广闻并精通三藏,另一方面,我对学处的行持不是很圆满;这么多的僧众中肯定有比我在学处和行持方面更加精通和圆满的,若有这样的上座,应为僧众诵戒(中间有些诵词已略)如有学处比我更高者,请如理如实地宣说自己的功德。’此时,众中唯一的阿罗汉寂静尊者于三藏法师前恭敬顶礼后说:‘您诵戒是很好的,但实际上我也是如佛在世时的舍利子和目犍连一样的,也是在佛教教法一千年到此时,守持戒律非常清净……’他如理如实地宣说了自己的功德。而这时,三藏法师的一个叫石方崩捡的弟子,对刚到这里的寂静尊者于僧众中宣说自己功德的行为生起了嗔恨心:你这个新来的比丘怎么能比得上我的三藏法师。(他不知寂静尊者已是阿罗汉,故看不惯他的行为),就抽出宝剑,杀害了阿罗汉。时阿罗汉的弟子心想:在十万僧众中只有一位阿罗汉,竟然把阿罗汉杀掉,这是什么行为于动机?他也生起了嗔心,再也抑制不住心中的怒气便抽出宝剑不由分说把杀阿罗汉的比丘也杀死了。尔时,僧众乱作一团,罗汉的弟子们蜂拥群起把三藏法师——众弟子也杀害了。这唯一的一位阿罗汉和唯一的三藏法师都没有了,故佛法隐没。因诵戒、讲经已没人统领负责了,整个僧团仅仅成了一个形象。此时,大地震动,世间出现很多的恶兆。诸天人也悲哀叹言:‘释迦牟尼佛教法已隐没了!’三十三天(Tavatinsa)忉利天宫的佛母——大幻化母(摩耶夫人)(Maha Devi)从三十三天(Tavatinsa)降临,悲眼慈视着可怜的众生,心里也觉得:我的孩子释迦牟尼佛经过三大阿僧祗劫积累资粮发愿亲证的教法,为什么这么快就隐没了。她既痛心又不满。此时果新巴的五百居士听到天人的叹言,也知道了当时佛法隐没的惨景,生起了无比的忧愁和痛苦,他们也慨叹:‘为何释迦牟尼佛教法这么快就隐没了!’这时,果新巴的难忍国王把南方、西方的国人全都涂炭无余,当他得知阿罗汉和三藏法师被杀,嗔火纵烧,把所有的出家人全部杀光,并把经堂、佛塔(Cetiya)全部摧毁。”释迦世尊告众天人:“各位,以后我的教法会遭遇如此悲惨的隐没时期。若到此时,你们一定要励力保护,(译者:如果诸天人当时没有护持(Dharmapala),可能不会有我们现在的佛法。因当时四大天王和帝释天对佛法作了保护,方使佛法得以保存至今。佛法住世已二千五百多年,将来仍存在,所以护法很重要。)你们能不能护持?此时,四大天王和帝释天忍不住纷纷起身,合掌发誓(Adhitthana):“世尊,我们一定会竭力保护佛的教法。”东南西北的四大天王发誓护持各方的佛法,遣除各方的违缘;帝释天誓护十方。(师言:以人寿来算,佛法住世二千多年。对四天王、帝释天来说,自发誓护法起现今大概只有三、四天。当时他们发誓护法,现在仍然护持,所以我们以后祈祷四大天王等好好保护佛法。四大天王,宁玛巴(Nyingmapa)白玉派(Palyul)的七十五尊护法神中就有四大天王,嘎举派(Kagyur)的护法神祈祷文中也有四大天王,黄教格鲁派(Gelugpa)在拉萨的寺院嘎单寺、哲蚌寺(Drepung)等很多寺院刚近门就能看到四大天王的唐卡(Thangka)(布画像)挂在墙壁上,汉地许多寺院的第一层殿里都有四大天王。帝释天曾发誓作护法,此亦少为人知。藏族的戒律方面是有记载的。藏族虽没塑像,但很多寺院的门口都有四大天王的画像(唐卡)。马尔康一带的寺院门口两边均挂四大天王之像。我们也应好好感谢四大天王,不然,如果不是他们发愿护法,现在就没有佛法了。当时的比丘僧众早把佛教法时期结束了。但因当时四天王和帝释天发愿的缘故,现在佛法还在。)四天王和帝释天在佛前恭敬顶礼返回天界。(师言:很多护法神和天人对佛法的保护很重要,不然,全靠人来保护没有这个能力,但如没有把传承交给人的话,则天人没有弘扬佛法于人间的能力,他们只有保护的能力。