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光教科书第十一册-六
摘自《佛光教科书第十一册 佛光学》三、财务上的制度:以「有权不管钱,管钱不掌权」,做为综理财务之准则。管理财务工作者,为学士级的职事任之,力行「权财」平衡的法制。
四、福利上的办法:凡佛光教团两序大众,均享有休假、游学、留学、进修、出国旅游、医疗安养等之照顾。其它各项福利办法另有订定。
此外,佛光教团制定之门规,如:不私收徒众、不私建道场、不私交信徒、不私自募缘、不私自请托、不私自借贷、不私蓄金钱、不私置产业、不私造饮食等井然严整之清规,令教团和合无诤,薪火可以代代相传。
佛光教团之组织系统,以「恪遵佛制,奉行清规」为其精神内涵;以「集体创作,制度领导」为其宗风性格。两序大众,于佛光教团的组织里,人人唯法所依。以「常住第一,大众第一,信徒第一,佛教第一」为共遵之理念;以「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为共守之准则。在佛光教团之中,生命将由肤浅走向深广,由闭塞走向开阔,由灰暗走向缤纷,由残缺走向圆满。在佛光教团之中,大众会推动个人的成长,时间会带来事业的因缘,历史会给予公平的定位,信仰会留下永恒的价值。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四课 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第十四课 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佛光山以文教开山,其文教的精神内涵,就是佛陀示教利喜的本怀,也是慈悲喜舍的实践。为求佛光法水传承久远,以下的工作信条与理念,凡佛光人均须确实遵行,深入体会。
一、佛光人的工作信条
给人信心,给人欢喜,
给人希望,给人方便。
以上信条,以给为重心。无论是奉行菩萨道的四摄或六度,都以布施--给,作为度化之首要方便。给,来自于无尽的内心能源宝藏。
「给」人信心,首先要开发本身无尽的信心内涵,才能在利众、教众、度众上,成为众生的加油站,鼓舞其向前迈进的勇气与决心。
「给」人欢喜,首先知觉本身具足无尽欢喜的条件,才给得起欢喜。诸佛成佛皆因欢喜,诸大菩萨普度众生也因欢喜,转轮圣王福佑全民也因欢喜。
一个家庭的经营,因欢喜的缘,必能凝聚包容,共创未来;一个社会,能够有欢喜的因素,必然有强力的后盾;一个国家能够欢喜,必然来自于人民的安居乐业。能知觉到欢喜,进而能够创造欢喜,散播欢喜满人间,这就是人性的开发,人类素质的提升。
「给」人希望,这是文明世纪最大的功德。古云:「哀莫大于心死。」希望就是一切成就的动力。释迦牟尼佛证道成佛,第一句对众生的宣言就是:「奇哉!奇哉!大地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这句话给苦难的众生带来大地的光明,生生世世受用无尽。
「给」人方便,「方便」二字具有波罗蜜的意思。又十波罗蜜之七,即是方便波罗蜜,是菩萨应众生根机,用种种方法施以教化、接引善巧与胜智。简单的说,就是能通权达变的意思。此方便与般若相应,知其缘,明其机,能给予得当的接引。
佛光人工作信条,用心深则深,体会浅则浅,唯须遵行,方能由浅入深。
二、佛光人的理念
光荣归于佛陀,成就归于大众,
利益归于常住,功德归于檀那。
以上四个理念,以「归」--奉献为重心。此归属、奉献之心,来自于感恩与众生一体、同体共生之理念。未知缘起法,不知世间事。世间时空、人际、事事物物,有如因陀罗网,重重无尽,「从一粒砂石,想见世界;从一滴清水,想见大海」,如此「一即一切,一切即一」。若无诸缘成就,何来利益功德?能归功于三宝、大众,才真正了知诸缘,明白自生来处。
三、佛光会员信条
1.我们礼敬常住三宝,正法永存,佛光普照。
2.我们信仰人间佛教,生活美满,家庭幸福。
3.我们实践生活修行,随时随地,心存恭敬。
4.我们奉行慈悲喜舍,日日行善,端正身心。
5.我们尊重会员大众,来时欢迎,去时相送。
6.我们具有正知正见,发掘自我,般若本性。
7.我们现证法喜安乐,永断烦恼,远离无明。
8.我们发愿普度众生,人间净土,佛国现前。
