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处惹尘埃! 发表于 2012-4-1 12:01:33

劝学《般若摄颂》的十七个理由

劝学《般若摄颂》的十七个理由

1、般若是根本

      《般若摄颂》云:“不明此理舍根本,愚昧不解寻枝叶。”至尊上师索达吉仁波切在《般若摄颂略释》中说:“很多人不懂得、不明白般若波罗蜜多是一切万法(显密佛法)的根本,因而舍弃了一切诸佛之根本的般若法门。犹如树根般的般若空性舍弃了,而在他处寻求如树枝和树叶般的劣乘法,这样,也得不到究竟的、真实的佛陀的果位。

2、切勿舍本逐末

      《般若摄颂略释》云:“《大智度论》中引用了一个教证:如果菩萨舍弃般若空性而修学其他的一些经典,终究不可得萨婆若,其中‘萨婆若’即是指圆满遍智。这就是所谓的‘舍本逐末’……作为一个希求解脱道的大乘佛教徒来讲,一定要希求甚深的空性法门。现在,有些人强调《太上感应篇》、有些人强调《弟子规》、有些人强调《了凡四训》,这些在刚开始时,强调一下也未尝不可,但把它当中一种最究竟、解脱的因缘,那可真是舍本逐末了!如果只是宣传、弘扬这些法,而将般若空性放置一旁,说道:空性是很甚深的,你们不要去翻看,这种说法真的是魔业,魔已入心。因为若没有空性就不能从轮回中获得解脱,圣者的果位也绝对得不到。”

3、若舍,离解脱尚远

      《般若摄颂略释》云:“又比如说一个人为了观看海水而前往到海洋,他在前进的过程当中,如果山脉、山峦这些遥远的相征逐渐逐渐不见,所有地带渐渐下倾、趋向平坦,一眼望不到边的时候,说明已经接近大海。同样的道理,趋入菩提妙道的修行人,如果听受了般若法,说明与法身智慧大海不遥远了。虽然你还没有真实得到佛陀的授记,但是即生当中我们有缘听到般若法门,对成佛的确也不远了,这就是佛陀亲口说的。不久的将来速证佛果。”

4、般若是一切功德的来源

      《般若摄颂略释》云:“佛陀在《文殊般若经》当中也说了:‘大地上的所有树木,它们的依处就是大地,没有大地这些树木也不可能成长。世间的一切功德,及出世间的一切证悟也全部来源于般若波罗蜜多’……同样的道理,若一位补特伽罗已真正通达了般若空性的甚深意义,那佛陀所具有的功德和事业;声闻的功德和事业,以及菩萨所具有的一切事业和法,自然而然会得到的,为什么呢?依靠般若法门,其他所有的功德会自然而然会出现,比如当火燃起来的时候,火光自然会出现,同样有了无我空性的功德,其他的功德自然会出现。”

      “有些上师以及有些道友他因为真正见到心的本性是空性,以空性的妙力当中出现很多世俗的智慧,见空性的威力,智慧可以爆发出来,这是一个自然规律,若证悟的境界越来越高,而自己却越来越愚笨,这是不可能的。”

5、般若以外的其他对治法并不具备斩断轮回根本的能力

      《般若摄颂略释》云:“《量理宝藏论》里面讲:‘慈等与我不相违,因非能断轮回根。’对于嗔心,通过修慈心来对治,对于贪欲,依靠修不净观来对治。由于这些与轮回的根本我执不相违的缘故,这些对治法并不具备斩断轮回根本的能力。

      ……作为证悟无我的智慧,它与我执完全相违,因此现见无我足能将那个‘我’驱除。比如,尽管种子没有开端,但是如果种子被火烧毁,便可见到后际有头,同样的道理,这个轮回虽无始,可一旦现见无我,即到轮回的后际,从此之后不复再生。”


6、闻说是法,一切业障悉皆消除

      《小字般若》里面讲:“若诸众生,闻说是法,获大福德,一切业障,悉皆消除,决定速证无上菩提。”
      《般若摄颂略释》云:“这个教证里面己经讲到了,如果众生听受了般若法门,他会得到非常大的福德,遣除相续当中的罪障。同时很快的时间里面,证得无上正觉的果位。因此,哪怕是旁生听到《般若经》,功德也很大。平时放生的时候,要求念《般若心经》的原因就是这样的。”

7、悲心无(般若)则不生

      麦彭仁波切也曾讲过:“这是一个自然的规律,也即若在世间当中通达了空性,对般若空性的不二法门有所感悟,不可能将帮助、利益众生的事情置之一旁,也不可能放弃,一定会接受。比如世间的一些高僧大德,因为已经悟到空性,所以从其度化众生的事业可以看出。不管日日夜夜,只要对众生有利,甚至布施自己的身体、寿命......一切都不在乎,努力地去做。因此,可看出这是大菩萨的行境。”

8、佛法靠开悟者弘扬

      《般若摄颂略释》云:“无垢光尊者在传记中也曾讲过,佛法通过很多人的分别寻思来进行染污,在进行染污时,若没有一个真正通达佛法(开悟者)进行弘扬,佛法便没有办法弘扬起来……为什么以前在汉地、藏地有那么多开悟者。当一位开悟者在一个群体中时,所有的人对他的言行举止不得不服从,因为我们没有这种悟道,他已经获得了这样的境界。就像以前上师如意宝在世时,很多高僧大德对老人家不得不尊重,为什么呢?因为他有这种悟性,有了悟性以后,这比财产、地位等什么都重要,现在虽处于末法时代,但是悟性较高的出家人、居士还是极为重要。”