故为了弘扬,必须把传承交给人,为了保护必须交给护法神。所以,大圆满的法全是这样的,传承是一代一代的,同时也把佛法交给护法神。)当时,世尊把教法交给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时,诸比丘白言:“善哉!(Sadhu)善哉!(Sadhu)世尊已把佛法交付迦叶尊者,并授记阿难尊者为多闻第一。”释迦牟尼佛说:“不仅是现在把佛法交给他们,以前,我作国王时也是把军队交给迦叶尊者,把国库和太子交给阿难尊者,请他们保护我的国家,其中因缘汝等当谛听。很早以前,有一‘木特勒’城市,由大天国王掌管。他的王妃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很庄严的太子。他们为太子的诞生举行了隆重的贺生仪式,并取了适合种姓的名字,用牛奶、酸奶精心喂养着。后来,国王重病,以各种茎、根、叶、果等药来治疗都无效。国王想:自己病重在身,怕是难以痊愈,如果现在去世了,太子尚幼,不能亲政,若为奸臣左右,定将祸国殃民,我死后应由谁来辅佑太子呢?他自然而然地想到了嘎沃、涅嗄沃二位大臣。这两位重臣不仅智慧很高,而且人格稳重非常善良,作事即高瞻远瞩又小心谨慎,应是辅政的最好人选。他立即宣二位大臣进宫商议要事,告诉他们:‘我一病不起,想已不久于人世,朕把四大军队、国库及太子全托付给你们二位重聊,望好好辅佑太子,护持国政!’二位大臣遵从王命,立太子为王,辅佑国政,老国王不久就驾崩了。二大臣皆尽忠保国,尽力效命。等小国王长大后,便把军权、国政大权全交给了他。诸比丘,当时的大天国王就是现在行持菩提的我,当时的二位大臣就是现在的迦叶尊者和阿难尊者,当时的小太子就是现在的草衣罗汉。当时我也是把军队、国库、太子托付给他们来护持我的国家,现在我也是把佛法交给他们继续弘扬。另外,迦叶尊者以前也发愿,释迦牟尼佛涅槃后,他接佛的传承,代代相传。阿难尊者以前也发过愿,发愿在释迦牟尼佛教下为多闻第一。那是在贤劫人寿两万岁,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有一位比丘,他在迦叶佛教下,依止了一位多闻第一的堪布,出家持净戒,临死时发愿:我在迦叶佛教下一生出家,虽然没有获得任何境界,愿我在释迦牟尼佛教下,令佛欢喜,灭尽三界烦恼,获得阿罗汉果位,并象我的堪布一样,愿我在释迦牟尼佛教下多闻第一。当时发愿的比丘就是现在的阿难尊者。以他当时发愿的缘故,今在我教下,令我欢喜,出家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并且在我教下成为多闻第一。迦叶尊者在迦叶佛出世时,在佛教法下出家,他的堪布在迦叶佛教法下是头陀第一。他一生出家也于临死时发愿:我虽在迦叶佛教法下一生出家,但没有得到任何境界,愿我在释迦佛教下,令佛欢喜,出家,灭尽烦恼,得到阿罗汉果位,象我的堪布那样成为头陀第一,并且在释迦牟尼佛示现涅槃时,我能持佛微妙法代代传下去。他发此殊胜愿后,就去逝了。后投胎到印度鹿野苑一大臣家中。长大后,成为当时的直指国王的大臣。当时迦叶佛示现无余涅槃,直指国王作了遗塔,方圆一由旬。国王把建遗塔的整个工程交给他负责。大臣把遗塔圆满造成后,国王请迦叶佛教下的所有比丘们来,举行仪式开法会。因当时迦叶佛圆寂七天后,生死自在的圣者们全已趋入涅槃很多凡夫僧都已还俗(Uppabbajita),(译者:各位以后遇到什么动乱会不会道心不动?)故到处已请不到一位僧人来供养。