佛光山与佛光会的关系十分密切,佛光山代表出家僧团,佛光会则是在家教团。佛光山开山于一九六七年五月十六日,二十四年后,佛光山体系组织完备,建立现代教团,发展国际佛教,阐扬人间佛法,也促进了两岸的交流,星云乃有余力于一九九一年二月三日,在台北国父纪念馆成立了佛光会,提供广大佛教信众参于弘法的空间,藉著僧俗四众的力量,使佛教人间化、生活化、现代化,乃至超越国界、种族、宗派。为使佛光会员大众于行事有据,乃订立佛光会员信条,首先归敬三宝,继而在信仰人间佛教与实现生活修行上确立方向。第四、五条说明人际关系之修行;第六、七条要求每一会员,必须在自我身心上有所提升,圆满戒行;第八条则是佛光山菩萨道场与佛光会会员大众的总目标--「人间净土,佛国现前」之实践。以上八个信条具有「自依止、法依止、莫异依止」的精神内涵。深入体会,则行止有据,方向不失,得以培养气度恢宏,具足胸襟远见,乐于承担利人的现代菩萨。
四、佛光会员四句偈
慈悲喜舍遍法界,惜福结缘利人天,
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
《金刚经》云:奉持四句偈的功德,比布施三千大千世界七宝的功德更加殊胜。
前二句「慈悲喜舍」、「惜福结缘」,讲到时空人际的圆满连系,以及物品资源之完善使用、保管,包括能源回收、环保护生,以及彼此善心、善意、善言、善举之珍惜。
后两句「禅净戒行平等忍」、「惭愧感恩大愿心」可说是中国八大宗派之菁华。《华严经》云:「戒为无上菩提本,应当一心持净戒。」永明延寿禅师在《参禅四料简》中则说:「有禅有净土,犹如戴角虎,现世为人师,来世作佛祖。」从修持实践为主的禅净、密行、律仪,到用开发心性的义理慧解,均衡融和其中,因此佛光会员四句偈具有「圆满修持、究竟美德、如法行为、普遍度众」等四种特色。
以上所说佛光人与佛光会员,虽细分为二,以区分出家与在家生活在形象上的不同,但在精神理念上,则可谓「人之双臂」、「鸟之双翼」,缺一不可。所以,无论出家、在家,在总体的精神、理念上,必须:
以四大菩萨为楷模,以般若戒法为良师,
以悲智愿行为力量,以自觉觉人为信念。
并且在工作上要能:
1.事分轻重,掌握时效;2.资源共享,集体创造;
3.不闹情绪,修口观心;4.本分安住,务实行事。
在日常的自我进修与修持方法上,要能:
1.慈悲喜舍,四摄六度;2.深研义理,正知正见;
3.清净庄严,安贫守道;4.八宗兼弘,人间佛教。
以上信条、理念、方法,愿我佛光人与会员大众均能切实遵行。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五课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第十五课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
人间佛教重视现实的生活。佛陀是人间的佛陀,千生万世于人间结缘布施,成就佛道。佛陀也是人间佛教社会运动的先驱,打破印度「种姓制度」,倡导「四姓出家,同为释种」的思想,揭露一切众生皆有佛性的平等真理。
现今社会乱象丛生,让大家深感失望和无奈,为令社会大众远离恐惧不安,拥有平安喜乐的生活环境,因此,佛光山透过国际佛光会发起一系列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运动。今略述其所举办之各项活动意义如下:
一、把心找回来
监于目前社会治安、家庭伦理日益恶化,为唤醒社会大众正视此问题,举办讲座,于全国电视台、广播电台访问各行各业人士,拍摄国、台语宣传短片,与中央日报合办征文活动等,结合各宣传媒体,呼吁社会大众关爱社会家庭,要先把自己的佛心找回来,用这无尽的能源宝藏,扩大包容一切众生,把我们本自具足的慈悲喜舍、惭愧感恩的真心找回来。
运动的意义:
1.爱惜生命,惭愧感恩。
2.自然保育,节约惜福。
3.知足不贪,拥有圣财。
4.找回真心,无限美好。
二、七诫运动
本运动以净化人心,建立祥和社会、杜绝毒品泛滥、敦厚伦理道德、创造全民安和乐利的生活为主旨。净化人心七诫运动为:一诫烟毒,二诫色情,三诫暴力,四诫偷盗,五诫赌博,六诫酗酒,七诫恶口。其主要内容:于各地戒护所协助戒毒工作;发动全国民众参于七诫宣誓签名活动;举办七诫篮球义赛,将所得悉数捐给有关的单位,支持防毒戒毒工作的推展。七诫运动是没有期限扫毒净心的救国救民运动,如〈七诫歌〉所言:
社会问题何时了,净化人心最重要;
七诫运动若遵守,何愁乱象不能消?