9、现世坦然面对,没有执着之故

      《般若摄颂略释》云:“《坛经》中云:‘自性若无,众生是佛’意思是若对万法的本性已经有所了悟,虽然是众生但也可以称为佛,所以众生和佛之间对万法本质认识的差距就是迷和悟的,可以这么说,因为确实在生活当中可以看的出来,比如有两弟兄,一个人般若空性修得特别好,不管遇到生老病死的种种痛苦都是坦然面对;而没有学过般若的人,便会将这件事情看作真正的事情,产生实有的执著,最后苦不堪言,非常痛苦。

       在座的很多道友,有些已将般若空性融入自相续,别人不用说,自己对万法的看待可一目了然:原来一切世间的本相就是这样的,完全是内心当中有所开悟,而在这方面没有闻思,即使闻思也是表面上的,面对任何一件事情的时候,恐怕不是这样的。”

10、.具足定力

      《般若摄颂略释》:“显宗的名词来讲,就是说远离一切戏论,或以密宗的一些词来讲,即现空双运或明空双运,若已经通达了这样的境界,那么这位菩萨或补特伽罗他居住在一个地方,不需要今天去朝山,明天去拜见上师,后天去发心......整天都是跑来跑去,最后买车票的钱也没有了。他不需要这样的勤作,若自相续有般若空性的境界,肯定不需要今天到这位上师哪里求(求法)两三天,求一个窍决,结果修了半天,修不动了,最后就悄悄的离开上师或欺骗上师。然后又跑到另一位上师哪里去,求另一个窍决,结果修了半天,没有任何感应,然后又要准备离开了。”

11、谁人不舍般若——有无量福德者

      《般若摄颂略释》:“《金刚经》中:佛告须菩提:‘如来灭后,后五百岁,有持戒修福者,于此章句能生信心,以此为实。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又说:‘闻是章句,乃至一念生净信者,须菩提!如来悉知悉见,是诸众生得如是无量福德。”

12、没有丰厚善根,不能坚持长期闻法

       《般若摄颂略释》云:”能长期闻法是善根所致。大多数人好几年以来听法的意乐非常的强,不是一天两天、一年两年,一年两年谁都会有新鲜感,但时间久了以后,如果相续当中没有丰厚的善根,那么是很难坚持下来的。”

13、什么人非般若法器

       《般若摄颂略释》云:“《大般若经》也讲了:‘对非法器、外道、懈怠懒惰者、没有信心的人、把大乘法做成贸易买卖的人、求名利的人、嫉妒心强的人等等诸如此类的人面前, 不能传授‘大乘空性’。即使给他们传授也得不到真实的利益”。

14.障碍越大说明法越深

      《般若摄颂》云:“是时出现此魔业,彼时扰乱众比丘,不令受持此般若,余多违缘亦屡现。”
      《般若摄颂略释》:“这里讲到了,在听闻、传授此甚深的甘露妙法——般若波罗蜜多时,会出现还有许许多多在这部论中没有提及的魔业和违缘,是哪些魔业呢?如在听受、缮写、讽诵、供养、传讲般若波罗蜜多时,魔王波旬特别憎恨这些人,他心里不舒服,他以种种方式扰乱比丘等修行者的心,其他的一些讲义里面也讲到,如果他能扰乱佛陀教法中修行很好的比丘,其他的沙弥、居士就更不用说了。”

15、欲报佛恩,应学般若

      《般若摄略释》云:“在《佛说佛母出生三藏般若波罗蜜多经》中,佛陀告诉阿难尊者:’如今我是你的导师,你是我的弟子,你对我恭敬承侍,而当我涅槃之后,你应该对般若空性恭敬供养,若能如此做到,与供养我无有任何差别,这也就是在报答佛陀的恩德‘。所以,为了报答佛陀的恩德,有缘的弟子应以恭敬心保护般若法门,如理修持般若空性,因为佛陀早已趋入涅槃,很多对我们有恩德的大恩上师在显现上也相继的离开世间,若想报答他们的恩德的确有很多的困难。但以恭敬心保护般若法门,如理修持般若空性,尽可能的利益众生,则可报答。”

16、没有般若空性,希求大圆满,能否成功

       《般若摄颂略释》云:“有些人心想:般若空性并不是很重要的,闻思也不重要,我要去求《大圆满》,其实修学《大圆满》一旦离开了般若空性,它的殊胜加持也得不到。如无垢光尊者的《七宝藏》、《四心滴》、《大圆满三大休息》,这些里面归根结底就是抉择了一个本来清净的空性法。

17、精华在闻思班中

    至尊上师仁波切在讨论给闻思班所发之奖时说:“精华都在闻思班中”。闻思班分A和B,闻思般若之人是精华之精华。



我愿意发心诵持般若经典:4月1日颂读《圣般若摄颂》一部
以此至诚供养、回向大恩上师仁波切、至尊门措上师仁波切、大恩益西彭措上师仁波切等高僧大德法体安康,长久住世!常转**!所愿圆满!

愿以此共修的力量,使个人微弱的善根遍及虚空,愿一切众生都能够圆满福慧资粮!尽快登上菩提之道!尽快获证菩提之果!

南无阿弥陀佛!

      合十!

精进修持 发表于 2012-4-17 10:20:54

{:s_615:}

laggard 发表于 2012-12-25 08:35:53

修心1 发表于 2013-9-1 08:23:34

传凡 发表于 2014-10-2 10:53:11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劝学《般若摄颂》的十七个理由