国王询问大臣:‘现在为何没有僧人?’大臣回禀:‘国王,佛已涅槃生死自在的圣者也趋入涅槃,凡夫僧全已还俗(Uppabbajita)。’(师言:可能象当时解放时期一样,很多高僧大德到外国去了,藏地的凡夫僧,有的国家强迫还俗(Uppabbajita),有的自愿还俗(Uppabbajita),藏地几乎是没有出家人。少数人虽然内心持清净戒,但外面也不敢穿僧衣。汉地也有这样吧,但愿不要在我们时代使佛法遭到大违缘,不然我们这么多人中,有些遇到大变化时,肯定境界不是很圆满的,到时可能会转变的很多。)当时没有找到一个僧人,国王只好自己作了一些供养就返回了。大臣因此在佛塔前发了殊胜的愿:以我这次修佛塔的善根,愿我生生世世转生于富贵之家,将来释迦牟尼佛出世时,令佛生欢喜心,于佛教法下出家,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将来佛示现涅槃时愿由我来继续弘扬佛的教法。诸比丘,当时的大臣就是现在的迦叶尊者,因他当时发愿之故,今于我教下,令我欢喜,出家获证罗汉果位。”此是迦叶和阿难二位尊者承传教法的因缘。
      
       (78)       能持子
                           ——愿力成熟富家证果
?
    一时,佛在王舍城,城中有一位财富圆满的德卫峡玛婆罗门,邻近的德卫夏城,有位杰日婆罗门,此二婆罗门关系极为密切。杰日婆罗门娶舍利为妻,夫妻共同生活,妻子怀孕九个月后,生下一个非常庄严的孩子,夫妇为孩子的降生举行了隆重的诞生仪式,取名为舍利子。德卫峡玛即能持婆罗门,与妻子共同生活生了一个孩子,取名能持子,他们都用牛奶、酸奶、油饼等精心地喂养着各自的孩子,这两个孩子如海莲般地迅速长大了,他们俩也是同窗共读,护助护学,论典都基本精通,学业圆满了。舍利子进一步博学论典和辩论,十六岁时,许多辩论家都辩败在他的手下。后来,他独自走进森林随一外道出了家。待世尊出世后,舍利子和目犍连对佛法生起了无比的信心,转依佛门,并在世尊前精进努力灭尽烦恼,获证阿罗汉果位,佛陀分别授记:舍利子为智慧第一,目犍连为神通第一。能持子后来则作了引胜国王的大臣,经常来往于皇宫,作很多事情。但他经常恃王权,要挟婆罗门、施主等,敛征赋税、暴取民财。此时的舍利子与能持子是截然不同。能持子已娶妻成家。
   此时,舍利子观察到调化能持子的机缘已成熟,打算去度化他。一天早晨,舍利子著衣持钵到能持子家里化缘去。当时舍利子只见能持子安坐在马拉鬘嘎树荫下,指挥人挤奶。正高声吆喝时,突然看见舍利子从很远的地方来了,高兴得不能自抑,跑上前去抱住舍利子,非常激动,对舍利子说:“久违的老同窗,今日重逢真让我太高兴了,今天请您光临我家,我好好地供养您鲜奶。”舍利子却婉言谢绝道:“老同学您有这颗心就可以了,非常感谢,但,您家我是不会去的。”能持子疑惑不解地问:“为什么不去我家?我们分别这么久了,好不容易有一见面的机会,为什么不到我家去好好聚餐?如果您不去,我心里十分难过的,您不要拒绝老同学的盛情,好不好?”舍利子说:“因为现在我们彼此的行为(Kiriya)完全不同,你现在的行为全是不如法的,借职权暴敛赋税,害了许多众生等等。从礼仪上,我们可以打招呼,但去你家没多大意义。”能持子强辩道:“舍利子,您不要这么说,我是一个在家人,在家人的生活需要很多消费,不得不作一些事,否则,生活无法解决。您看,我上有父母,下有妻儿奴仆亲眷,周围有亲戚朋友,都要靠我维持他们的生活;上面还要依靠国王,依靠国王必须护持土地,护持土地则经常要供养土地神、护法神,还要经常供养沙门、婆罗门等,还有许多事情要作,这样,若去如理如法的行事,怎么能行?”