一诫烟毒把命保,健康长寿是目标;
戒烟戒毒我做到,家庭社会一定好。
二诫色情没污染,夫妻恩爱到头老;
可怜雏妓我要保,助人助己菩萨道。
三诫暴力不动怒,处处祥和有礼貌;
凡事忍让一步想,必得顺心好果报。
四诫偷盗不贪心,知足常乐没烦恼;
谨守此戒得富贵,拥有那有享有好?
五诫赌博除贪念,沈迷牌桌被钱钓;
日夜颠倒不工作,纵赢钱财输妻子。
六诫酗酒不狂饮,保有清醒的头脑;
智慧常明体安康,家庭美满第一招。
七诫恶口防是非,爱语布施是妙宝;
给人欢喜常赞歎,犹如莲香到处飘。
生活素质要提升,七诫运动要记牢;
社会大众齐努力,佛光净土看今朝。
三、慈悲爱心列车
散居在世界各地的佛光人,由于关心社会治安的恶化,及防止「白晓燕惨案」再度发生,因此,在佛光山召开会议时,决议发起净化心灵运动,名为「慈悲爱心列车」,以环岛街头布教的方式,展开全省巡回宣导,在都市乡村各个角落,散播慈悲爱心的种子,带给社会光明和希望。
由于慈悲爱心列车受到社会大众的热烈欢迎,故再度发起「慈悲爱心人」宣誓活动,是日有来自全省八万民众及数十友教、异教团体等共襄盛举。大会圆满后,有二千位的慈悲爱心人宣导师,每周二小时,身揹慈悲爱心旗帜,并高唱慈悲爱心人之歌--「恭逢心灵要净化,重整道德兴吾家,找回良知不自夸,安定社会爱中华」,及散发传家之宝的传单,推行谨守七诫、去除十恶和日行一善,如每日一元,行善结缘;交诚实的朋友,做慈善的义工,用正当的金钱,过正常的生活;与人为善说好话,从善如流做好人,心甘情愿行好事,皆大欢喜存好心。以实际的行动,行慈悲爱心,推己及人,让大家净化心灵,道德重整,找回良知,使社会走向安定幸福。
活动的意义:
1.慈悲爱心,走上街头。
2.救心救国,全民运动。
3.去除十恶,修身齐家。
4.日行一善,共成净土。
四、三好运动
由于社会功利主义挂帅,导致价值观念严重偏差,造成种种脱序的现象。有些人主张「乱世用重典」,但严刑重罚只能收一时治标之效;正本清源,则是以宣扬因缘果报的观念为治本之道。故有净化人心三好运动之发起,即:做好事,说好话,存好心。用三好去三毒,化暴戾为祥和,化嫉妒为赞美,化贪欲为喜舍,化浊恶为清净。
三好运动在「恭迎佛牙舍利显密护国祈安法会」上,经星云提出后,当场便获得连战副总统的赞同,带领十万民众,共同宣誓奉行三好运动。身口意三业,身多做好事,口多说好话,意多存好心,奉行三好,让社会充满无限美好。
活动的意义,如〈三好歌〉所言:
人间最美是三好,学会三好最自豪,
说好话,做好事,存好心,三好无比好。
你听!
