卍续藏第62册No.1188净土必求-二
摘自《卍续藏第 62 册 No. 1188 净土必求》读四大祖师语有感
昆业障深重。何缘得熏持名妙法。实仗四大祖师之言教。而得开发者多。愧无学问。不能阐扬。以报祖恩。遂将书名。奉告诸友。以表不忘其本耳。幽溪大师之弥陀圆中钞。蕅益大师之弥陀要解。坚密大师之十要总序。彻悟禅师之语录。略揭大纲。而述偈云。
六字洪名妙莫穷。即空即假即圆中。法华止观皆明此。是故幽溪立钞宗。
六字洪名妙莫穷。华严全部在其中。竖穷横遍难思议。蕅祖因斯立要宗。
六字洪名妙莫穷。三身之德悉居中。彻公悟此垂言教。切切阐扬念佛宗。
六字洪名妙莫穷。坚师舍命于斯中。愿三大要广流世。令众得闻希有宗。
昆每读三大要。如膏肓之重病。得救济之神丹。感德岂可思议也哉。因述此偈。聊表其本。并采全文为证。以便持名学者。同沾妙益。净土十要总序云。净土持名之法。有三大要焉。一者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如出幽狱。奔托王家。步步之间。欣厌具足。是故万缘之唾不食。众苦之忍莫回。高置身于莲华。便订盟于芬利。蛆蝇粪坏。可煞惊惭。二者参禅必不可无净土。为防退堕。宁不寒心。净土必不可入禅机。意见稍乘。二门俱破。若夫余宗。在昔之时。不必改弦。但加善巧回向。在今之世。秪可助行。必须净业专修。冷暖自知。何容强诤。三者一句弥陀。非大彻不能全提。而最愚亦无少欠。倘有些子分别。便成大法魔殃。只贵一心受持。宁羡依稀解悟。乞儿若见小利。急须吐弃无余。棒打石人头。嚗嚗论实事。已上三要。颇切今时。倘能真实指迷。我愿舍身供养。十方三世。共闻此言。
称名述怀四则并序
圆中钞云。凡诸佛应身接物。有乎四益。一以形益。现身是也。二以光益。放光是也。三以声益。说法是也。四以通益。现神通是也。唯阿弥陀佛。四益之外。更加之以名接物。以其有本时所发誓愿故也。余之四接。其摄机也狭。唯以名接物。其摄机也广。既弥陀发愿。以名而接物。是故应当。专修持名之行。以投愿海。方得感应易显。净业速成耳。又云一称嘉号万德齐彰者。名实不异之谓也。名即假名。实即实德。假名之外。别无实德。实德之外。别无假名。故彻悟云。全德立名。德外无名。以名召德。名外无德。所以幽溪灵峰坚密诸祖。皆劝持名。必不可杂观想。以违弥陀以名接物之大誓愿也。又灵峰大师云。念佛人。若更问念佛是谁。头上安头。骑驴觅驴。明眼人为之喷饭。而近代无知狂悖之徒。反以话头为奇特。名号为寻常。弃如意珠王。竞取瓦砾。可哀矣。昆为此直告云。能念佛的。即是不生不灭之大圆觉心也。念善定生天宫。念恶定堕地狱。念佛定生佛国。倘若更问是谁。正是灵峰所呵者。分明谁字话头。是钝根人事。有何奇哉。又经云。极恶之人。必堕地狱。暂称佛号。即变狱火。而成莲华。岂有圆顿微妙。更过于此。如上四段。皆至要至切之谈。持名行者。可不尽心竭力者乎。为畅鄙怀。复遵前义。而述偈云。
极乐巍巍万德尊。以名接物誓宏深。我今信佛无虚愿。决定持名求往生。
但称名号德明明。彼佛宛然在口唇。可愧我心多异念。于中未见紫金身。
称佛一声掐一珠。本来面目分明举。广长舌相证明斯。切忌更参向上理。
狱火炎炎称佛名。顿然一朵宝莲成。速超苦海无如此。那可于中不死心。
读佛偈四则并问答