舍利子告诉他:“既然这样。我问你问题,你能否好好回答我?”“可以,我一定好好回答。”“你刚才说你为了你的父母、妻子、奴仆、亲朋等不得不造业,那么,譬如你为父母造了很多的恶业,还没来得及忏悔便死了,随业堕入了地狱,此时,阎罗君以各种兵器击打残害你,你非常难忍,就祈求阎罗君不要打杀你,你不是为自己而是为父母而造业的,阎罗君会不会原谅你,放宽你?”“舍利子,这肯定是不会放宽的,只有自作自受。”“那么,我再问你,一个人为赡养父母去如理如法地行事,自己与父母即生中都能得到很大的安乐,父母也高兴,自己也积累了很多资粮,人享受生活不一定造恶业,如果这样,父母是否很高兴?”“如果你为妻子亲眷等造恶业,随恶业而堕恶趣,阎罗君会不会因为是为别人造业而不打你惩罚你?”“那肯定不会放过我的。”“那如果你为了他们而如理如法地去行持,他们也会善待你,这个没有什么疑义吧?”“确实没有什么疑义。”通过舍利子一步深入一步的点化,终于使他如梦初醒,觉得自己为父母、妻子、亲朋、眷属等造了很大的恶业,顿时生起很大的后悔心,一时忍不住内心的痛悔,在舍利子面前呜呜痛哭起来,边苦边用衣服揩着泪水,并于舍利子前忏悔:“舍利子,我的行为确实不如法,最近,我又娶了一个小妾,为此也造了很大的恶业。现在,我愿把她好好打发回娘家,在您面前受持五戒。”舍利子也慈悲地摄受了他,为他授了五戒。如此圆满地调伏了能持子后,舍利子便返回了。
   过了很久,一次,舍利子来到印度南方的森林中,有一位从王舍城来的比丘,他遥见舍利子后,心里非常欢喜,马上趋前顶礼。舍利子问他:“你从何处来?”“从王舍城来。”“那你知道王舍城的能持子吗?”“知道,知道,是尊者以前的同窗好友,后来,受了居士戒。”“他现在仍旧对佛陀和正法具有很大的信心和欢喜心吗?他的身体生活各方面都好吗?”“能持子对佛陀和正法还是很有信心和欢喜心的,但他的身体患了重病,看来是很危险。”舍利子听后,立刻披上法衣前往王舍城。时能持子重病卧床,看见尊者亲临探病,非常欢喜,欲起不得。舍利子连忙摇手示意:“不要起来,不要起来,我在一边坐就是了。”舍利子亲切地询问:“老同学,你是否觉得很痛?比以前稍有好转吗?……”如是详详细细轻声细语地询问了他的病情饮食等。能持子有气无力地说:“舍利子,我现在已经病得不行了,昼夜都是特别的痛……”歇了一会又说道:“我的头痛得比一个大力气的人用绳子紧紧捆绑一个毫无力气人还痛;我的肚子痛得比屠夫把牦牛的内脏全掏出来再塞进去还痛,非常地难忍;我的浑身滚烫得象两个大力人把我拖在熊熊燃烧的烈火里一样滚烫。病情愈来愈重,没有一点好转,看来,活命无望了。”舍利子对他说:“能持子,我问你,你好好地回答。你觉得地狱(Niraya)与饿鬼(Peta)哪个好?“饿鬼好一点。”“饿鬼与傍生呢?”“傍生好一点。”“傍生与人呢?”“人好。”……这样依次问到欲界的最后梵天,能持子说:“生在梵天是最好的。”舍利子郑重地告诉他:“如果你觉得梵天的果位最好,那就好好听我给你传授四无量心的教言,你好好作观,肯定能转到天界。”(藏文中有广明,此处从略)传完教言后,舍利子就往回返。此时,世尊观知舍利子没有对他传究竟的法,只能升天,不能得圣果,马上显示神变,在舍利子走后,显现在能持子前。能持子见到世尊生起无比的欢喜心,佛为他传了相应的法,能持子得到了无来果位(Anagami)。世尊又显示神变比舍利子先到,坐在那里等舍利子。舍利子来到佛前,世尊问:“你哪儿去了?”“世尊我去给能持子传法了。”“你传的法不究竟,在你走之后,我又去给他传了法,他得到了圣果。”舍利子赞叹:“善哉!善哉!如来神变无比,如来度众无边!”