说好话,慈悲爱语如冬阳,
鼓励赞美,就像百花处处香;
你看!
做好事,举手之劳功德妙,
服务奉献,就像满月高空照;
你想!
存好心,诚意善缘好运到,
心有圣贤,就像良田收成好。
台湾,台湾,台湾是宝岛,
大家一起来,人人学三好;
我说好话,你做好事,他存好心,
你也好,我也好,他也好,大家一起好,
平安就是我们的人间宝。
人间最美是三好,实践三好最重要。
人间佛教的社会运动,除了有把心找回来、七诫宣誓运动、慈悲爱心列车、三好运动外,还有每年的佛学会考,同步于五大洲举办,让百万人熏修佛法,升华道德。监狱的布教传戒,与重刑犯恳谈,及戒毒村的辅导,都令受刑人迷途知返,重新走入社会。另外,短期出家修道会、假日修道会、在家五戒菩萨戒等活动,也都是长远性的人间佛教社会运动。
佛陀四十九年的弘法利生,向国王、大臣、商人、农夫、妇女、儿童、外道教徒等宣扬真理,其中蕴含的意义,正是一场又一场净化人心的人间佛教社会运动。
第十一册 佛光学 第十六课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第十六课 佛光人的养成教育
佛陀是世界上最伟大的教育家,佛法就是佛陀的教育法,可以帮助我们圆满人生。在佛教徒当中,于丛林寺院出家修学的青年固然需要佛法的养成;即使是居家的优婆塞、优婆夷,他们的儿女也需要信仰的传灯,需要佛法教育的熏习。因此,我们依佛教「信解行证」的层次,列出佛光人的修身德目,无论是青年子弟或成年人等,都应依此修学。
一、关于信仰方面
信仰是每个人内心的宝藏,能够正信佛法,才能获益。以下列举二十条有关信仰的德目,以帮助修学者建立正确的信仰。
1.因缘生法:佛陀在菩提树下觉悟的真理,就是因缘法,说明世间事事物物都是因缘和合而生起,故万法皆为因缘所生。
2.因果轮回:凡人造下业因,必然产生果报,果报现起又会产生力量,成为另一个果报的原因,如此三世因果,轮回不已。
3.善恶业报: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善恶果报来自于身、口、意所造的业(行为),因此,善恶业报,不由他力。
4.前生后世:佛教讲三世,即前生、今生、后世;生命不死,三世轮回不已,而且互为因果。
5.诸行无常:诸法因缘所生起,缘聚则生,缘散则灭,并非常住不变,故说诸行无常。
6.真心不变:真心即佛性,佛性人人本自具足,在圣不增,在凡不减,甚至驴胎马腹,六道轮回,真心依然不变。
7.圣凡有异:十法界中,称为「四圣」的是:佛、菩萨、缘觉、声闻;称为「六凡」的有:天、阿修罗、人、畜生、饿鬼、地狱。十法界众生因缘各异,果报有别。
8.四不坏信:对佛陀圣教不起疑心,对佛法真理欢喜接受,对出家僧团护持认真,对佛教戒律奉行不违,是为四不坏信。
9.深信大乘:学佛必须深信大乘,上求佛道,下化众生,才能究竟圆满。
10.不谤正法:佛因法而成道,僧依法而为师。三宝中,法为最尊,法就是真理,指引众生解脱生死,学佛应深信正法,不谤正法。
11.正知正见:正确的知见是深入佛法,获得利益的重要条件。
12.勤劳正命:勤劳精进是成功之道,正命是正当的经济生活。
13.赞歎三宝:佛法僧三宝是一切众生得度的重要因缘,赞歎三宝是口业的供养。
14.信心欢喜:信受所闻所解之法而无疑心,信心是进入佛法大海的船筏。
15.发心立愿:发心就是开发心里的宝藏,立愿是乃做人成佛的动力。学佛首重发心立愿。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