余题读佛轩。有学者问云。佛贵心念。诸说皆然。师重口读。请示其由。令我断疑。亦好共行。余反问曰。万法唯心。汝已知否。答曰已知。又问。口是一法否。答曰口是一法。余曰既知口是一法。谅必已知口即是心。若不知口即是心。万法唯心之义。便不通矣。自口唯心。尚且不知。他物唯心。岂非空说。汝今既知。口是一法。即是自心。万法唯心之义。可谓的确矣。如此终日口读佛。岂非终日心念佛。何疑之有。复次当知。在朝贵士。处世明贤。无有一人。不从读诵而得也。何况出世间之大道。岂有不从读诵而成哉。遂作四偈。而安慰之。
佛号勤勤读。莲华速速开。弥陀曾有愿。决定为君来。佛既有缘赞。须加信愿持。朝朝只十气。亦决到莲池。人人佛肯读。个个菩提熟。乃至极凶人。亦能生彼国。下愚将佛读。贤者看为低。且待临终日。各人见是非。
舌病难除戒午后食
昆自癸酉春。忽得舌病。已经数载。不能断除。岂不哀哉。无奈舌病越久。贪味之心越炽。乃至时时刻刻。欢喜吃东吃西。如此之心。岂非大乱。心内之乱。犹可称佛。犹可往生。向外好吃之乱。丑甚丑甚。岂能现世而得往生者哉。念佛镜一书。将一切法门。与念佛比较。皆差百千万倍。唯午斋一戒。而极赞之。因此害。少人知觉故也。经云。贪财色名食睡五欲者。必堕恶道。可不惧乎。因此立誓。毕命为期。常持午斋。若破此戒。必堕地狱。不破此戒。愿佛哀怜。必生西方。因色身不佳。夜饥难忍。故于子时之后。稍用小食。而述偈云。
久缠舌病莫能去。定是多生贪口味。为此终身持午斋。子时稍犯当惭愧。
愧多贪恚愿迟作师
欲为人师。必须戒律精严。慧解具足。方能自利利他。道业圆成者也。愧哉。我古昆非但不能如是。抑且多贪多嗔。难调难伏。是故见恭敬我者。便生贪爱。见毁谤我者。便生嗔恚。此是古昆真实之言。若是妄语。必堕地狱。如此心行。岂能往生。故圆觉经云。有爱我者。我与随顺。非随顺者。便生憎怨。为憎爱心。养无明故。相续求道。皆不成就。岂不怕哉。故立一愿。愿早往生。迟作人师。以?爱顺之心。令着力念佛也。
我立一愿必坚持。惭愧难平贪恚痴。且待往生安乐国。方来此处作人师。
自耻好谈慎说人过
大宝积经云。菩萨成就八法。于诸佛前。莲华化生。一乃至失命不说他过。二化人令皈依三宝。三安置一切于菩提心。四梵行不染五造佛像安华座上。六能除众生忧恼。七于贡高人常自谦下。八不恼他人。昆每读此言。真实惭愧。菩萨乃至失命。不说他过。我从朝至暮。总是说人之短。论因果。岂不定堕三途。故梵网合注云。恶口之罪。亦令众生。堕三恶道。可不慎乎。因述偈云。
好谈人过罪弥大。必堕三途无出期。是故菩萨至失命。终不开口说他非。
然臂香供梵网经忏悔
梵网经者。昆从初受戒。便喜持诵。后于咸丰六年。在杭城太平门外。月塘寺相近之福善庵。偷得灵峰大师梵网合注。宛如旧失。喜如获宝。所以历逃兵难。终不弃舍。此书乃康熙间。台宗金松弘法师之遗物也。愈阅愈喜。遂熟读菩萨戒。欲为常课。惭愧宿垢深重。力不由志。于菩萨行。不能遵修。是故发心。于报恩关中。敬然臂香十炷。供养梵网经十重戒。又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四十八轻戒。以求忏悔。并忏偷取梵网合注诸书。及一夜动嗔。故烧蚊虫。乃至作无益事。多伤虫蚁等罪。愿命终时。不堕恶道。正念分明。往生极乐。而述偈云。
敬然臂香供戒经。忏除破戒诸恶业。愿求临死不沉沦。正念分明生乐国。
满七自庆述怀告众