    时诸比丘请问世尊:“世尊,能持子以何因缘生于富贵之家,对佛生起欢喜心?请为我等宣说。”世尊告曰:“此乃前世的愿力所致。很早以前,无争城的龙天国王治理朝政,整个国家安泰和平,君臣齐心合力,人民无争无怨。这时,他手下有位大臣,常借王权,暴敛赋税,生活奢侈,放荡闲乐。有一个穷人见了,觉得应该积累一些善法,后来遇到了一位独觉,他也尽力作了供养,供毕独觉显示神变飞走了。他观想自己在独觉前顶礼发愿:以今供养独觉的善根,愿我将来生于富贵之家,能象国王手下的大臣那样,依仗权势享受美好的生活。诸比丘,你们是怎么想的?当时的穷人就是现在的能持子。还有一段因缘,人天导师、如来正等觉迦叶佛出世时,他皈依佛门受了居士戒,临终时发愿:愿在释迦佛出世时,令佛欢喜。当时的这位居士就是能持子,以两世的愿力成熟故,他今生先作大臣,依仗国王的权势暴敛民税奢侈享乐,后来遇佛生欢喜心得证圣果。”其因缘如是也。
   ?
      (79)      极贤
                           ——佛临涅槃调化证果
   
    佛为兜率天子时,三十三天(Tavatinsa)中有一干达国,国王名叫极喜,他经常对帝释天奏乐供养。兜率天子观察因缘后,降临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极喜呀,兜率天子已到人间投胎,不久他将会降生,对南赡部洲众生普降妙法甘露,你也应到人间去投胎,将来也能得到甘露妙法。”极喜国王说:“帝释天呀,我正忙于音乐,暂时没有时间,以后有空再说吧。”他没有去。
   此时有外道自然派的行者名极贤,当地的很多人们对他象阿罗汉一样恭敬供养。在他所住的城边有一无热恼的大海池,池中的天龙及众神也恭敬他,他有时到海边自由自在地生活,有时到海边的昙花园里观赏。此时,世尊已降生于人间。帝释天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大菩萨已降生了,我们应该去供养他。”极喜又对帝释天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于音乐,没有时间,以后再去吧。”世尊降生后,依世尊的功德,昙花园里的很多昙花开始发芽生长。当昙花开始发芽时,这个外道想:在我祖先的遗言里对昙花盛开有两种说法:一是有转轮王出世,二是有如来出世。而此时昙花已发芽,马上会盛开,这是自己的福报所显现的吧?他心想:我可能是转轮王或是佛。他暗自得意。
   这时世尊看到老病死的痛苦后,就发心到森林里去修行。帝释天又告诉极喜:“极喜呀,现在我们的大菩萨观察老病死的痛苦后,到森林里去修行了,我们应该去亲近他。”极喜又说:“帝释天呀,现在我忙于音乐,以后有机会再去吧,现在还不能去。”
   后来,世尊于菩提树下证得了无上菩提果位,为很多众生转**。帝释天又告诉极喜:“极喜呀,世尊现已开始为众生转**了,我们也应该去听法吧!”极喜仍旧说:“帝释天呀,我现在忙于音乐,暂时不能去。”(译者:有些人,别人劝他来学院,他总说:“不行呀,我现在还要上班,以后再去吧。”可很多人中间就已经死了,所以,求法应立即求。)
   世尊转**时,昙花园里昙花已全部盛开,香气遍满一由旬左右,这时自然派的外道极贤以为肯定是自己福报所显现。
页: [1] 2
查看完整版本: (48)慈力国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