无量寿经云。其有得闻彼佛名号。欢喜踊跃。乃至一念。当知此人。为得大利。则是具足无上功德。昆恒于此言。喜彻骨髓。愧持念之功。未竭其力。由是发心。于光绪丙子秋月。在法源庵之报恩关。启建七七道场。惭愧数经七期。皆被障缘扰乱。虽功不虚弃。实不称怀。故今特请妙能法师。为众讲经。共相护七。以安内外。昆禁止语言。以绝外事。定拾万弥陀六时礼想为日课。以?懈倦。于起七日。敬然臂香三十八炷。供养六方三十八佛名号。又然臂香二十一炷。供养释迦弥陀观音势至。及众菩萨。以求加护。令我内外诸障不起。每晨敬然臂香三炷发愿云。我今然臂香。供养弥陀佛。愿我众罪愆。决定皆消灭。愿我命终时。决定生彼国。愿早闻佛乘。愿早度一切。满七日。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佛说阿弥陀经。又然臂香十二炷。供养阿弥陀佛。观音势至诸菩萨众。以申回向。愿我承此道场功德。临命终时。决定得生极乐世界。早见弥陀。早度众生。又然臂香三炷告众云。
古昆深愧障重。妄想难除。七七已完。并无祥瑞。只于第三七完养息。得一异梦。至险至善。堪为警?。可以对众说说。梦一人。以一把凶刀。横驾我顶。手不能抵。心中怖急。知必定死。忽忆弥陀。必能救护。即用毕命之力。勇称佛号几声。遂醒。得一身大汗。欢喜异常。不能为喻。深思之。必佛力使然。真真实实。是持名之大切要。坚密大师。六字洪名。念念之间欣厌具足之旨。不外乎此。欲终身为警?。而述偈云。凶刀驾顶。命必难顾。勇心称佛。佛心救护。欲想临终。决定离苦。念念之间。应当如此。昆于持名之行。最喜坚密大师。六字洪名。念念欣厌之言。依凭数载。犹未得旨。今获此梦。心安意悦。感恩难思矣。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阿弥陀佛。愿我临终念佛。与此梦无异。
七越打。灵峰大师之恩越显。秘藏指南云。深信切愿念佛。而念佛时心多散乱者。即是下品下生。此语真是阿伽陀药。万病总持。令我垢重心乱无救之人。得知念佛不用怕妄想。只要信深愿切。必定往生。末法亿亿人修行。罕一得道。唯依念佛。皆可度脱。此之谓也。我从此。不管妄想多少。只顾持名每日几万。愿早生下品。免受轮回。想我垢重心乱。病无可救。幸得遇此活命灵丹。粉骨碎身。岂能报其深恩也哉。故于今日。敬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灵峰蕅益大师。而发愿云。我今然臂香。供养灵峰祖。愿我速往生。早来击法鼓。普化垢乱人。同生安乐所。唯愿大慈悲。证明摄受我。
四七完。承妙能法师。入字赞云。谅此回七期。必定仗佛冥加。得成三昧。今不瞒丑。而对之曰。古人念佛。往生甚多。先得三昧。而后往生。能有几位。实为信深愿切。临终仗佛力冥加。暂得一心不乱。而往生者多。故普贤菩萨行愿品云。愿我临欲命终时。尽除一切诸障碍。面见彼佛阿弥陀。即得往生安乐刹。若先得三昧。何用愿临欲命终。无诸障碍。灵峰云。得生与否。全由信愿之有无。品位高下。全由持名之深浅。此亦不说。先得一心不乱。成就三昧。方能往生。唯先得一心成三昧者。可往上品上生耳。当知今时之人。垢心日炽。先得一心不乱。成就三昧。岂易言哉。我但求一不改变之志。亦千难矣万难矣。此番七期。障缘不起。持名心安。且得日听法音。助起精进。信也信极。愿也愿极。行也尽力。深愧妄想。究竟难息。幸有弥陀慈誓收。信愿真深终得入。诸友齐心护七之功。无穷无尽。法师讲经助道之功。亦无穷无尽。昆七七日中。蒙照获益。所受之恩。亦无穷无尽矣。愿我等今世。决定同生西方。同见弥陀。尽未来际同化众生。
七内发愿学六时经行出声念佛
第五七完。惭愧空过。忽忆幸读佛经。方知无始劫来。受畜生身。无量无数。饿鬼地狱。亦复如是。想做骡时。背负千斤。腹无饱食。昼夜驱驰。苦不可言。做牛时。肩拖一犁。背受千打。步步之间。痛无处欣。暂时无力。便送杀者。岂不大苦。今日幸仗佛力。而得为僧。种种受用。只要自在经行。出声念佛。何苦之有。且得诸佛欢喜。龙天护佑。现在安隐。临终往生。如此功德。岂能议哉。那可在念佛关中。贪坐养神。不欲开口。今世若不往生。则虚消信施。披毛戴角依旧难逃。故省庵法师云。这回若不归西去。依旧从前受苦辛。可不惊乎。是故对佛发愿云。我弟子古昆。敬然臂香九炷。供养阿弥陀佛。唯愿大慈大悲。常加被我。令我出声念佛。胸头不痛。(因每每出声念佛胸头微痛)倘有宿障。必垂救护。方可?励懈心。圆成胜德。早见弥陀。广度众生也矣。
念佛堂所用赞六则
弥陀要典。普度慈航。一历耳根道不忘。六刹尽宣扬。护念犹长。的的是经王 接莲池会。
经宣极乐。清净庄严。佛寿无边光亦然。生者悉高贤。鸟树谈玄。胜妙异群诠 接莲池会。
弥陀名号。万德圆彰。信愿执持功莫量。诸佛共称扬。登此舟航。不动到西方 接身金色。
执持名号。脱苦奇方。法藏因中愿力强。果上放毫光。摄受迷狂。同往九莲乡 接身金色。
火宅主。大恩王。殷勤说彼清凉。有佛常放无量光。妙法正宣扬。满空天乐日铿锵。金楼玉宇无量。若人持名信愿强。决定往他乡。
六方佛。出广长。同声称赞西方。护念信者得安康。同归极乐场。如斯恩德岂敢忘。应当发愿坚强。终日持名急忙忙。必早见慈王。
净土必求(终)
No. 1188-B 净宗十集(附)
余惭愧障深学浅。文字不通。虽强持名。功又不熟。更加有病。焉能酬对。故将鄙见。净宗十集之名。开列于后。以便问者。自可寻阅。言浅理明。实行为要。欲现世往生。必不可轻忽。当知我。报佛恩亦在此。坏名声亦在此。故自叹云。为净宗。恨无力。集十书。苦已极。费了多少心。干了多少血。招了多少讥。受了多少折。傥能结着一人缘。吃尽千酸心也悦。(慈云大师云。劝得一人生净土。纵自不修行。亦合得生佛国)何故如斯强出头。总因净友多疑说。信我者当愍之。
丁丑夏告病比丘玉峰恋西稽首谨识第一经律异相(先明因果方肯念佛)第二莲宗必读第三西方径路第四净土自警第五净土神珠第六西归行仪第七念佛开心第八净土随学第九上品资粮第十净土必求(附净业痛?之后)
极力奉答
傥有请示。不能回者。唯答云。每日必定要修十念法。每日必定要持弥陀经。每日必定要念多少佛。在家人。从一千起。出家人。从一万起。乃至多千多万。各尽其力。总要毕命为期。有此功德。仗佛十念救度之愿。临命终时。必定往生。十念尚生。况复百念千念万念。毕命为期念。岂不必定往生。此是古昆。自行之事。极力之说。愿有缘者。思而勉之。
发露忏悔
古昆深愧。学地不真。乱心难伏。正好着力念佛。偏要集东集西。每每痛戒。每每随犯。岂不深可哀哉。故此复然臂香四十八炷。供养阿弥陀佛。至心发露。以求忏悔。愿莫再犯。自障往生。时在丁丑六月二十二日。
读佛轩对(附)
六字洪名常读诵 一尊佛像誓归依
报恩关对(附)
六时礼像除心垢 一志持名报佛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